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榛白粉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2016-07-22王忠

防护林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白粉病

王忠

(铁岭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 铁岭 112000)



平榛白粉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王忠

(铁岭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 铁岭 112000)

摘要采用野外定点观察、抽样调查和室内试验测定等方法,对平榛白粉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平榛白粉病各个发生阶段症状特点明显,每年发病初期为5月下旬~6月初,叶面和叶背均能出现明显的褐斑,表面覆盖白粉状物;发病高峰期为6月下旬~7月下旬;8月末秋季在白粉层上散生闭囊壳。病原菌侵染循环周期为1年,1、2年生植株相对抗侵染能力较弱,随着林龄增加,抗侵染能力增强。榛林密度大,病害发生率较高,北坡榛林病害发生程度较南坡严重。可通过调整榛林密度增加通风透光度,控制病害发生与发展。

关键词平榛;白粉病;发生规律

近几年来,随着榛林面积不断增大,森林生态环境改变,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病害加重,使榛子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其中白粉病是危害平榛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该病发生的程度与环境等多种因子关系复杂,本文通过大量观察、调查和实验测定,重点对寄主的抗病性和病害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掌握该病害主要发生规律,对今后林业生产以及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1研究内容及方法

1.1林龄与抗病性关系

于7月病害发生盛期,选择榛林南坡中下部1~4年生榛树,随机选取不同林龄榛树各600株,调查植株发病情况。

1.2榛林密度与相对抗侵染力的关系

于7月病害发生盛期,选择榛林南坡中下部2年生榛树,随机选取不同密度榛树各100株,每株调查上、中、下各2片叶,计算白粉病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别数) ×100

1.3病菌越冬场所和方式

每年1—3月间对20块样地的病叶、落叶、枯枝、病土进行分离,其中病土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对病叶、落叶、枯枝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统计分离结果。

1.4病菌的侵入途径和方式

采用室内盆栽平榛苗,进行有伤和无伤病叶接种,每5d观察1次,20d后测定病原菌分生孢子侵染力。

1.5孢子传播方式的调查

分别在发病初期5月和盛期7月进行测定,每次连续5d,调查孢子数量。

1.5.1玻片黏着法将涂有凡士林的20块玻片分上、下两层挂在榛林内,每天换玻片。

1.5.2培养皿捕捉法将盛有PDA(加乳酸)的培养皿口朝侧上和侧下2个方向(45°)放置在榛林内离地1m和2m的架子上3h,设6个重复,3d后检查孢子萌发情况。

1.6病菌的再侵染

1.6.1林间连续观测发病盛期时,在标准地中标记发病中心植株5株,统计其周围的健康榛子植株感病情况,每隔1周观测1次,连续观测2个月。

1.6.2接种在发病盛期进行有伤和无伤病叶直接接种,统计发病情况。

1.7病害田间流行消长规律的调查

在试验地对角线选取5点,每点100株,每株调查上、中、下各2片叶,每隔7d调查1次,观察白粉病的始发期、盛发期和衰退期,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

1.8病害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结合田间流行消长规律调查和田间病害发生症状观察,及时观测、记载当地的气候变化情况。

1.9病害发生与林分条件的关系

在7月选择2年生榛林的南、北两个坡向,调查不同坡位区域内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坡位区域为上、中、下三个部位,每区域调查1 500株。

2结果与分析

2.1林龄与抗病性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平榛植株感病程度有差异。由图1可看出,1~2年生植株感病程度相对较高,相对抗侵染能力较弱,随着林龄增加,植株感病程度相对较低,相对抗侵染能力增强。

2.2榛林密度与相对抗侵染力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1)表明,榛林密度大病害发生率较高,相反榛林密度小病害发生率低。可见榛林密度大,影响透光性和空气流通性,致使田间白粉病发病率高,为害重,榛林密度小,通风透光好,田间发病率低。可通过调整适宜榛林密度来控制病害发生与发展。

表1 榛林密度与病菌的关系调查表

2.3病菌越冬场所和方式

样地越冬病叶、落叶、枯枝以及林下表土分离结果(表2)表明,该病原以闭囊壳在病叶上越冬,春季吸水破裂,放出子囊孢子,为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源。

表2 病原菌越冬方式

2.4病菌的侵入途径和方式

测定结果表明(表3),平榛白粉病菌无论是有伤还是无伤接种均可发病。这也表明病原菌可以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

表3 不同接种方法平榛白粉病发病率

2.5孢子传播方式的调查

在2011年5、7月(发病初期和盛期)用玻片黏着法和培养皿捕捉法,调查2个时期的孢子数量。结果表明(表4)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5月与7月孢子释放量差异显著,病原菌从5月初开始释放孢子,7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

表4 病原菌孢子传播方式

2.6病菌的再侵染

发病盛期林间连续观测的结果表明,中心发病植株周围的健康植株有大量感病,病害向周围健康植株扩展迅速。接种的结果表明,在50株当年生平榛苗中有伤接种的25株有18株发病,无伤接种的25株中有19株发病。这说明该病菌以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可进行多次侵染,引起发病。

2.7病害田间流行消长规律的调查

试验结果(图2)表明,榛子白粉病初期发病为5月下旬—6月初,发病高峰期为6月下旬—7月下旬。8月末榛子进入成熟期,榛子白粉病也进入衰退期。

2.8病害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调查结果(表5、6)表明,6—7月自然平均温度为21~26 ℃,随着降雨量增加,湿度增大,病害进入发生盛期,病害发生严重。这说明病菌在21~25 ℃之间生长较为适宜,而降雨量增多,湿度大,温度适宜可加快白粉病的发生与流行。

表 5 2011年平榛白粉病流行的气象条件

本实验气象资料由铁岭市气象局提供。

表6 平榛白粉病为害程度观测表

2.9病害发生与林分条件的关系

由表7可见,北坡榛林病害发生程度较南坡严重。在南北坡上中下3个区域病害发生程度对照均有差异,坡上部病害发生程度较轻,中下部植株病害发生程度较重。这与通风透光程度差,温湿度大,病害发生严重相符合。

表7 不同坡向、坡位白粉病为害情况调查表

3结论

3.1平榛白粉病各个发生阶段症状特点明显,在发病初期,叶面和叶背均能出现明显的褐斑,表面覆盖白色粉状物。秋季在白粉层上散生闭囊壳,初为黄褐色,后为黑褐色。

3.2榛子白粉病初期发病为5月下旬—6月初,发病高峰期为6月下旬—7月下旬。8月末榛子进入成熟期,榛子白粉病也进入衰退期。该病原菌侵染循环周期为1年。

3.3该病原以闭囊壳在病叶上越冬,春季吸水破裂,放出子囊孢子,为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源。病原菌可以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从5月初开始释放孢子,7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该病菌以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可进行多次侵染,引起发病。

3.41~2年生植株相对抗侵染能力较弱,随着林龄增加,相对抗侵染能力增强。榛林密度大,病害发生率较高,北坡榛林病害发生程度较南坡严重。可通过调整适宜榛林密度增加通风透光度,控制病害发生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宪威.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徐梅卿,何平勋.中国木本植物病原总汇.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8

[3]周仲铭.林木病理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

[4]郑万钧.中国植物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Occurrence Law of Powdery Mildew DamagedCorylusheterophylla

WangZhong

(ForestryAcademyofTielingCity,Tieling112000,China)

AbstractOccurrence law of powdery mildew were studied by using sentinel field observations,sampling and laboratory tests .Result shows that symptoms characteristic of powdery mildew damaged Corylus heterophylla in each stage are significant;incidence in initial stage is from late May to early June every year;foliage and dorsal can appear obvious brown spots;surface was covered with white powder substance. Peak incidence is from late June to late July. Small particles scattered on a layer of white powder (closed capsule shell)in late August. Cycle of pathogen infection is one year;anti-infection capacity of 1 & 2-year-old plant are weak,anti-infection capacity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orest age;density of hazel forest is great and incidence of disease is higher;extent of disease damaged hazel forest in northern slope is more serious than that in the southern slope .The ventilation transmittance can be increased by adjusting density of hazel forest and occurrence and variation of disease can be controlled.

Key wordsCorylus heterophylla;powdery mildew;occurrence law

文章编号:1005-5215(2016)07-0046-03

收稿日期:2016-05-19

作者简介:王忠(1975-),男,工程师,Email:112485880@qq.com。

中图分类号:S763.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7.015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白粉病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瓜类白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用于黄瓜白粉病抗性鉴定的InDel标记
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