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体学视角下探讨《荷塘月色》朱纯深译本

2016-07-19严雪梅

企业导报 2016年13期
关键词:文体学荷塘月色

严雪梅

摘 要:在文体学视角下通过词汇、句法、修辞三个层面对比分析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和朱纯深的英译文,揭示句子和整个语篇及其文化背景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掘《荷塘月色》深刻的美学内涵和意义,并对朱纯深的翻译方法及译作的整体质量进行评论。

关键词:荷塘月色;朱纯深;文体学

一、前言

朱自清是当代散文名家之一,以其“文字朴实,用词贴切,情感真实,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荷塘月色》堪称现代抒情散文名篇,形式美及内容美兼备。该文除了景色描写外,作者还将自己的心境、情感融入了对景物的观察和叙述之中,借景抒情,通过细腻的景色描写,抒发了作者渴望自由却身不由己的矛盾心情。因此,译者不仅要在译文中刻画出荷塘美丽的景致,还要诠释出原作者隐藏的心绪,力求字斟句酌,重现原文的艺术美。

二、文体层面

(一)词汇。双声叠韵和叠音会带来一定的音响效果。原文显著的文体特征之一就是使用了大量的双声叠韵词(共12个)和叠音词(共27个),文中双声叠韵词和叠音词通过声音和形式的重复,加重韵律,产生了丰富的音响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起到强调情感的作用,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意境,让读者细细品味。汉语的叠声词体现了声音与意义的美感。原文中有27对叠音词。但在译文中,译者进行了词性转换,把叠声词转换成了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或介词短语、副词、动名词、头韵等。其中第四段出现了9对叠音词,分别用来刻画睡莲的状态、颜色、芳香、叶子和水。“曲曲折折的荷塘”被译作“winding

stretch of water”,“田田的”译为“silken field of”刻画出了叶子丝滑的触感和空间上的层次感,“层层的叶子”被译作“layers of

leaves”借助音律和头韵达到音义相映的效果,原文中的“亭亭”传达了出水的荷叶挺立修长的形象,译文“in all their grace”没有传达出这种特殊的视觉效果。但总体而言,译文尽可能注意到了语言的音乐美,遣词造句着力于传达原文的形象和音乐美。

(二)句法。平行结构的文体意义在于通过音形义的结合达到句子层面形式与内容的同步。原文中出现了多处平行结构,使文字带有很强的的节奏感,译文利用英语平行结构的类似效果,力图再现原作的感染力。平行结构在原文第三段使用最为集中,故以第三段为例重点分析。

句13: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句14:像今天晚上……什么都可以想, 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句15: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句16: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者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句14中有一个平行结构,句13和句15又各有一个平行结构(“爱……也爱……”,“一定要……一定要”),这一系列的平行结构气势如虹,为本段最后一句“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修辞上的突降蓄足势能。句14和句15,译者分别采用了表选择关系的平行结构“free to think of anything, or of noth

ing” “obliged to do, or to say”最后以“for the moment…let me

indulge in…”结尾,十分传神地表现出了朱自清的心理状态:眼前的自由都是短暂的,甚至是虚幻的。

(三)修辞。修辞的运用可以使译文产生积极的效果。哪怕运用不同于原作的艺术手段也要让诗歌翻译产生与原作同样的作用,相似或接近相似的手段其效果往往未必相似(马泰修斯,1970)。因此,追求同样的艺术效果比艺术手段更为重要。朱纯深针对原文的双声叠韵词、叠音词和平行结构,在译文中相应地采用了头韵法和平行结构,再现了原文的音乐美和形式美;但在修辞层面,译者灵活处理,适时采用了不同于原作的艺术手段,以期译文最大程度地产生与原作相似的艺术效果。

(1)通感。“通感”是把人的五种感官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的一种修辞手法(李潮,2004)。通感的运用,能提高审美情趣,使读者克服感官的局限,更加强烈地领会到文章丰富的美感。《荷塘月色》多出独特地运用了通感,使读者产生奇特的感受。

原文:“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译文:A breeze stirs,sending over breaths of fragrance,like

faint singing drifting from a distant building.

原文: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译文:The moonlight is not spread evenly over the pond, but

rather in a harmonious rhythm of light and shade, like a famous

melody played on a violin.

在第一例中原文把缕缕清香比作渺茫的歌声,将嗅觉和听觉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得人们透过文字感觉到阵阵花香,朦胧隐约,营造出一种飘渺的意境。译文转换艺术手段,以明喻取代通感。通过嗅觉和听觉来表达基本的效果,使读者感到花香的动态美。“breeze—breaths, fragrance—faint—from, drifting—

distant”还运用了头韵的修辞手法。

(2)明喻和隐喻。隐喻或明喻可以使话语变得美不胜收,它可以深化作品的主题和宗旨(G.W. Turner, 1973:133)。原文中作者大量使用了比喻,第四段四处、第五段四处、第六段两处. 这些比喻句都带有 “像、如、仿佛、是”等明显的标记,这些句子生动形象了描绘了荷叶、荷花、花香、月光、树影、树色、灯光的特点,译文对于比喻句的处理基本上遵从了原文的艺术手段,采用明喻的手法,译文句中带有“like, as…as, seem”等突出的标记,但译文中有一句转换了原作的手法。

原文: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译文:The moon sheds her liquid light silently over the leaves and

flowers.

原文作者使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流水,译者用暗喻代明喻,用liquid修饰月光。Liquid有液体之意,还有clear, pure and flowing的意思,用liquid一词,月光的流动、清澈和灵性就跃然纸上了。此外,over与shed搭配相宜,above或on也可表示两个具体事物间的关系,但over还可以描写可见但不可触的事物,如“雾、风”等,over一词在此处创造了一种朦胧美,与原文语境相符。

三、结语

意大利著名美学家、哲学家、文学评论家贝奈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认为,翻译不可能完美地再现原著面貌,因为绝对对等的翻译不可能存在。而笔者认为成功的翻译要求译文既要忠于原文的内容、还要忠于原文的文学形式、主题以及文体,既传达出原文的基本意思,又要保留原文的精神、文体和审美价值。朱纯深的译文恰好体现了译文忠实于原作内容和最大限度的忠实于基本形式的同时,又忠实于原文的深层意义及文化,译者的审美思想在《荷塘月色》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了。

参考文献:

[1] 朱纯深.从文体学和话语分析看《荷塘月色》的美学意义及翻译实验[A].翻译探微:语言·文本·诗学[C].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2] 维莱姆·马泰修斯.翻译的技巧.俄文版 [M].苏联作家出版社,1970.

[3] 李潮,吴伟英.钱钟书《通感》与Synaesthesie艺术修辞特色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

[4] Turner, G..W. Stylistics[M]. London:Penguin,1973: 133.

猜你喜欢

文体学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作品: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荷塘月色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英诗《为国捐躯》的反战主题
《荷塘月色》解读的时代文艺特色及启示
近期认知研究对戏剧文体学的启示
《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