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斯里兰卡体验“高跷钓鱼”

2016-07-19刘昌宇

乡音 2016年5期
关键词:韦利鱼线木桩

文/刘昌宇



在斯里兰卡体验“高跷钓鱼”

文/刘昌宇

阳春三月,我到斯里兰卡旅游。一下飞机,当地导游就推荐说:“到韦利格默去看高跷钓鱼吧,它会让你脑洞大开,观赏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钓鱼方式。”我当即答应下来。

第二天,我们坐上旅游大巴,日暮时分来到了韦利格默。韦利格默是斯里兰卡南部海滨的一个小村子,依海而居,居民大多以钓鱼为生。刚一下车,我们就在椰风阵阵中,体会到了这座幽僻小村海浪碧蓝的美。老实说,韦利格默的美不像马尔代夫那样张扬和浓烈。在这里,水清沙白,椰树成荫,需要你沉浸和融入其中,才能品出她独特的幽静之美。我们一行三十余人,在导游的带领下,迈着碎步,徜徉在细腻的沙滩上,心情愉悦极了。

走着走着,突见茫茫的大海之上,有渔夫正稳坐在独脚杆上,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两眼盯着海面出神。导游高兴地介绍说:“这就是久负盛名的高跷钓鱼。”“啊,渔民坐在两根木棒上,坐都难以坐稳,还怎么钓鱼呀?”怀着好奇,我把问题抛给了导游,原以为导游会以“行业秘密”为由,给我一个忽悠的回答。不承想,见多识广的导游,咧着大嘴给我们介绍说:“这种惊心动魄的钓鱼方式,是当地渔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捕鱼方式,由于年代久远,没有人准确地知道这项传统的技巧开始于何时。”见我们还一脸茫然,导游也不再卖关子,他进一步解释说:“有人猜测,也许是很久以前,当地人穷买不起船;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这里的沿海地带分布着大量坚硬的石灰岩,因此出海捕鱼非常不便,渔船无法靠岸、渔网也容易被刮破,因此当地渔民发明了这种捕鱼方法。”听完导游的介绍,我们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说话间,走来了当地几位渔民,我们便向他们了解“高跷钓鱼”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技艺。渔民坦诚地告诉我们,高跷钓鱼看似潇洒,实则很辛苦,也赚不了几个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罢了。听渔民如此一说,反倒激起了我的探求欲,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我央求当地渔民带我一起去体验一把高跷钓鱼的滋味。一位又黑又瘦的老渔民,当即答应了我的请求。

乘着退潮的工夫,我和那位老渔民,很快来到了一根木桩处。他示意我爬上木桩,可笨拙的我,接连爬了两次,才勉强坐到两根木杆组成的“凳子”上。很快,老渔民把一根挂着银白色双钓的竹竿交到了我的手上,望着没有挂饵料的鱼钩,我大惑不解,这样钓鱼,能钓到鱼吗?正当我身子摇摇欲坠,被脚下一漾一漾的海水吓得惊魂未定的时候,突然间,我只觉得手中的鱼线似被什么拉扯了一下,凭直觉,应该是鱼儿上钓了。于是,我当即把线头一拉,果然,一条银白色的小鱼,从湛蓝的海水里,被我钓了出来。我惊喜地收起鱼线,想要把那条银鱼儿搅入怀中,不想,屁股一松,鱼儿没抓住,人倒四仰八叉地落进了海水里。所幸海水并不深,只是让我喝了两口又苦又咸的海水。那位老渔民一边哈哈大笑着,一边把我救上岸边,好半天,我才回过神来……

尽管我的首次“高跷钓鱼”秀,以功亏一篑而告终,但惊险而刺激的钓鱼体验,还是让我直呼过瘾。为了感谢那位不知名的老渔民的不吝赐教和出手相救,临别之际,我掏出50元人民币送给了他,算作小费,老渔民双手合十,十分高兴地收下了。

告别这几位渔民,我们依依不舍地往回走。此时,太阳渐渐西下,把远处海面上的云层染成了绚丽的红黄色,壮美至极。离海岸几十米处是一根根排列整齐的木桩,每根都捆绑着倒三角形的简易木架,三三两两的渔民还坚守在“阵地”上,就像士兵守候着大海,是那么的虔诚。体验高跷钓鱼,让我感受到了人类在与大自然斗争中的残酷和坚辛,这趟独特之旅,真的让我不虚此行!□

猜你喜欢

韦利鱼线木桩
爱心圆
移动木桩
On Aesthetic Mechanism of Translation
爱心圆
每日15分钟 1个月轻松练出“人鱼线”
别人的趣味终究不是自己的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有会飞的鱼吗?
熊和木桩
亚瑟·韦利版《西游记》翻译策略的跨文化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