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依附之巧教好抒情散文

2016-07-27陈红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抒情散文中学语文

陈红

[摘要]散文是中学语文重要文体之一。因此,教好初中散文不仅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且也是为学生高中散文的进一步学习夯实基础。如何才能达到这两大目标呢?以《白杨礼赞》一课为例,试从五个方面谈抓依附之巧教好抒情散文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 抒情散文 感情依附 美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020

大凡抒情散文爱好者都知道,成功的抒情散文,无一不在感情的依附上极尽其巧。如果我们在抒情散文的教学中巧抓住这些依附之巧,则能使学生从其间领悟到蕴藏的思想情感,并感悟到作者托物抒情之艺术手法。现以苏教版八下第二课茅盾所写的《白杨礼赞》为例,谈谈其依附之巧及其教法。

首先,抒情散文的感情抒发都不是凭空进行的,它总是巧妙地依附于一定的对象,或直接或间接地予以表达。《白杨礼赞》依附于白杨。这一特定的对象在文中作为作者感情的载体,如水载舟似的把作者的感情载往所要到达的彼岸。这种感情的依附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寄情于物,它是写抒情散文应首先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特定的依附对象,抒情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我在教学这课时,首先就从抓白杨这一载体出发,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弄清课文所“礼赞”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赞扬白杨,白杨有什么特点……从而为学生理解北方农民的精神奠定了基础。

其次,抒情散文的感情依附都表现在景物的描写上。在抒情散文中,单纯地为写景而写景是不存在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在作者的笔下都依附着某种感情的主观因素,景因情显,情因景生。《白杨礼赞》第五自然段中描写白杨树的特点:“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便都倾注在景物上,寓于其描写之中。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并朗读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然后再让学生共议:“白杨树有着怎样的内在特点?”“作者在描写时抓住了白杨哪几个方面的外形特点?”“这些外形特征与作者赞美白杨内在精神有什么关系?”这样既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紧紧围绕特点描写的方法,又真正感受到了白杨内在的精神美。文章至此,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呼之欲出;那么教学到此,也为感受北方农民不屈不绕的品格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再次,抒情散文的感情依附还巧妙地做到了由此及彼,逐层深入,最后揭示本体。《白杨礼赞》中作者对白杨的赞美,都是从形到神,从物到人逐层深入的。也就是说,作者感情的抒发,不是仅仅停留在物体的表象上,而是透过这些表象深入下去,充分挖掘其内涵,最后把重点落在对人的赞美上。《白杨礼赞》在第五自然段对白杨的特征赞美之后,又通过第七段的开头加以引渡:“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它是树中的伟丈夫。”由赞美树到赞美人;紧接其后又进一步引申,连用几个反问句:“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由此及彼,层层深入,点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水到渠成地揭示出本体——北方军民。为体会出课文这些写作特色,我又相继设计了“‘白杨礼赞,仅仅是赞美白杨树的吗?”“赞美北方军民为什么要从赞美白杨树赞开始?”“这是一种什么手法?”由此引导学生讨论,从中还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写此文的时代背景和写作的意义。

第四,抒情散文的感情依附都巧妙地串连在文章的一条主线上,并自始善终贯穿全文。《白杨礼赞》一文,作者一唱三叹,反复歌咏“不平凡”的白杨树。“不平凡”三字,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作者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围绕这一线索,作者一开头就赞美“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赞美之情破空而出;中间写白杨树的形状,又说它“实在不平凡”,从展示白杨树的形美到揭示白杨树的神美,并在议论和抒情之中,直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物及人,托物抒情。“卒章显其志”,最后再次疾呼“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赞美之情,溢于言表。通过上述三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喻体特征,把握本体特点后,我又引导学生探讨:“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将北方军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一步步揭示出来的?”“从文章的‘形来说,是靠什么样的一条线索来串连全文的?”“从文章的‘神来说,又是靠一个什么样的内在特征融合全文并步步深入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把握抒情散文的特点、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最后,抓住抒情散文感情的依附特征进行美读。抒情散文是借依附来表达情感的,因此我在最后的美读上采取分组朗读的方法,一组读喻体白杨的有关语段,一组读有关本体的语段。且朗读时注意一一对应。如在一组读第七自然段赞美白杨树“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坚强不屈与挺拔……”的特点语段后,紧接着让另一组读第八段中的“我赞美白杨树,就是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左对比感情朗读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的白杨树这一形象,深入体会了抗战时北方军民不屈的民族精神,也感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同时领悟了托物抒情的艺术特色与抒情散文的依附之巧。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猜你喜欢

抒情散文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从读讲出发,探寻抒情散文如何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抒情性散文教学对策
初中写景抒情散文简约教学
人教版七下第五单元写作·勤于修改
读出抒情散文的“抒情味”
中外抒情散文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