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卡尼汀联合葡醛内酯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小儿肝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16-07-18刘冬岩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左卡尼病毒感染内酯

刘冬岩

(天津医科大学中新生态城医院儿科,天津 300457)



左卡尼汀联合葡醛内酯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小儿肝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刘冬岩

(天津医科大学中新生态城医院儿科,天津 300457)

目的 分析左卡尼汀联合葡醛内酯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小儿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2例巨噬细胞病毒感染所致的小儿肝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例)和观察组(n=51例),2组患者均给予更普洛韦5 mg·kg-1·次-1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葡醛内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左卡尼汀口服溶液治疗,治疗1周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监测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明显好于治疗前(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小儿肝损伤患者在葡醛内酯治疗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巨细胞病毒感染; 肝损伤; 小儿; 葡醛内酯; 左卡尼汀

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组成部位,具有物质代谢、胆汁生成和排泄、凝血物质生成和消除等功能,在机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葡醛内酯是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但存在治疗时间长、肝酶水平恢复正常慢、医疗费用高等问题。左卡尼汀是一种新的保肝药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保肝作用已得到临床医生认可[1]。笔者采用左卡尼汀联合葡醛内酯治疗巨噬细胞病毒感染所致的小儿肝损伤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中新生态城医院收治的巨噬细胞病毒感染所致的小儿肝损伤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观察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1~36个月,平均(13.4±2.3)个月;病程2~10 d,平均(3.5±1.2)d。对照组男33例,女18例,年龄1~37个月,平均(14.6±2.4)个月;病程2~11 d,平均(3.9±1.3)d。2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消化学组《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1],巨细胞病毒DNA>1×203 copies·mL-1,且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肝损伤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入选患者均无其他病原感染。

排除标准:1)药物性肝损伤患者;2)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3)依从性差的患者。

1.3 治疗及观察方法

2组患儿均给予更昔洛韦注射液5 mg·kg-1·次-1,静脉滴注,2次·d-1,同时给予对症处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葡醛内酯片(惠州大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14072)50 mg·次-1,3次·d-1。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左卡尼汀口服溶液(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批号:548693)1 g·次-1,1次·d-1。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纳差、黄疸、肝区不适、腹胀);检查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采用速率法测定ALT、总胆红素(TBIL)、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蛋白(TP)等指标,试剂盒由德国罗氏公司提供]及2组患者不良反应表现(胃肠道反应,尿常规、血常规、电解质异常)。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彻底消失,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肝功能各指标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指标的患者[3]。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组间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的比较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ALT、TBIL、GGT明显下降,TP明显升高(P<0.05),见表2。

组别n时间ALT/(U·L-1)TBILc/(μmol·L-1)GGT/(U·L-1)TPρ/(g·L-1)观察组51治疗前215.84±54.2826.56±11.96131.97±20.9453.19±10.65治疗后26.48±22.83*9.12±4.02*46.28±10.64*69.98±16.92*对照组51治疗前216.58±56.4726.98±12.38131.78±20.4553.89±10.34治疗后62.39±24.1811.37±6.1479.53±16.5359.34±13.78

*P<0.05与对照组比较。

2.3 2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用药安全性评价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 2组患者疗效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表4 2组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3 讨论

临床上小儿患有肝脏损伤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于抗巨细胞病毒的治疗,传统的方法为更昔洛韦和葡醛内酯的联合疗法,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4-5]显示,更昔洛韦的临床安全性较差,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本文改变传统治疗方法,以左卡尼汀+葡醛内酯+更昔洛韦进行联合治疗,旨在探索更高安全性的治疗方法。

有研究[5]显示,巨细胞病毒致肝损害的主要机制为肿瘤坏死因子介导的肝细胞坏死及其激发的炎症反应;而葡醛内酯主要是依靠与含有羟基及羧基的毒素相结合,进一步将毒素变为无毒或毒性减少的结合物而从尿液中排出,从而减轻肝损伤症状。尽管如此,葡醛内酯的治疗机制并未“对症下药”,这使得葡醛内酯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左卡尼汀是一种特殊的无毒副作用的类氨基酸物质,其LD50值与氨基酸的LD50值十分相近,具有保护肝脏、降低脂肪肝发生率、降血脂等功效[6]。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明显好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葡醛内酯与左卡尼汀联合使用,可增强治疗效果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另外,二者联合还可通过抑制肝脏坏死细胞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从而发挥缓解肝损伤的作用[7]。

综上所述,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小儿肝损伤患者在葡醛内酯治疗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学组.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0,15(2):441.

[2] 董李.脱氧核苷酸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临床疗效观察[J].首都医药,2013,9(24):48-48,49.

[3] 王淑珍,高珊,刘燕敏,等.31例小儿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3):193-195.

[4] 贾珍容.三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大鼠原代肝细胞的毒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

[5] 艾奇,佟若菲,乔丽津.左卡尼汀联合葡醛内酯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小儿肝损伤的临床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7(12):1399-1401.

[6] 朱宏明,刘青,房志仲.左卡尼汀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14,26(4):58-63.

[7] 傅熙玲.左卡尼汀与肝病的相关性[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30-31.

(责任编辑:钟荣梅)

2015-11-23

R512.6+9

A

1009-8194(2016)04-0049-02

10.13764/j.cnki.lcsy.2016.04.021

猜你喜欢

左卡尼病毒感染内酯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穿心莲内酯滴丸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蒙药如达七味散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测定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左卡尼丁治疗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α-甲氧甲酰基-γ-丁内酯和α-乙氧甲酰基-γ-丁内酯的合成及表
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