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

2016-07-18顾浩玉唐日忠吴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顾浩玉 唐日忠 吴玺

【摘 要】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5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研究,对其CT灌注成像资料和CT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经比较,镜像区与患侧的CBV水平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CBF水平高于患侧,MTT低于患侧,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比较,不同分期的CBV无明显差异,但Ⅰ期的CBF高于Ⅱ期,而Ⅰ期MTT低于Ⅱ期,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③经比较,CT血管造影显示,有43例为责任血管狭窄,CT灌注成像则有37例异常,阳性率为86.05%;CT血管造影显示,有13例责任血管无狭窄,CT灌注成像则有4例异常,阳性率为30.77%;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血流动力学诊断中,CT灌注成像技术具有显著效果,在对病因诊断和病情评估方面,CT血管造影诊断准确率较高,二者联合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适合临床进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图分类号】R743.3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052-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T perfusion imaging and CT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Methods The data of CT perfusion imaging and CT angiography of 56 TIA cases were analyzed.Results By comparison, the image area and ipsilateral CBV.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but the level of CBF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ffected side,MT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affected sid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In comparison,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periods of CBV, but the CBF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tage II, MT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stage II,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The comparison of CT angiography showed, 43 cases of responsibility vascular stenosis.CT perfusion imaging had 37 cases of anomaly,the positive rate was 86.05%; CT angiography, 13 cases, vascular stenosis,CT perfusion imaging,4 cases were abnormal,the positive rate was 30.77%.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P< 0.05).Conclusion I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of hemodynamics diagnosing, CT perfusion imaging technology has significant effect, in etiology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disease, CT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high accuracy, combined with two methods has very important value and suitabl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CT Perfusion Imaging;CT Angiography;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短暫性脑缺血发作主要是指脑部组织暂时性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的一种神经功能异常,但在1天内会恢复正常,而且不会产生后遗的神经功能障碍。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约有超过30%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会逐渐发展成为缺血性脑卒中,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1-2]。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有很多学者认为该病和脑动脉的局部微血栓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上述两方面因素都会导致局部脑组织在短时间内出现血液供应不足,引发神经功能异常[3]。因此,对短暂性脑缺血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诊断的临床意义,笔者随机选取了5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56例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36例,女20例;最小年龄为52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58.63±9.21)岁。临床表现:椎-基底动脉系统26例,颈内动脉系统30例。发作持续时间:28例在10~30分钟之间,17例在0.5~1小时之间,11例超过1小时。发作次数:32例≤3次,剩余24例>3次。

1.2 纳入标准[4] 本次研究对象均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标准;②经颅脑CT扫描显示,没有发现颅内出血;③经核磁共振诊断,均未发现和本次疾病损伤相关的责任病灶;④患者知晓研究内容,自愿签署同意书参与。

1.3 排除标准 凡具有以下任一条件者,需剔除研究范围:①存在相关的责任病灶,且遗留有神经功能障碍;②患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③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者是功能减低;④碘过敏试验呈阳性反应;⑤有出血疾病史或者为出血体质;⑥不愿意参与研究者。

1.4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CT灌注成像和血管造影一站式检查,具体操作方法为:在发作后的7d内接受检查,检查前6小时禁食禁水,行碘过敏试验。使用智速版16排螺旋CT(GE Brightspeed Elite Select),血管造影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信冠SEACROWN Zenith-C11自动推注)。①CT灌注扫描:行平扫,以OM线(眶耳线)作为起始的扫描层面,管电压设置为120kV,管电流设置为250~300mA,层厚/层间距设置为5/5mm,矩阵参数为512mm×512mm,FOV(扫描视野)为25cm。②CT灌注成像:在平扫的图像中,将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基底节层面作为感兴趣层面,而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将脑桥层面作为感兴趣层面,然后经肘静脉快速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胺,剂量为45ml,注射速率为3~4ml/s,然后采用20ml生理盐水进行冲管,延迟5秒,33秒采集数据。③CT血管造影:在CT灌注5分钟后进行,经肘静脉注入碘佛醇,注射速率为3~4ml/s,然后采用20ml生理盐水进行冲管,采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至头顶。

1.5 观察指标 分析本组患者的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图像资料,具体方法为:将原始数据输入ADW4.6影像工作站,由3名经验丰富(≥5年)的医生采用双盲法进行分析,然后共同分析,形成统一意见。其中CT灌注成像图像的主要观察指标为CBF(局部脑血流)、CBV(局部脑血容量)和MTT(平均通过时间),经镜像测量两侧的参考数值。将脑局部微循环的变化作为分期依据,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分为Ⅰ期和Ⅱ期。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侧CT灌注成像参数比较 经比较,镜像区与患侧的CBV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BF水平高于患侧,MTT低于患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分期患侧CT灌注成像参数比较 经比较,不同分期的CBV无统计学差异,但Ⅰ期CBF高于Ⅱ期,MTT低于Ⅱ期,均存在明显统计学(P<0.05)。见表2。

2.3 CT灌注成像和血管造影阳性率比较 经比较,CT血管造影显示,有43例为责任血管狭窄,CT灌注成像则有37例异常,阳性率为86.05%;CT血管造影显示,有13例责任血管无狭窄,CT灌注成像则有4例异常,阳性率为30.77%;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CT灌注成像技术是一种对器官的血流量进行医学计算的数据处理技术,包含了多个灌注参数[5]。采用该方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准确反映出不同微循环水平下的脑灌注情况,但是其局限性在于不同的参数对缺血的敏感度存在统计学差异。有相关研究报道显示,CT灌注成像可以在脑血流速度发生变化,局部微血管尚无代偿性扩张时,通过MTT等指标的延长来表示脑血液动力学的异常,所以MTT被认为是显示脑灌注损伤的较敏感指标,可以早期发现脑缺血性病变[6-8]。

CT血管造影是一种非介入性血管成像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可较准确地评价动脉狭窄程度,部位和侧枝循环等情况[9-10]。在本次研究中,CT血管造影显示,有43例为责任血管狭窄,CT灌注成像则有37例异常,阳性率为86.05%;CT血管造影显示,有13例责任血管无狭窄,CT灌注成像则有4例异常,阳性率为30.7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血管造影可见责任血管是否存在狭窄。

综上所述,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血流动力学诊断中,CT灌注成像技术具有显著效果,在对病因诊断和病情评估方面,CT血管造影诊断准确率较高,二者联合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世霞,王东,黄维星,等.CT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和彩超联合应用于TIA患者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08):1002-1006,1010.

[2]周桂龙,姚立正,钟建国,等.CT平扫联合灌注成像及CT血管造影在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01):138-140.

[3]徐方元,陈爽,关颖,等.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血管成像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07):1370-1373.

[4]陈婷,郭大静,赵建农,等.全脑CT灌注成像在短暫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初步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23):2512-2515.

[5]于涛,李忠南,桑雅荣.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09):18-19,21.

[6]赵一平,李松柏,张贺,等.CT血管造影联合CT灌注成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迟发性脑缺血的相关性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01):12-17.

[7]刘丽,周慧杰.不同年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头颈部CT血管造影的临床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5,20(02):56-59.

[8]董亚贤,尧慧燕,石红婷,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23(07):717-721.

[9]甘甜,张建功.64排螺旋CTA对颈部动脉易损性斑块的相关研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05):507-508.

[10]于桂玲,廖泷.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杂志,2015,29(05):272-273.

(收稿日期:2016.03.30)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观察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效果观察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脑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效果分析
ABCD2、ABCD3—I、ABCD3—I+HCY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应用的比较
舒血宁联合波立维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