APP下载

追求卓越

2016-07-27罗智敏

求知导刊 2016年17期

罗智敏

摘 要:芝加哥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两位校长——哈珀校长以及赫钦斯校长,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促使芝加哥大学追求卓越,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为我国的大学教育改革,提升大学水平,打造一流大学提供了启示,如聘任杰出的大学校长、重视通识教育、建立一流的教师队伍等。

关键词:芝加哥大学;哈珀计划;赫钦斯

芝加哥大学位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海德公园—南肯伍德社区附近。大学校园分布在米德韦地区的南北两侧,总面积约为0.854平方千米。芝加哥大学于1891年由约翰·洛克菲勒捐资创办,1892年10月1日正式开课。芝加哥大学建校十年就进入全美优秀大学的行列,仅用二十年便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列。它是洛克菲勒做过的最好的投资;它获得美国“第一所美式大学”芝加哥大学“美国老师的摇篮”“研究型大学中的研究型大学”等美誉。芝加哥大学能获得这些卓越的成绩,哈珀以及赫钦斯两位校长功不可没。

一、哈珀校长与哈珀计划

芝加哥大学的创建,可以说是洛克菲勒的财富、魄力与年轻有为的耶鲁学者威廉·雷尼·哈珀高瞻远瞩的完美结晶。1891年7月1日,哈珀就任芝加哥大学首任校长。建校伊始,他就在大学官方公报上把自己的建校计划昭示于世人,也就是富有创新的哈珀计划。

1.三分制的机构设置

哈珀计划把芝加哥大学分为三大部分:①大学本部,这里设有研究生院,艺术学院、文学学院、科学学院,还有专业学院,预备专科学院以及附属学院。②大学附设部,这主要是为芝加哥地区的工人和农民开设各种课程和讲座,为芝加哥以外的人民提供函授课程。③大学出版部,它负责印刷和出版大学所有的通告、学术著作以及杂志。这种三分制的大学机构设置,与当时其他美国大学相比,无疑是一种创新。这种设置方式既扩大了大学的职能,研究生院、普通学院、专业学院一应俱全;又强调大学外的平民百姓的普及教育,教育的影响能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

2.创立学季制及二分制的本科教育

哈珀计划中另一个创新的措施是创立了学季制。它把每一个学年分为四个学期,每个学期为时11周,每学期之间一周假期,每学期举行一次学校聚会。芝加哥大学鼓励学生抓紧时间学习,提前结业,允许学生在一年中的任何学期完成学业,每学期结束都会举行毕业典礼,也允许学生在任何一个学期休假。这种学季制在美国的大学史上实属首例。它对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发挥了重要作用,努力刻苦的学生不用度过规定的四年时间,而是能通过课程考试而提前毕业。而那些懒惰散漫的学生则要延长学期,直到完成学业为止,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哈珀正确地把研究工作放在大学的首要位置,也坚持办好本科生教育。哈珀把传统的4年制大学课程分为两个部分:一、二年级学生进入专科学院(即初级学院)学习,这部分课程可视为中等教育的扩展,并有严格规章制度,学生没有选修,必须修完校方规定的课程。三、四年级学生则进入大学学院(高级学院)学习,他们既可攻主修课程,也可选修一定数量的副课。1899年9月30日,芝加哥大学董事会根据哈珀的建议设置副学士学位,把发给在初级学院完成两年学业的证书改称为副学士学位。它打破了传统普通高等教育自成体系的终结性教育状态,使高等专科教育既可能是继续升入大学本科三、四年级学习的转学教育,也可能是直接走向岗位的终结性教育,还可以进行在职培训,从而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内涵、结构、层次的进一步发展和多样化。芝加哥大学给结业的初级学院学生颁发副学士学位的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世界上诸多实行通识教育的大学都采用“2+2”的模式作为通识教育的组织形式,即入学前两年实行通识教育,后两年实行专业教育,这一模式,可以说是芝加哥大学开创了先河。

3.聘任优秀教师,建立教师职称机制

要顺利全面实施哈珀计划,优秀的师资是关键。哈珀校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美国高教史上最大的教师聘任活动,他打破种族和教派的狭隘, 以其过人的才智、诚意及勇气,并赋予优厚的条件,比如高薪、许诺减少他们的教学工作量、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实验室和图书馆等设施,并保证他们享有研究的自由等,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聘用了120位教师,包括维斯里学院的院长、威斯康星大学的校长等。哈珀校长还建立了有效激励教师积极性的职称机制,为雄心勃勃的教师搭建起升迁之梯。最低级是任期一年的五级职位,接着是任期两到四年的三级教师,最后是终身聘任的副教授、教授和首席教授。这样的制度让教师安心且乐于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在哈珀校长的努力下,芝加哥大学一建校便云集一大批一流的学者,是他们托起了振翅欲飞的大学。

4.强调科研的首要地位,营造自由学术环境

哈珀校长为芝加哥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学术传统就是把科研放在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哈珀校长采取了一切必要措施来强调与保证科研的首要地位。在人才选拔方面,哈珀计划倡导“以调查研究为主,以教学工作为辅”的选才原则,首先看中的是其研究成果,而不是教学经验。在教师晋级方面,政策明确规定了教师的晋级取决于他们发表的学术论著,而不仅限于教学经验。同时,建立支持科研的基础结构。芝加哥大学一建立就分设本科生院和研究生院,为使教师能够集中从事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大学出版社也为科研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大学里营造了科研的精神和支持科研的氛围。由于哈珀校长坚定把科研放在首位,芝加哥大学迅速成为美国当时科研最优异的大学之一。

芝加哥大学从开办起,就致力于创造学术自由的传统,营造教师自由的工作氛围。在1892年召开的第一次全校教师大会上哈珀校长就提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在精神上合众成一,而在意见上则无需如此。”他这一思想一经提出,便获得教师的一致拥护,极大地鼓励来自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经历和个性的教师在各自领域中竞相自由探索。哈珀校长的高瞻远瞩以及博大的胸怀,精心培育了芝加哥大学的学术传统,开拓了自由的学术空间,建立了宽容的学术环境,令芝加哥大学在短短二十年内便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

二、赫钦斯校长与通识教育

1929年11月20日,罗伯特·M·赫钦斯就任第五任校长,赫钦斯是芝加哥大学历任校长中最年轻、任期最长的一位校长,是教育界的一名风云人物。在他的带领下,尤其是对通识教育的大力开展,芝加哥大学进入了一流大学地位的巩固时期。

1.重组大学机构,改革学位制度

1930年,根据赫钦斯的提议,芝加哥大学调整为五个部门:人文科学 部、社会科学部、生物科学部、自然科学部以及学院部。与六个专业学院一起,构成大学的基本框架。这种机构设置方式沿用至今。原来由校长办公室履行的预算和行政职能分别下放到个学部和专业学院。学生在完成学院规定的全部课程后,以及达到学部要求的附属条件后,才可授予学士学位。1933年,赫钦斯提议大学附属中学的最后两年学习课程与本科最初两年课程要相关,以保持其连贯性,只有学院有权授予学士学位。而这四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学院的课程主要以“永恒学科”的教学为主。在该学院的学习结束后,学生既可进入社会从事相应职业,也可在大学继续深造。也就是说,此时自由教育已相应完成,也实现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分离。

2.重视跨学科发展,强调各领域合作

赫钦斯对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视,首先体现在课程设置上。1929年,学院主任鲍彻提出的“新计划”课程改革得到了赫钦斯的大力支持。“新计划”的主要是围绕开设一系列一年制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跨学科课程来展开。1931年3月,课程委员会提交课程计划,共包括五门为期一年的通识导论课程,其中每个学部负责一门,外加一门英语作文,每门课程均要求综合考试。另外,学生还必须从四个学部中选修两个学部的系列课程,课程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质,对学生的上课没有强制性要求,但是必须通过综合考试。在前两年的普通教育中,学生可以选修一些专门院系的课程使其能够比较早地进入专业化学习。同时,为保证课程学习的广度,后两年选修的课程中,必须保证有三分之一以上非本专业的课程。这样,既可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与知识增长,又可进行通识教育。从此以后,芝加哥大学一直沿用综合考试的方法。

3.推行名著计划,开展通识教育

在学习方面,赫钦斯提倡阅读西方名著,他认为西方经典名著不仅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且有助于解决现代问题。名著计划具体实施措施为:一年级学习古希腊的名著;二年级主要学习古罗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三年级主要学习16~17世纪的名著;四年级主要学习18世纪到当代的名著。赫钦斯所开列的名著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哲学、文学、史学、政治学、自然科学等方面,这些巨著对长期存在的人类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剖析。他明确指出: 实施名著教育之后,学生“自然就能博古通今,知识渊博;自然就能萌生真知、纪律和美德,从而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为了顺利开展名著计划,赫钦斯成立了“西方名著编纂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阿德勒、巴尔、布坎南及多伦等著名学者。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遴选、整理并编辑古今著名人物或重要流派的代表作,抽绎出古今名著中提出的最重要问题及基本观念,总结出统一的观念与知识,再编列成有组织、有系统,先后一贯的丛书,供全体学生来研讨。

在名著课程实施方面,赫钦斯倡导苏格拉底的对话式教学,形式为分组讨论。他认为名著课程的研讨式教学应当如下:人数以15至25个人为限,由2至3位教授辅导共同讨论。每次讨论约100页课文,教授的责任不是讲授名著内容,而是维持研究会热烈进行,使学生针对内容发表意见,互相辩难质疑,养成自奋自发,独立学习阅读与思考批判的良好习惯,教授参与讨论,又能教学相长。

赫钦斯校长的名著计划践行了他的通识教育的主张,名著课程成为了学院课程的重要基础。这对美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通识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美国很少高校采纳完全的名著课程,但是其通识教育思想的影响不断扩大,通识教育成为美国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鲜明特征。

三、芝加哥大学的变革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1.聘任杰出的大学校长

哈珀校长和赫钦斯校长的个性完全不同,一个热情、精力充沛、锲而不舍,一个冷峻严厉、特立独行、敏锐硬朗。但是,他们是芝加哥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两位校长,为芝加哥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做了重要贡献。芝加哥大学的崛起,与拥有杰出的校长有很大的关系,这是我国研究型大学所缺乏的。身为大学校长,需要具备高瞻远瞩的能力与智慧,能洞悉未来,为学校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但是不能照抄别国或别校经验,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学校寻求出一条有个性、有创造力的发展道路。

2.重视通识教育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今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单一的专门化教育已经不能适应高度分化又以综合为主的科学发展趋势。在新的环境下,大量的边缘学科或者综合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时候,通识教育的普及就显得尤为重要。全世界的一流大学无论是什么样的办学特色,都是以通识教育为基础,芝加哥大学则更为显著,哈珀校长的二分制本科教育、赫钦斯的名著计划都体现出了他们对通识教育的重视。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既强调全面性、基础性,又强调各学科间的融通与整合。然而,在我国,实施的通识教育课程没有明确的通识教育目标,课程存在着比例失调的现象,公共必修课多,选修课少,而必修课中政治类的课程分量又大。所以,要从真正意义上执行好通识教育,首先就要在课程原来的基础上调整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把某些意识形态课程转变为真正的通识教育课程。课程的内容也要考虑到难易程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程度的课程。课程的内容也要考虑到难易程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程度的课程。此外,赫钦斯的以名著作为通识教育的课程,也是传承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也可借鉴,将名著融于通识教育中,能陶冶学生心智,令学生更深入了解民族历史和文化。总之,我们要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式,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之路。

3.建立一流的教师队伍

哈珀校长和赫钦斯校长都十分重视一流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他们都以学术成就作为聘用及评职称最重要的标准,即使是在大萧条时期,赫钦斯校长也保证教师收入,好让他们把精力集中于学术研究中。从芝加哥大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建立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标志之一。在世界一流大学中,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享有充分的学术自主,较少受到行政干预,工资也比较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都比较高。要建立一流的教师队伍,就要为教师提供一流的研究和教学设备,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自由的学术氛围,为教师确定合理的工作量以便教师有更多的自主时间从事科研工作,要设置合理的升职制度和工资制度。

参考文献:

[1]王颖吉.从哈佛思想到芝加哥学派——威廉·詹姆斯对美国早期芝加哥学派传播学者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6):126-130.

[2]沈文钦.赫钦斯与芝加哥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 2006,(4):41-45.

[3]王悦芳.论一流研究型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定位——重申爱德华·希尔斯的大学理念[J].高等理科教育,2010,(3):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