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嘉兴城市公园地域文化传承的思考

2016-07-26刘王军王荟荟宁碧波田伟利宁利中杨佳梦王爱强邢雪刚

浙江建筑 2016年5期
关键词:嘉兴市城市公园南湖

刘王军,王荟荟,宁碧波,田伟利,宁利中,杨佳梦,王爱强,邢雪刚

(1.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2.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 宝山 200444;3.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对嘉兴城市公园地域文化传承的思考

刘王军1,王荟荟1,宁碧波1,田伟利2,宁利中3,杨佳梦1,王爱强1,邢雪刚1

(1.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2.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 宝山 200444;3.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摘要:调查分析了嘉兴的城市公园建设,从城市公园的类型、空间形态、公众的参与度三个不同方面,挖掘其背后所特有的本土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如何创新和提升嘉兴城市整体的历史文化名城形象,以期对嘉兴未来的公园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园;地域文化;类型化分析;空间形态分析

1概述

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最大特征不外乎根植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土壤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文化是由这个地方特有的历史文化、遗迹、人们的生活习俗习惯、生活方式等长期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赵新良在《诗意栖居——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解读》[1]一书中激情地写到:“确实到了需要从哲学和文化的层面进行深思和反省的时刻:我是谁?我们是谁?我的故乡在哪儿?我的根在哪儿?拿什么标识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建筑文化、现代文明?拿什么样的建筑艺术自立于世界各民族建筑之林,让华夏子孙满怀豪情地传承和发展?”的确,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下,城市在逐渐丧失其特有的地域魅力,城市空间充斥着各类千篇一律的现代水泥建筑,每时每刻交通繁忙,最近几年还形成了城市特有风景“雾霾”。而代表城市地域文化的各类遗迹就好比沙漠里的绿洲,需要用放大镜去找寻,以至于人民日报联同人民网做过“你的城市有特色吗?”这类调查,结果大部分的网友回答是没有[2]。因此,找寻特色并发扬传承特色就显得极其重要,我们确实都应该从文化的层面好好地去反思我们的城市。本文试着调查分析嘉兴的城市公园建设,挖掘其背后的嘉兴市所特有的本土文化内涵,并以此为基点创新和提升嘉兴城市整体的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中国本无所谓公园,传承的一直是园林的形式,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公园最早是因为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城市环境不断恶化,资产阶级专门开辟城市绿地园林作为公共使用而形成的,也是近一二百年才出现的。而中国的公园更是从鸦片战争后,殖民者为了满足休憩而引进的[3]。现代公园的定义根据《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 91—2002)》[4]第3.1.2条规定:公园park指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而根据《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5]第4.13.4条规定,公园park的定义是:城市中具有一定的用地范围和良好的绿化及一定的服务设施,供群众游憩的公共绿地。其后的条文说明第4.13.4条规定: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也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保护环境、调剂人们生活、美化城市都有积极作用。公园可分为城市公园和自然公园两大类,这里所说的公园是指城市公园,根据其规模和功能不同,可分为: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如动物园、植物园、儿童公园等)。自然公园通常是指国家公园等。近几年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大,公园越越来承担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外部——城市形象,内部——精神文明建设。

嘉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根据嘉兴市志记载:嘉兴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9处。其中嘉兴市本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7处。嘉兴公园林立,充满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最能体现城市历史底蕴及文化特质,也最能反映一个城市的外部特色。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探析嘉兴公园的地域文化传承情况。

2嘉兴市城市公园的几种类型

根据嘉兴市城市建设部分的相关统计年鉴资料以及嘉兴市地方历史文献,从历史地域文化传承这一特色出发对嘉兴市城市公园进行系统分析和类型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传统江南园林风格公园

嘉兴历史悠久,为江南文化的发源地,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而传统民居在现代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局限性正在慢慢加大,因此民居园林特色结合公园在地域文化的传承上有着其重要意义。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在《说园》一文中说:“我国名胜也好,园林也好,为什么能这样勾引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呢?风景洵美,固然是重要原因,但还有个重要因素,即其中有文化、有历史。前文提过风景区或园林有文物古迹,可丰富其文化内容,使游人产生更多的兴会、联想,不仅仅是到此一游,吃喝而已。文物与风景区园林相结合,文物赖以保存,园林借以丰富多彩、两者相辅相成,不矛盾而统一。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有古今文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园林。”[6]

嘉兴这一类有着古今文化的园林式公园主要有:

1)体现江南园林特色、弘扬“红船”精神的南湖景区公园;

2)江南水乡特色的三塔公园;

3)由岳王祠主体建筑及一部分园林建筑组成的岳王祠公园;

4)唐宋风格的仿古园林建筑——放鹤洲公园;

5)江南园林风格的勺园等。

图1 南湖景区公园

就这类体现地域文化传承的江南园林风格公园具体介绍一下南湖景区公园。南湖景区公园位于嘉兴市区,规划区域总面积276.3 hm2,其中水域面积98 hm2。南湖景区公园历史非常悠久,据嘉兴市志记载:南湖在五代以前尚无园林建筑,后晋天福年间(936—945),吴越国王钱镠第四子广陵王钱元璙任中吴节度使时,在湖畔筑宾舍以为“登眺之所”,取唐代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意名楼,才慢慢成为游览之所。北宋以后,湖畔逐渐兴建园林,明代南湖游览兴盛。嘉靖二十七年(1548),嘉兴知府疏通市河,命将挖出的河泥填入湖中成为湖心岛,次年重建烟雨楼。民国10年(1921)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南湖成为革命纪念圣地载入史册。1959年10月1日,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以湖中烟雨楼作为馆址,按照当时当年中共“一大”代表乘坐的游船样式仿制的革命纪念船,陈列在烟雨楼下万福桥旁。1985年,邓小平为南湖纪念馆题写馆名[7]。南湖景区公园(图1)不仅建筑历史文化悠久,古花木也不计其数,烟雨楼有树龄已440余年的银杏,百年以上的古木共计18株。

2.2遗产文物保护类公园

嘉兴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公园可以充当保护及传播、传承的作用。如南湖景区公园中的烟雨楼始建于五代;瓶山公园有项家祠堂;始建于宋代的落帆亭公园;吴越文化特色的范蠡湖公园;有着辛亥革命纪念塔的人民公园等。

瓶山公园(图2)位于嘉兴市中山路建国路口,由瓶山阁、瓶山坊、灵光井、月波楼、八咏亭、枕峦亭等组成。现项家祠堂只剩一口古井。范蠡湖公园(图3)位于嘉兴环城南路北侧,相传范蠡曾偕西施到此泛湖,因此后世为了纪念范蠡,故称“范蠡湖”。据嘉兴地方风土人情书籍记载:明代曾筑有祠宇,称范蠡祠,万历年间立“陶朱公里”碑。清光绪年间重建范蠡祠,重塑范蠡、西施像。建水阁,也就是西施妆台。

图2 瓶山公园

图3 范蠡湖公园

以上两类公园都很好地保留了场地的历史文化因素,为历史遗存提供了一种新的展现形式,并且这种形式更为普遍、直观,文教娱乐赋予一体。

2.3现代类公园

从景观功能、休闲娱乐出发设计的一系列现代式公园。如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中央公园等。嘉兴凌公塘公园(图4)紧临南湖区政府,占地11.67 hm2。其建设内容主要有爱乐基地、五线谱景观带、艺术家工作室、千年运寿桥、合唱广场等。凌公塘公园主题定位很好,属于文化公园性质公园。整个公园环绕着优美的湖畔,显得宁静美好。公园的设立为市民的精神文明娱乐活动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26 m高的音乐之歌主题旋转钢塔占据了整个公园的制高点,具有向心力,联系了周围低矮的建筑群,使整个公园更为完整。艺术家工作室属于建筑小品类,各个造型独特,充满艺术性,林立在水色树木中,如沧海遗珠,闪烁着文化气息。下沉式合唱广场表演区以水景为特点,通过扇形睡莲池与观众席区分开来,广场可容纳500人左右活动,经常性有艺术类表演节目可观赏。整个公园的设计属于自然园林式,大开大合,视野开阔。最近,公园开辟了一块地方作为健身用,添加了不少体育类器材,为全民大健身提供了条件。

公园的不足之处是:与不远的区政府广场和南湖景区公园在文化的联系上有所薄弱;作为一个新兴的现代式公园,艺术家工作室也没能很好地开展下去,人文类建设比较欠缺,最后沦为餐饮娱乐性建筑,成为人们猎奇的场所。除公园入口处有一处大的广场可看表演,及公园内部有一处下沉广场外,广场类面积缺乏,不能很好地聚集人气。相反,区政府前有大面积的广场,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每到傍晚必聚集大量人群集体锻炼,而通过布置广告牌的形式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软环境上传扬嘉禾特有的地域文化。从这方面来说,通过宣传,可以很好地加强人们的城市自豪感,传播城市特色,让不仅是嘉兴市民,还有外来访客游者都能感受到嘉兴特有的地方魅力。也可以增强市民对“家”的归属感,拧成一股绳,为建设嘉兴美好家园共同努力。

图4 凌公塘公园

而中央公园(图5)地理位置较偏,在城市马路上视线的可达性不是很好,位于中环南路以南。公园为了吸引人气,开辟了大量土地用于种植蔬果,也算是一大特色。每当周末,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市民拖家带口共同享受劳作的乐趣,同时可以对下一代进行寓教于乐的教育。劳作可以使人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这是一个很好的主题,可以将这个主题加以扩大,引入嘉兴历史上不同的励志故事,并通过不同的设施加以强化宣传,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形成公园的特色。

图5 中央公园

3嘉兴市公园空间形态分析——以南湖区为例

我们应该去反思现有嘉兴城市水系交织形态下的各个公园节点的整体空间联系与组织,以形成点、线、面,有重点、有主次、有开有合的整体城市景观文化休闲带。对主要公园节点周边的城市建筑形象、参观游览流线及交通状况进行分析;把各类公园组成一个系统网,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

以南湖区为例,南湖景区公园是核心内容,包括通过南湖延伸到的市政府广场及南湖革命纪念馆,南湖会景园及湖心岛、南湖红船、英雄园、揽秀园、伍相祠、南湖渔村、沈钧儒纪念馆、放鹤洲、小瀛洲、生态绿洲等景点,人文环境最为优美,交通便捷,各路公车都可直达,标识性显著,这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在空间上属于面,要加强其周边环境建设。

而紧挨着的毛纺新村建于1982年,是一个老式小区,外观破旧,也无保护特色,需要重新建设,可考虑以南湖特有的江南园林人文景观进行一定的外在呼应,形成一个整体。而离之不远的烟雨小区属于安置保障房,紧靠新市政府,其外在的单板形式与新政府的形象格格不入,需要对其外观进行恰当的修饰,可以对沿街建筑进行一定的外在改建。

南湖周边有一些线状的水系,水系联系着一个个公园节点,沿着南湖线状水系的东边是南湖区政府,形成一个次要的节点,再沿着河边小路就可以达到一个大一点的节点: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而沿着南湖线状水系的南边是一个大的节点:中央公园;线状水系的西边则是三塔公园,南湖北边是瓶山公园和人民公园。这些公园节点在空间地理位置上与南湖景区共同组成了一个系统,因此可以统一考虑整体的外在宣传,形成一个大的主题,再分成若干个小的主题,各个主题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动态的、连续的城市景观带。沿着这个景观带线路设置各种宣传标语,统一形象Logo设计,并沿着水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步行系统,真正做到一步一景,步移景异。并可以设计环游整个景区系统的班车(图6)。

图6 南湖区主要公园及水系分布图

4公众是城市公园地域文化传承的主体

倡导精神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公众的参与。没有公众,何谈地域文化。因此百姓才是城市公园的主体,城市公园的设计和新建都可以征询公众的建议,而不是等建设完了,公众只能做使用的参与者,不能亲自体验家园的建设,就很难形成对城市的认同感。而大众的行为习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公园的组织和建设。在这个全民大健身的时代,跳广场舞成了一种全民趋势,无论男女老幼,在傍晚的广场上总能找到他们的身影,因此旧有的公园可能就要考虑增设广场空间。记得前阵子上海电视台播放一则新闻,上海某区百姓早上健身没去处,只好去动物园,影响了动物的休息。可见,公众的这些需求是迫切的,当然,广场的选取以不影响周边住户休息为佳。

跑步、散步也成为公众的健身方式之一,沿湖绿色通道上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或散步、或跑步,而凌公塘到区政府的沿河一圈步行道约为2.5 km,很好地满足了大众的运动需求,并且沿河景观优美,沿河都是些新建的高档居住区,外部形象较佳。步行道可以考虑沿河系加以串联,并在路边设置路灯。

具有地域文化传承特色的公园内部的建筑小品很多都是重建或局部改建,树木也多为新栽,因此最好有一些说明能够清晰介绍这些历史人文景观,树立碑文介绍或播放一些介绍影片,使公众能得以最直观的视觉形象接收这些信息,并可以快速加以口口相传,也可以对城市的历史文化得以熟悉。而不是当涉及到嘉兴城市的印象时,大多数人就只知道一个南湖或者粽子。

5结语

本文从城市公园的类型化分析、空间形态分析、公众的参与度分析三个不同方面探讨了嘉兴市的本土文化内涵。城市公园的文化地域性不仅体现在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发扬上,还体现在要创造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特有的文化并传承下去。对现代公园的设计一方面在空间形态上要呼应周边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公园,另一方面要挖掘现代社会新的精神文明内容,创作新的时代特点。

嘉兴的城市公园承载着太多的情——这是中国古代人民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各种传说、各类诗词歌赋都将这些冷冰冰的历史遗迹显得温情脉脉。因此,当我们畅游在这些充满各种情景的公园时,是充满自豪感的,城市的喧嚣也好像已经离我们远去,心灵得到宁静与释放。

参 考 文 献

[1]赵新良.诗意栖居: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解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张松,王骏.我们的遗产·我们的未来:关于城市遗产保护的探索和思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3]孟刚.城市公园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4]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CJJ/T 91—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GB/T 50280—1998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6]陈从周.说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7]嘉兴市志编篡委员会.嘉兴市志[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

收稿日期:2015-09-21

基金项目:201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14GBL108);浙江省教育厅2015年度高校国内访问学者专业发展项目(编号:65;参见浙教办高科〔2015〕99号文件);西安市建设科技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JW2015-01);2015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10354006 )

作者简介:刘王军(1993—),男,浙江丽水人,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TU986.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707(2016)05-0001-05

Think about Inheriting the Regional Culture of City Park for Jiaxing

LIU Wangjun1, WANG Huihui1, NING Bibo1, TIAN Weili2, NING Lizhong3, YANG Jiameng1, WANG Aiqiang1, XING Xuegang1

猜你喜欢

嘉兴市城市公园南湖
南湖之春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嘉兴市第一医院
南湖的船
在南湖,我画下幸福时光
刘玮玉艺术作品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