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对天津引滦供水的影响与对策探析

2016-07-26姚德贵

海河水利 2016年3期
关键词:供水影响

赵 明,姚德贵

(海河水利委员会引滦工程管理局,天津 30039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对天津引滦供水的影响与对策探析

赵明,姚德贵

(海河水利委员会引滦工程管理局,天津300393)

摘 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天津提供了潘家口水库之外的又一水源,双水源使得天津用水有了更高保障。同时,天津的水资源配置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后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引江水天津用水指标的增大,相应引滦水会锐减,这将给引滦发展带来一定冲击和影响。为了更好地化解引江水和引滦水供水矛盾、保障两水源的高效利用,提出探索性的对策,以促进两水源协同利用。

关键词:引滦;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后,津、唐两市用水实施引江、引滦两种引水方式作为水源保障,将彻底避免津、唐两市长期以来用水存在的紧张和矛盾局面。与此同时,必然会对引滦工程的供水结构、供水量以及社会影响带来重大变化。通过分析天津引江水前后的水资源配置及其对引滦水资源供水的影响,研究供水结构变化情况下的引滦供水对策。

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天津城市水资源配置分析

1.1天津外调水源可供水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天津市外调水源将以引江、引滦水为主,如暂时不考虑引黄济津应急供水,天津市城市年均可外调水量为17.83亿m3。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分配天津市水量为10.15亿m3(可收水量8.63亿m3),引滦工程分配天津市毛水量为10亿m3(可收水量9.2亿m3)。

1.2天津外调水需水量

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2006—2011年天津市城市年均需水量为7.12亿m3。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范围进一步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通知》规定,引江通水后,天津市中心城区将禁止开采地下水(2006—2011年年均开采量1.36亿m3),该部分水量将由外调水取代。

天津市外调水年水资源总量为17.83亿m3,在

2013年后,天津市打造“美丽天津·一号工程”,进一步增加了天津城市生态环境用水量。

1.3天津外调水配置原则

引江和引滦双水源保证了天津市的供水安全,天津市外调水配置将按照优先使用自产水,逐渐禁采中心城区地下水,适当利用再生水,节约高效、统筹合理配置引江、引滦水的原则进行。

1.4天津实际水资源配置

自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至2015年6月,天津市累计引江水1.7亿m3,2015—2016年水利年度引江水4.5亿m3。

2014—2015年水利年度潘家口水库为天津供水7.68亿m3,2015年6—12月引滦为天津供水1.7亿m3。

1.5天津水资源平衡分析

水资源统计数据显示,天津市城市生活及工业、生态环境年均用水量为10.33亿m3。其中,外调引滦水量5.66亿m3,外调引黄应急供水水量1.46亿m3,于桥水库自产水量1.08亿m3,地下水开采量1.88亿m3,淡化海水0.25亿m3。

据预测,天津市2020年可供水量为55.1亿m3(保证率为50%)、51.33亿m3(保证率为75%),2030年可供水量为62.61亿m3(保证率为50%)、59.66亿m3(保证率为75%),见表1。

表1 天津市可供水量预测汇总  亿m3

表2 天津市水资源供需分析成果  亿m3

从表2可以看出,天津市现状缺水量大。在采取加大节水力度、充分发掘本地水资源和利用外流域调水(含南水北调)、污水资源化和海水淡化等措施下,各规划水平年在一般年份(50%保证率)的缺水状况可基本解决,但在枯水年份(75%保证率)依然缺水。

1.6天津水资源配置成果分析

水资源配置方面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后有了较大变化,引江通水前,天津市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基本靠引滦水源来保障;引江通水后,引滦水量分配做了适当调整,增加引滦对北部汉沽、武清及宝坻等县城、城镇供水和海河的补水量,减少引滦对中心市区供水量。引江水量主要供中心城区及新四区(包括卫星城),滨海区中的塘沽、大港及静海县城和沿线城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为天津提供了又一水源,双水源使得天津城市工业与生活用水得到更高保障。2016年按照正常水利年,天津需外调水水量为9亿~10亿m3,除去引江水4.5亿m3,引滦为天津供水水量将锐减到4.5亿~5.5亿m3或者更少。随着天津引江水用水指标的增大,相应地引滦水将逐年减少。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对天津引滦供水的影响

自1983年正式通水以来,引滦工程为天津提供了30多年的优质水源,彻底改善了天津市生产生活用水,结束了天津市人民过去常年喝苦水、咸水的历史;缓解了天津市工业用水的紧张局面,全面促进了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成为天津市的生命线;有效地遏制了超采深层地下水和地面沉降。各行各业产量和产品质量迅速恢复和提高,成本下降,利润回升;工业生产平均以9%以上的速度递增,其中产值的60%以上来自引滦供水的保证。自建成通水以来,经过多年的维护、运行和管理,引滦工程配套设施完善、水价低廉,引滦水一直是津、唐两市不可替代的重要水源之一。截至2015年10月底,潘家口、大黑汀水库累计供水387亿m3,其中向天津供水180亿m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受水区的缺水状况,对振兴当地经济、改善生态环境、控制局部地区地面下沉、缓解工农业争水和地区间争水的矛盾、改善饮用水水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重大作用;有利于回补地下水,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可以满足受水区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用水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受水区提供优质水,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1对天津供水结构的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天津增加了新的供水水源,双水源更能支撑天津市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引滦水资源不再是天津单一水源,其供水范围相对缩小,由以前覆盖天津市全区变为重点对天津北部的补水,供水区域和供水结构的调整将对引滦工程带来不利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对于天津可供水量引江与引滦分配比例目前没有确定,而在丹江口水库与潘家口水库同为丰水期的情况下将产生分水矛盾,引滦水与引江水供水量的分配将涉及相关单位的经济利益。因此,如何化解矛盾,科学合理确定引江水与引滦水的比例,出台配套的政策,直接关系到两大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跨流域引水30多年的引滦入津工程,潘家口水库作为天津市供水水源的同时承担着滦河防洪以及为唐山及下游地区供水任务。在当前水资源珍贵而紧缺的情况下,水管部门将会充分考虑如何让引滦水资源继续为天津市和全社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如何优化配置引滦水资源,化解引江水和引滦水供水矛盾,促进两水源协同利用,保证引滦水资源高效利用,更好地服务天津,切实改善京津唐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的状况,缓解津、唐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着力解决天津市的水源危机是水利管理部门的努力方向。

2.2对引滦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天津城市外调水源供水由南水北调、引滦双水源供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对天津水资源配置格局的改变将给引滦供水调度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使引滦为天津城市生活及工业供水量锐减,对引滦工程运行管理带来巨大影响。①由于管理单位收入的锐减将会造成引滦枢纽工程的正常运行维护经费减少,严重影响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②引滦枢纽工程多年为津、唐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良好、安全的水资源,可是,如果引滦供水收入不足,那么职工的工资收入无法予以保障,势必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③在滦河丰水期,引滦水资源闲置甚至弃水,造成水资源浪费。

3 对策与建议

为了更好地解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给引滦供水带来的影响、保障引滦水和引江水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特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3.1积极实施引滦水与引江水联合调度

潘家口水库提供的引滦水资源一直是津、唐两地优质水源,经历几代人的建设与管理引滦枢纽工程日臻完善,目前运行良好。在考虑南水北调水资源利用的同时,希望国家继续重视引滦水源地的保护和利用,确保引滦枢纽工程健康有序的运行、调度和管理。

引江水和引滦水同时供给天津,使得其通过联合调度相互置换成为可能。将引滦供水富余水量纳入引江水统一规划、统一调度,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其供给沿线其他受水区(如北京市等);或者减少由丹江口水库调入中线受水区的水量,进而实现引滦富余水量同引江减少水量的对冲平衡。同样,如遇滦河干旱缺水,也可以通过水量调整增加天津市引江水的供给量,利用引江水、引滦水水系连通地优势,减少引滦入津水量,减轻滦河流域干旱损失。

3.2合理调配引江和引滦供水比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滦工程供水范围的重叠,客观上导致两个外调水源形成了供水对冲局面,为确保引江、引滦两大水源工程能够协调有序的发展和高效良性运行,建议充分考虑引江、引滦双方利益,科学合理地确定双方供水比例,做到互补、互通、互利,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建议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引滦枢纽工程现行水量分配仍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电力部关于引滦工程管理问题的报告的通知》执行。

3.3尽早实施引滦供水“两部制”水价

目前,国家已明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实行“两部制”水价,引滦供水若仍执行现行的单一水价模式,客观上将促使天津市优先选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这样就会从供水体制上造成引滦供水量的减少,最终导致引滦供水收入长期处于恶性循环的不利局面。建议引滦供水参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的“两部制”水价的计算方法和收费管理方式,以实现引滦供水虽然减量但不减收入的目标。

3.4扩大引滦供水新途径

近几年,引滦枢纽工程管理单位一直努力开辟供水新途径,在城市环境供水方面做了一些创新,增加了引滦供水量,使得天津市、唐山市、迁安市的环城河道水清秀美,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引滦枢纽工程管理单位继续拓展新的引滦供水渠道,力争增加生态水和环境用水,进一步强化引滦水资源管理,使现有的引滦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津、唐两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3.5提高引滦水资源市场竞争力

引滦枢纽工程从城市供水的角度讲是保障津、唐两市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生命线工程,是保证津、唐两市供水安全的重要水源工程。为确保城市饮水安全,必须加强引滦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长期保持引滦枢纽工程效益的发挥。

(1)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协调机构。该机构由流域机构组织、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参加,协调好水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立水资源保护与利益共享的办法,坚决控制入库水体的污染程度,停止对水库库区的侵害。同时,建立一条龙式的引滦水资源管理,结合水库保护区确权划界工作,对流域内上游取水数量和排水水质进行控制管理,取缔水上餐饮经营活动,对网箱养鱼进行合理限制,主要限制投放饵料的鱼类饲养,并对投放饵料的鱼类饲养区进行底质清理。

(2)呼吁上级主管部门尽快出台相关办法和规定,彻底解决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污染源问题,改善水质状况,为津、唐地区提供清洁水源,确保供水安全。

(3)管理部门改变传统理念,开拓创新,积极争取“两部制”水价改革,继续加大周边区域环境、生态用水供水量,促进滦河水资源统一管理,实现滦河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使滦河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得到合理分配,最大程度发挥滦河流域的供水效益。

参考文献

[1]徐士忠.南水北调与引滦供水联合调度初探[J].中国水利,2015(2):21-23,20.

中图分类号:TV213.2;TV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28(2016)03-0008-03

DOI:10.3969/j.issn.1004-7328.2016.03.003

收稿日期:2016—04—25

作者简介:赵明(1974—),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城市地下水未全部禁止开采前,引江、引滦外调水年均需水总量为7.12亿m3,占外调水供水能力的39.8%;在城市全部禁采后,引江、引滦外调水年均需水总量为8.48亿m3,占外调水供水能力的47.6%。

猜你喜欢

供水影响
美国农业部拨款1300万美元改善农村供水基础设施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海外供水EPC项目风险管理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