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大坪镇:“三围绕”助力脱贫攻坚

2016-07-18文丨陈娜娜

遵义 2016年16期
关键词:青峰集体经济攻坚

文丨陈娜娜

高大坪镇:“三围绕”助力脱贫攻坚

文丨陈娜娜

尧坝村党支部成立的空港富民运输协会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脱贫攻坚,不能落下一家一户”,面对贫穷落后的现实,在大扶贫的战役中,仁怀市高大坪镇基层党组织展现了“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及关头豁得出来”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围绕优势、围绕实体、围绕市场,带领党员群众拓宽脱贫致富渠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围绕优势拓出路 壮大产业助增收

高大坪镇水堰村位于桐梓河畔,隔河遥望播州区的落炉村,清冽的山泉水千百年白白地流入桐梓河,2011年,水堰村建成了水堰坝自来水厂。“自来水厂投入使用后,邻近的村民也过来凑热闹,都说水喝起来甜甜的,支部就商量利用水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水堰村支书回忆说,说干就干,村党支部书记等三名党员自掏腰包投入启动资金,开始生产桶装水,目前桶装水客户已经覆盖了本村全部村民和落炉村150余户村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8万余元,水堰村彻底摘掉“空壳村”的帽子。

几年前,坪营村村民经常“叫苦”,因为亲戚经常向他们“讨要”盐菜,专程驱车到村挨家询问购买盐菜的人不计其数,村民制作的盐菜经常自己还没开吃,就送给亲戚,或者卖给慕名而来的人。村党支部抓住了坪营盐菜风味独特、广受欢迎的特点,2012年,村党支部牵头,40余名党员群众入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开始发展坪营盐菜,截至目前,投入资金达450万元的坪营盐菜专业合作社,带动430余户村民就业增收,坪营盐菜远销全国各地。

围绕实体抓提升 合力攻坚真帮带

近年来,高大坪镇所辖十个村均因地制宜创建了实体,有高粱种植合作社、盐菜生产合作社、青瓦生产合作社、面材加工厂等。

回忆起青峰村实体面材加工厂的发展,青峰村副支书陈发荣眼前好像重现了“早做材料晚推销、围着市场寻高招”的奋斗画面,在5名村干部历经几个月昼夜不分的艰苦奋斗下,最终找到了客源、打开了销路,提升了服务,带领一批党员群众走上面材加工的致富之路。

2015年6月,由青峰村党支部牵头,以“支部+党员+群众”的模式,创办了青峰村实体面材加工厂,现在已经吸纳18名党员群众参与生产、经营,截至目前,实现村集体分红性收入12.5万元。

“这几天我正在向青峰村学习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我参观了他们的实体面材加工厂和销售店面,给了我很多启发。”省级一类贫困村桅杆村的支部书记黄加分说道。

今年以来,高大坪镇采取“强村带弱村、先进带后进”的发展方式,以人才最优、资源最足、配置最齐的模式,形成青峰村和桅杆村、水堰村和龙源村、银水村和排头村三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带一”帮带队伍,努力实现建强组织、共享资源、抱团发展的目标。

围绕市场谋发展 抢抓机遇勇作为

市场就是资源,茅台机场建设动工以来,机场所在地尧坝村和银水村将区位优势提升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2年银水村党支部创办银通彩瓦厂,42名村民成为股东,并且为村集体创收累计达12.8万余元。2014年尧坝村党支部成立的空港富民运输协会,将机场内的运输车辆统一组织起来,在规范车辆运输秩序的同时,也增加了村级集体收入。尧坝村、银水村还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机场建设区域周边项目施工,拓宽了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排头村是省级二类贫困村,为增加贫困户种植蔬菜的收入,解决销售问题,该村党员干部跑遍仁怀市区菜市场,最终与苗圃菜市场签订蔬菜采购合同,根据菜市场需求进行种植的订单式生产模式,为贫困户脱贫买了一份“绿色保险”。

猜你喜欢

青峰集体经济攻坚
怪脸夹子
长腿鸟
神奇的平衡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当 我 们 一 起 走 过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