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骗子”恐成蔡英文烫手山芋

2016-07-19

凤凰周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诈骗案台湾人肯尼亚

台湾蓝绿政权交接进入过渡期,突然杀出两岸互抢在第三地涉电信诈骗案的台湾嫌犯,而且接连在肯尼亚和马来西亚两度交手。肯尼亚案和马来西亚案的处理手法不相同,北京一抓一放,凸显其向国际社会彰显国家主权的能力,同时也放大台湾极为弱势的国际交往处境,并暴露出台湾司法无力制裁台湾人在海外犯罪的问题。据台媒报道,肯尼亚强行把45名涉诈骗案的台湾人遣送至中国大陆,当中23人其实已被肯尼亚法院判无罪。马来西亚则将20名台湾嫌犯遣送回台,并称涉案另32人也将送回去,但干案证据交给大陆。台湾抢到人,证据却未到手,面对的尴尬局面是,嫌犯下机后因为在台湾无犯罪事证而获释,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法务部”不惜直捅问题关键说:“大家都知道,两岸关系错综复杂,不是我们说什么对方都会接受。依两岸共打及司法互助协议,举凡犯罪情资交换、合作协查、共同侦办、交付证据等,皆需经两岸讨论协商,才能进行,‘法务部无权片面决定。”

这看似闹剧的背后,凸显两岸关系极其脆弱而敏感,而诈骗案表面涉及的是司法管辖权的法律问题,但问题核心实为“一个中国”的政治问题。台湾与肯尼亚及马来西亚均无邦交,肯尼亚在北京的要求下将台湾人遣送至大陆,“一个中国”政策必然是关键因素。而且,倘若诈骗案受害人真的全在大陆,台湾恐也难与大陆争管辖权。

大陆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针对肯尼亚案的讲话,明确反映事件绝非单纯的司法问题。“由于这些不法分子在境外从事的犯罪行为,受害人全部为大陆居民,大陆当然有司法管辖权。况且有关国家是我建交国。”

台媒也引述“行政院”发言人孙立群称,2011年起,台湾人若与陆方有法律争议,部分曾押送返台,但须符合“两岸都有受害者”或“透过两岸共同打击犯罪侦破”条件,但肯尼亚案的受害人都在大陆,且非共同侦破,“和过去案例不同”。

若台湾人被关押在大陆的问题无法在马英九仅剩一个月的任期内解决,这个烫手山芋肯定要让蔡英文头痛。如果台湾要“抢”回那些台湾人,或者要取到台湾人在马来西亚干案的证据,蔡英文在两岸论述上的模糊战术可能要“破功”,甚至被迫在“一中原则”上向北京作出明确表态。若不接受“九二共识”或“两岸同属一中”,北京会愿意把手上的台湾人送出吗?

台湾朝野“立委”也提议修法,一是加重刑责,二来让境外诈欺也适用于台湾刑法裁决。

两岸关系的松紧度如何调控,完全取决于领导人一念之间。北京应当照顾台湾人的尊严,出手过重可能引发负面效应。台湾应低调理性处理问题,放纵“立委”情绪性地热炒议题,只会让两岸关系重回对抗的不归路。

(沈泽玮)

猜你喜欢

诈骗案台湾人肯尼亚
漏洞在哪儿?
黑客盗走肯尼亚税务部3900万美元
大选登记
菲警方逮捕4名台湾人
台起诉马来西亚诈骗案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