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不问出处

2016-07-18李佳旭

遵义 2016年22期
关键词:参军军工军民

文丨记者 李佳旭

英雄不问出处

文丨记者 李佳旭

驰宇公司生产车间(李佳旭/摄)

遵义市军民融合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内迁军工企业,当时内迁军工企业主要包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原061基地)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遵部分企业。四十多年来,在国家鼓励“军转民”、“民参军”的大背景推动下,经过改制后的航天航空军工企业加强民品研发生产,少数民营企业“跻身”参与部分军品生产,初步形成了军民融合发展的崭新格局,为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特别是地方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遵义市“民参军”企业就有驰宇精密、金业机械、精立航太等5户,2015年实现产值8亿元左右。

民企参军天地宽

国防军工一向属于国家战略性产品,因此一直保持着神秘和低调,自然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来说有一段难以逾越的沟壑。而眼下,这个隔阂正在慢慢消失,一部分民企的目光已经牢牢盯上了这个利润丰厚的国防军工领域。

在人们传统的理解中,民企能参与的军品生产就是简单的小刀剪、被服、罐头食品等。另外一些“军需民用产品”,军方往往已经和地方上的民品企业有着合作,如电池、罐头等,军方会向民用电池生产企业下订单采购。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军队专用物资的生产,这才是真正的“军品”,随着军民融合的推进,这个领域最近才向民企打开了门缝。

据了解,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国家有关部委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深化军工行业改革促进民参军,使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享受到了军民融合带来的“制度红利”。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在航空、电子等军民两用领域开展了通过资产证券方式引入民间投资的尝试。

国务院2010年5月颁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曾专门列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条款。随后,在2012年7月,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联合颁布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实施意见》,对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相关细则也进一步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些都是初期阶段的有力尝试。

然后,真正的“民参军”机会大浪潮终于来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在这一意见的指引下,许多新政策相继出台:2014年3月,习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会议上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2014年5月,总装备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保密局联合下发《关于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的措施意见》(装计〔2014〕809号),提出关于加快吸纳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措施意见,并按照民营企业“参军”路线和主要环节,重点围绕“政策法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信息互通、过程监管”等五个方面改革创新,筹划启动了32项“民参军”措施任务,军队调整改革后,依照职能使命任务由军委装备发展部负责牵头抓紧推进落实;2014年6月,总装备部会同工信部、国防科工局等单位,集中发布关于简化军品市场准入程序、建立采购信息交互机制等12项推进“民参军”措施;2014年10月,国防科工局召开会议,重点讨论军民融合发展;2014年底,互联网上开通了运行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站,助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2015年3月,习总书记在解放军代表团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的主题就是突出强调“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2015年4月,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上首次提出要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2015专项行动……

总体来看,在军队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政府强力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军事装备研制和配套,军工生产资质、军品立项审批程序、武器装备采购体制等方面,正在加大向民资开放力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国防工业深化改革总体方案也正在加快出台。

民企一直都在等待军工领域放宽的好消息,一有政策,民企纷纷行动起来,反应灵敏的本能一览无余。民企有比较灵活的机制,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效率本来比国企具有一定优势,一旦熟悉了进入军工领域的市场规则,自然如鱼得水。

英雄不问出处,“民参军”看的是企业是否拥有真本事,实力过硬的民营企业,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智能硬件,无论是3D打印或者可穿戴设备,只要努力,都将有机会在“民参军”这个风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我有一个军工梦”

上世纪70—90年代,遵义市绥阳县因为拥有军工企业而成为一代人的骄傲,军工企业的神秘和神圣也让当地的许多年轻人从小就萌发了一个军工梦,生长在老061基地绥阳县风华镇牛心村的苏黎就是当中的一员。

“上大学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孙中山先生演讲时说的故事:旧中国时期,在南洋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华人晚上出门必须带通行证,不然就要拘捕。某一天晚上正好有一位当地的华人教授夜晚回家却没有带证件,百般解释也得不到通融,最后还是一位日本妓女为自己证明才得以解脱。当时那名妓女还调侃道,虽然你是一名教授,但是在这个地方却要我一个妓女来为你证明,就是因为你背后的国家太贫弱了。”苏黎回忆说,正是这个故事坚定了自己进入军工行业的决心。

2007年4月,苏黎在遵义市绥阳县风华镇牛心村境内组建了现在的遵义金业机械铸造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100万元,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现有各类研发检测设备90台(套),生产中试设备150台(套),具有完整的消失模,V法铸造生产线和CNC加工生产线各两条。

金业公司2015年获得了贵州省高新企业技术认证,2005—2007年,我国西南地区25%的汽车零部件出自这里,2009年与2015年的天安门阅兵式上展示的部分军工产品上的零部件也是由这里生产。说到自己公司的荣誉,苏黎的语言中充满了自豪感:“当时我们厂集中观看了阅兵式,当安装着我们厂生产的零部件车辆经过天安门被中央领导检阅时,我们都感到很振奋。大家呕心沥血生产出来的东西能够被国家的国防军工所采用,许多员工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为此,我们公司还专门组织了一个庆典。”

人们所看到的往往是成功者功成名就后的辉煌,而成功的背后总会有一段或者更多艰难的时光。苏黎说道:“铸造行业非常辛苦,因为牵涉的面很广,每一个元素的要求,每一步温度的控制都能影响机件的性能。为了做好产品,我们出外打工,在别人的铸造厂里跟着干,每天都异常艰苦,工作时满脸都是花的,只能看见眼睛珠在转。”

铸造行业被称为“装备制造之母”,这里面所要求的技术含量也是非常高的。苏黎也花重金聘请了技术人员,但是开始时依然是做一炉失败一炉,失败后的沮丧让人只能傻傻地坐着发呆。还要不要做下去?答案是肯定的。但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为了尽快突破技术难题,苏黎与工人们不顾昼夜地查资料、找专家、寻出路,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记得有一次为了铸造出一个产品,连续试验了十一炉,当这个产品通过了检验合格后,大家兴奋得高声呼喊起来,那种喜悦真的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

正因为有这样的沉痛经历,所以苏黎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公司团队通过多年对汽车制动鼓,重型汽车转向节、联结节、轮毂的开发生产,在灰铁、球铁、合金钢铸造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技术进步。目前,金业公司重型汽车转向节、联结节和轮毂等精密铸件、消失模铸件水平达到国家一级铸件要求。2010年,公司承担、贵州大学参与的《载重汽车桥壳铸造新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支撑计划的立项支持。2012年获得遵义市委、市政府、市科技局颁发的优秀发明专利奖。现有有效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现正申请专利4项,全部为发明专利,成为公司产品的自主技术基础。

“以前总觉得民用技术参与军用产品,距离我们普通人非常遥远,是军民融合这一国家发展战略,让军工科技不再‘讳莫如深’,也让我们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苏黎感慨地说。

目前,苏黎与自己的团队正在为建设贵州省特种材料精密制造智能化产业园项目做商业计划,届时,公司将从事铸铁、铸钢、不锈钢、有色铸造,包括热处理和锻造,就可以形成一个完全的产业链。这份规划不仅是苏黎对自己军工梦的规划,也是对自己人生的规划。

就目前来说,苏黎团队研发的技术已经做到了三至五年不会落后,十至十五年以内,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都还很大。苏黎说道:“我们将按照国家工业4.0要求逐步改进公司体制与发展模式,创造更大辉煌成就。”

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到驰宇精密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调研(李佳旭/摄)

大宅门开春风来

走在遵义街头,和一位老人攀谈,碰巧他也许会用上海话告诉你:这里是中国最早的航天城,061军工基地所在地。

76岁的安鸿椿是遵义天义厂的一名退休员工。虽然退了休,他每天还会来到办公室,搜集厂里的老相片和资料,准备出一本厂史。每当他看到以前的照片,都会勾起他50多年前的回忆。

安鸿椿告诉记者,1965年7月,他当时25岁,坐着火车与原天津105厂3000多名员工和家属,一起告别大城市,带着一大批生产设备、资料,乘坐火车来到遵义。当时的遵义,工业基础薄弱,生活生产条件奇缺,部分厂房和生产设备都是由他们亲手修建完善的。“厂里当时是黄泥巴的石子路,走的烂泥路、穿的呢子裤,厂房当卧室、稻草当床铺。就是这么艰苦,但大家热情非常高,都是一心一意地为了把这个厂建好。到三线来哪怕再艰苦,我们能为祖国做出一点贡献,大家心情都是很高兴的。”

安鸿椿说的情形早已离我们远去,如今,在汇川区航天机电制造产业园,一家家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以“民参军”的方式,加入到国防事业建设当中。

贵州遵义驰宇精密制造公司就是一家建于2013年的新企业,主要从事航空航天产品零配件的研发和制造。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能够加入国防建设,全部得益于一批原061基地退休的“核心专家团队”的推动。

64岁的王绍华在原061基地409厂退休后,成为了驰宇精密制造公司“核心专家团队”的一员。退休后,本应享受晚年生活的他,满怀一颗继续为国家做贡献的心,又积极投入到国防事业发展中。

王绍华说道:从1970年我们进入国企以后,由支援三线建设的师傅们带着我们大家一起在国企里面兢兢业业地干。现在我把师父他们兢兢业业、以身作则、刻苦专研的精神也带到企业里面来,让我们的年轻人以后也继承这样的精神,继续发扬下去。

得益于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机遇,还有“核心专家团队”的推动,驰宇公司成立3年多来,每年销售收入实现30%以上增长,2015年实现销售5000多万元,为地方实现就业200多人。

贵州遵义驰宇精密制造公司副总经理方建平告诉记者,厂里许多专家都是从061基地退休的三线职工,在当年驰宇精密公司建设的时候,这些退休职工发扬了老三线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那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边建设、边安装、边生产,很快就把企业建好了。

在市、区两级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遵义驰宇精密机电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成为核心技术应用的“佼佼者”,其在航空、航天、核工业和汽车工业领域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应用,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公司订单也连年翻番,发展势头强劲。

“进军军用领域,事实上拓展了技术的应用半径,使成果能更好地与市场对接。”方建平说,因发展军品而引入的社会技术及资本也使企业得以发展壮大。为了适应公司发展需求,在“十三五”期间,驰宇公司还将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引进工程博士2名,工程技术开发人员20名,新增技术工人岗位300名以上。

从驰宇精密的发展,可以看到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我们不仅仅可以把国防军品做的更精更好,而且还有让军品跟民品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样的实践对于贵州未来军工企业的发展都是很好的探索与尝试。

民企参军的这扇大门已经打开,像驰宇公司这样的民企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猜你喜欢

参军军工军民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唐代参军戏未更名原因考
杨参军
民企“参军”需要把握的问题
军民融合 新引擎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