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宁市湿地公园建设与植物景观配置初探

2016-07-26郭宝金乔聪王安静高玉国邱晨山东省济宁市林业局山东济宁7000济宁新兰德咨询有限公司山东济宁7000山东省梁山县林业局7000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6年2期
关键词:湿地公园植物配置

郭宝金乔聪王安静高玉国邱晨( 山东省济宁市林业局,山东 济宁 7000;济宁新兰德咨询有限公司,山东 济宁 7000; 山东省梁山县林业局 7000)



济宁市湿地公园建设与植物景观配置初探

郭宝金1乔聪2王安静3高玉国1邱晨1
(1 山东省济宁市林业局,山东 济宁 272000;2济宁新兰德咨询有限公司,山东 济宁 272000;3 山东省梁山县林业局 272000)

摘 要以济宁市湿地公园建设为例,论述了区域内湿地公园建设的基础条件、现状和发展方向。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湿地公园建设重点和保护恢复的主要措施,针对济宁市河流、库塘(塌陷地)、湖泊为主体的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建设特点,提出相关的景观建设要点和植物配置建议。

关键词湿地公园; 植物配置;景观建设

济宁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辖区内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拥有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泊——南四湖。湿地资源总面积为15.24万hm2,现建立了市级以上湿地公园29处,其中国家级(试点)6处,省级14处,市级9处。济宁市原生态保存良好,拥有丰富的儒家文化、湿地文化因子。湿地公园面积1.64万hm2,其中河流湿地0.54 万hm2,湖泊湿地0.2万hm2,库塘(塌陷地)湿地0.9万hm2。针对济宁市不同类型的湿地公园建设重点,提出河流、库塘(塌陷地)、湖泊为主体的湿地公园植物景观配置建议,为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1 济宁市湿地公园建设类型

1.1 湿地生态重点保护型湿地公园

济宁市西部、北部是湖泊与河流入口的集中地,包括梁山水泊湿地公园、泗水县泗河源湿地公园等2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汶上大汶河湿地公园、汶上莲花湖湿地公园、尹城湿地公园、青源湿地公园4个省级湿地公园,泗水金线河湿地公园、梁山县运河湿地公园、汶上红沙河湿地公园、汶上南泉河湿地公园4个市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面积0.23万hm2,其中河流湿地0.19万hm2,湖泊湿地0.02万hm2,库塘(塌陷地)湿地0.02万hm2。

该区域为济宁市河流入口,人为活动影响较大,水源污染较轻,植被较少,生态系统简单,但水资源功能尤为重要,已列为全市重点水源生态保护区。该生态区内的湿地公园建设应保护现有水生植被、滨水植被、陆生植被,通过更多的人工植被恢复工程,水源净化处理工程,建立由水体到陆体的湿地生态系统。以人工保护性恢复为主,自然演化恢复为辅,严格控制湿地公园开放区范围。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上要设立外围防护林带,做到防风固沙。核心区要新建、重建、完善湿地生态系统,使水源得到进一步净化,不断强化湿地功能(熊作明等,2007)。缓冲区、开放区要适当控制,游憩范围不宜过大,公园突出保护水源、保护湿地群落、维护自身系统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群落演变的能力。植物树种选择配置要以突出本地乡土植物为主。

1.2 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型湿地公园

表1 景观设计中主要的植物种类参考

济宁市中部、东部工业、采矿业、农业较为发达,人口稠密,普遍存在湿地面积减小、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包括曲阜孔子湖湿地公园、邹城太平湿地公园2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济宁市运河入湖口湿地公园、高新区廖河湿地公园、兖州兴隆湿地公园、曲阜崇文湖湿地公园、邹城市北宿湿地公园、邹城香城湿地公园、邹城蓝陵湿地公园7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邹城千泉市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面积0.77 万hm2,其中河流湿地0.33万hm2,湖泊湿地0.22万hm2,库塘(塌陷地)湿地0.22万hm2。

该区域湿地原生生物群落已被破坏,城市扩展影响大,城市污染较重,现有的为原有生态破坏后自然更新的次生生态。湿地公园功能需体现净化水源、沉降泥沙、水土保持兼休闲旅游,应采取人工干预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和自然恢复并举的措施进行保护和治理。该生态区内的湿地公园应选择接近城市湿地的建设方向,通过河畔、湖滨步道设计将湿地核心区(野生动物栖息地)、水生生物区(观赏区)、休闲区(潜水、垂钓、游乐场)合理衔接,加入风景园林元素。植物栽植上考虑根系发达、重金属去除率高、抗化工废气强的植物种类。采取人工湿地恢复技术,建立草本、木本、水生植物生态系统。对现有生态环境较好的湿地加强保护和治理,对生态环境恶化和生态功能退化的湿地(刘海龙,2004),要采取治理、恢复和修复措施,从而达到对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3 原有湿地生态恢复型湿地公园

济宁市南部涵盖微山县、嘉祥县、鱼台县及金乡县4个县市区及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相关区域的湿地。辖区内河道密布、水面广阔,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类型多样,包括微山湖湿地公园、金乡金水湖湿地公园2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鱼台鹿洼湿地公园、金乡彭越湖湿地公园、嘉祥老僧堂湿地公园3个省级湿地公园,鱼台王庙旧城湿地公园、嘉祥吉祥湖湿地公园、嘉祥金屯湿地公园、金乡金桥湿地公园4个市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面积0.64万hm2(除南四湖自然保护区内湿地),其中河流湿地0.02万hm2,湖泊湿地0.18万hm2,库塘(塌陷地)湿地0.44万hm2。

该区域内多湖泊、库塘,也是南水北调通过的水域地带。湿地威胁因子主要来源于稻区的农事活动、泥沙淤积,过度捕捞和采集、城市生活废物污染。湿地原有生态较好,部分湿地自然更新为次生生态。此处湿地公园功能需体现调节净化水资源、野生鸟类栖息地兼游憩功能。湿地公园建设应采取自然恢复为主,加强人为保护措施,减少人为破坏和经济活动,为湿地休养生息提供外界保障(张依然,2014)。大面积水域和沼泽突出自然生态恢复为主,引导不同群落类型演替,恢复原有生态系统。植物选择和配置突出自然,利用原有乡土植物栽植,水域核心区进行严格保护,公园开放区区域合理配置,以期达到人与自然、野生动物的和谐。

表2 水生植物群落景观设计中的主要参考植物

2 济宁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建设

2.1 以河流为主体的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

河流型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建设要突出河畔景观、水道景观的特点。水边植物配置应该考究艺术构图,一般应在沿河上游规划建设两岸绿化林带和湿地植物景观带(赵莹等,2015)。线状植物景观也是河流型湿地公园常见形式,以自然风格为主,采用富于变化的形式。植物配置上有利于湿地自净和生物净化的群落建立。对河岸两侧的乔、灌、草本结合人工造型或修剪,使之形成立体交叉、长廊式生态带。其中绿化林带采用乔、灌、草混交种植,乔木应以速生高大乔木为主,如柳树、苦楝、刺槐、构树、香椿等;灌木以开花灌木为主,营造花色景观,连翘、迎春、紫荆、月季、蔷薇、木槿、紫薇等;地被以草坪结合低矮灌木,丰富景观层次,选用狗牙根、野青茅、苜蓿、小檗等(表1)。

表3 景观设计主要植物群落

上述植物适用于河流湿地类型湿地公园,各种植物种类因地适种、相互交错、立体栽植。库塘(塌陷地)、湖泊湿地类型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可参考。

2.2 以库塘(塌陷地)为主体的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

库塘(塌陷地)型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建设要突出以小见大、层次有序的植物群落的特点。植物配置应突出个体姿态,可利用植物来分割水面空间,以增加层次,同时创造活泼和宁静的景观。水边岸边的植物应选择湿生植物(黄若之,2012),充分表现库塘水景园林的美学和生态学效应,注重乔、灌、草结合。乔木层应以垂柳、水杉、银杏等为主;灌木层配以绣线菊、连翘、丁香、金银花、紫穗槐、腊梅等,并适当配置藤本植物,蔷薇、紫藤、凌霄;草本层选择有菖蒲、萱草、狗牙根、苔草、千屈菜等。

水生植物群落配置是库塘(塌陷地)湿地类型的主要恢复手段之一,合理的水生植物栽植,能够加快水生群落的建立,从而促进复杂生态系统的形成,如鹿洼湿地公园、太平湿地公园、北宿湿地公园、兴隆湿地公园、彭越湖湿地公园等。

2.3 以湖泊为主体的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

湖泊型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建设要突出“一带、两区、四群落”特点。

(1)一带,环湖景观带。以动态游憩为主,充分考虑水深和水质条件,建设具有一定安全距离的亲水式平台,既能满足游览人群的活动,又能避免安全的隐患。布置临水设施、观景台等园林小品,设置游步道。驳岸主要为增添水岸景观性,整体安全性要高,建草坡入水驳岸、景观置石驳岸等形式,营造生态野趣。

(2)两区,湿地系统恢复区和水生植物观赏、培育区。湿地系统恢复区尽量减少人为干预,面积要大,选择乡土树种,使湿地群落自然演替。区内以静态观赏为主,强调远观的带状或大片栽植景观,加强湿地景观静态美感。水生植物观赏、培育区,水域面积较小,配置主要考虑近观,注重植物单体的效果。配置要从生态功能角度,以人工湿地的水质处理作为设计依据,水生植物体量不宜过大,种类不宜过多(李冠衡等,2007)。

(3)四群落,培养和建立以4个群落模式为主题的相互融合的体系(表2、表3),即木本湿生植物群落、挺水湿地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科学配置,相互交融,突出自然文化主题。上述4个群落类型在具体配置中贯穿于环湖景观带、湿地系统恢复区和水生植物观赏、培育区。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选择突出本地植物种类,使湿地群落更加乡土化,利于群落自然演替。适宜于全市的湖泊类、其他类型湿地公园,如微山湖湿地公园、金乡金水湖湿地公园、嘉祥吉祥湖湿地公园等。

3 小结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建设工程应依据济宁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并联系湿地公园的主题,结合一定的建筑手段,加强湿地生态的恢复与保护,达到改善环境的同时,营造独特的自然景观。

参考文献

黄若之.2012.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临安市:浙江农林大学学位论文

李冠衡,颜玉璞.2007.园林中亲水植物的应用[J].山西林业科技(4):57-58

刘海龙.2004.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J].生态学报(2):323-329

熊作明,韦永培,吴涛.2007.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生态规划[J].安徽农学通报(3):53-54

张依然.2014.南四湖新薛河人工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土壤汞风险及生态可持续性评价[D].济南市:山东大学学位论文

赵莹,马良.2015.山东省生态河道植物配置技术研究初探[J].山东水利(5):18-19

doi:10.3969/j.issn.1673-3290.2016.02.03

收稿日期:2015-11-28

作者简介:郭宝金(1972-),高级工程师,研究生,主要从事湿地保护与管理相关研究,E-mail:jnlyjzs@163.com

The Construction and Plant Landscaping of Wetland Parks in Jining City

GUO Bao-Jin1QIAO Cong2WANG An-Jing3GAO Yu-Guo1QIU Chen1
(1 Jining Municipal Forestry Bureau , Jining 272000, Shandong;2 Jining Fengyu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Jining 272000;3 Liangshan County Forestry Bureau, Jining 272000)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wetland parks in Jining city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basic conditions,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Priorities for development and main measures for con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were analyze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wetland parks.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landscaping and plant disposition based on plant landscaping characteristics of wetland parks in Jining City, including rivers, reservoirs and ponds (subsided lands) and lakes.

Key wordsWetland park; Plant dispositio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
基于概念设计的居住区景观规划研究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探讨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实践
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思考与探讨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论述适用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中的重要性
九江市新湖·庐山国际居住小区植物配置调查分析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