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晚期胃肠恶性肿瘤术后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的疗效

2016-07-18韦曙霞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癌细胞胃肠道生存率

韦曙霞,罗 蔚

(江西省公安消防总队医院内科,南昌 330000)



中晚期胃肠恶性肿瘤术后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的疗效

韦曙霞,罗 蔚

(江西省公安消防总队医院内科,南昌 330000)

目的 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0例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静脉化疗治疗,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3年内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结果 2组患者均无肠穿孔、肠瘘、细菌性腹膜炎及肾脏毒性、耳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2组患者白细胞减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和上腹部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第2、3年的复发和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腹腔温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用于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一静脉化疗,能有效清除游离癌细胞及微小癌灶,防止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

胃肠道恶性肿瘤; 术后; 腹腔热灌注化疗,早期; 静脉化疗

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大部分前来就诊者已属中晚期,此期胃肠道恶性肿瘤单纯手术效果很不理想,由于多数已有浆膜受侵,术后复发率高。术后早期腹腔化疗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多年来备受重视。本研究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江西省公安消防总队医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80例,术前均经过胃镜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并由腹部彩超、CT或磁共振等辅助检查明确无远处转移,无恶病质。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9~69岁,平均54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1~70岁,平均55.58岁。按照TNM国际分期标准:观察组Ⅱ期8例(20.0%),Ⅲ期26例(65.0%),Ⅳ期6例(15.0%);对照组Ⅱ期4例(10.0%),Ⅲ期28例(70.0%),Ⅳ期8例(20.0%)。病理分类分型:观察组胃腺癌16例,低分化腺癌4例,未分化癌2例,结肠腺癌18例;对照组胃腺癌18例,低分化腺癌6例,未分化癌2例,结肠腺癌14例。2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患者手术后1周左右即开始腹腔灌注化疗。先在局部麻醉下行左、右侧下腹部两点穿刺置管,从一侧缓慢注入温热(42~43 ℃)生理盐水1500 mL+顺铂60 mg·m-2,5 min后从对侧不断引出腹水,30 min内完成。闭管后嘱患者定时变换体位,以利于药液均匀分布并与腹膜广泛接触。为预防化学性腹膜炎,化疗结束前注入利多卡因400 mg、地塞米松10 mg,闭管观察2~3 d,待病情稳定再注入白介素或干扰素等提高免疫力,增强化疗疗效。常规行水化利尿、护肝、止吐及适量肠外营养等治疗。每10 d 1次,连用3次为1个疗程,3个月后重复,共用3~4个疗程。术后第4周给予全身静脉化疗:奥沙利铂8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400 mg·m-2或替加氟600 mg·m-2第2—6天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

对照组采用单一静脉化疗。患者于肿瘤根治术后即行静脉化疗,方案同治疗组。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观察项目

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随访3年,每3~6个月进行1次彩超或胃镜等检查,以观察患者复发和转移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2组患者均无肠穿孔、肠瘘、细菌性腹膜炎及肾脏毒性、耳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2组患者白细胞减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和上腹部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复发和转移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第2、3年的复发和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表2 2组复发、转移率的比较

2.3 2组患者生存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第2、3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患者生存率的比较

3 讨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中晚期占75%,其病变常已超出根治范围,即使行根治术,仍有半数以上病例最终死于肿瘤复发[1]。其主要原因是术中脱落的癌细胞和术前已存在的腹膜种植以及血液淋巴循环中游离的癌细胞作为肿瘤复发的根源而导致治疗失败。传统的静脉化疗虽然能提高生存率,但由于存在血液腹膜屏障,到达腹腔内的药物浓度低,因而效果差且全身不良反应大。

胃肠道中晚期恶性肿瘤术后用腹腔内灌注化疗巩固疗效是1970年由美国癌症协会提出的,此方法可增加药物和腹膜的接触面,局部的药物浓度可达全身给药的100~400倍[2],相当于肿瘤细胞浸泡在高浓度的化疗药物中,明显提高了药物的杀伤力。腹膜-血浆屏障也可帮助调节化疗药物在血浆和腹腔中的浓度比例,减缓药物排空速度,明显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Fujimoto等[3]研究发现恶性细胞的耐热能力明显低于正常细胞,其散热能力也差,正常细胞在47 ℃高温时能耐受1 h,而恶性细胞能耐受的温度仅为43 ℃。温热可致肿瘤血管破坏,增加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得癌细胞缺血、缺氧、变性坏死[4]。热量和化疗药物广泛均匀地分布在腹腔内,明显提高了化疗药物的穿透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临床已将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广泛应用于腹腔中晚期恶性肿瘤术后的巩固治疗[5]。温热灌注一般选择42~43 ℃,若超过43 ℃,患者将难以耐受。经腹腔注入的化疗药物主要经门脉入肝,肝及门静脉系统药物浓度较高,且药物与肿瘤细胞接触时间较长,故而能有效杀灭腹腔及经门静脉转移入肝脏的癌栓和癌细胞[6]。术后早期,人体的癌细胞负荷最小,肿瘤细胞分裂增殖速度相应加快,对化疗药物最敏感,此期腹腔内尚未出现粘连现象,方便化疗药物的均匀分布,是腹腔灌注化疗的最佳时机。若用于伴有癌性腹水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其腹水消退较快,可以避免因利尿、抽腹水而导致的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其机制可能与高浓度的抗癌药物进入腹腔淋巴道、杀灭阻塞其内的癌细胞、使淋巴管重新通畅引流有关。詹高房等[7]对数十例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腹水的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用顺铂热灌注化疗联合奥沙利铂静脉化疗,对照组单用奥沙利铂静脉化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为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P<0.05),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丁正华[8]通过比对发现联合化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指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2~3年内的复发、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证实了术后早期腹腔温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可作为进展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手段;配合免疫治疗,能明显提高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的有效率,预防和减少肿瘤的复发,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1]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71-479.

[2] 孙燕,石远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

[3] Fujimoto S,Shrestha R D,Kokubun M,et al.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 combined with surgery effective for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seeding[J].Ann Surg,1988,208(1):36-41.

[4] 徐学新,张炜,温爱萍,等.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1,18(2):157-159.

[5] 高丽珍,高峨嵋,白云飞,等.胃肠肿瘤根治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结合高频热疗序贯静脉化疗与单纯静脉化疗的对比研究[J].肿瘤,2012,32(1):65-69.

[6] 林维凯.奥沙利铂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胃肠癌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9):64-65.

[7] 詹高房,雷建,陈劲松.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XELOX方案治疗胃肠癌恶性腹腔积液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4,35(17):2732-2734.

[8] 丁正华.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与单纯静脉化疗在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7):54-56,64.

(责任编辑:钟荣梅)

2016-01-20

R735

A

1009-8194(2016)04-0012-02

10.13764/j.cnki.lcsy.2016.04.005

猜你喜欢

癌细胞胃肠道生存率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癌细胞最怕LOVE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假如吃下癌细胞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癌细胞最怕Love
正常细胞为何会“叛变”? 一管血可测出早期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