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军民融合“大年”

2016-07-18文丨何玉梅

遵义 2016年22期
关键词:军转民军工军民

文丨何玉梅

2016:军民融合“大年”

文丨何玉梅

贵州航天特种车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随着军改方案的正式发布,2016年注定成为军民融合战略实施的关键一年。在军改大幕拉开之后,今年包括发改委在内的多方力量都将全力推动军民深度融合的全面落地。这无论对军工企业,还是“民参军”企业均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界限日趋模糊。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生产任务的严格分工,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制约着各自的发展。从世界范围内看,单一的区域市场和下游领域不可能支撑军工产业整体发展,军工企业走向世界并发展壮大,必须走深度军民融合的道路。

打破藩篱

军民融合是我们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与时俱进的时代产物,自2005年,胡锦涛同志首次提出军民融合以来,经过这些年的探索,日趋成熟和完善,已经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之一。2016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军民融合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军转民改变传统军事工业的分工体系已成为军事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军事工业军转民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改变军事工业单一军品的传统产品结构模式,转向包括军事专用品、军民两用品和民用产品在内的军民结合型生产。

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军转民”工作,相继以军工产业为主体,创办多种类型的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创造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总的来看,我国国防科技成果“军转民”水平还较低。据权威部门统计,西欧国家转化率为50%—60%,美国更是高达80%左右,而我国近10年仅有10%—20%的国防专利最终转化应用于商业生产,可谓潜力巨大。

各国都经历了不同方式的军转民: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军事发达国家迅速转型,在继续加强国防实力、增加军事优势的同时,逐步尝试建立并实施国防工业顺畅的军转民和民参军互动机制。上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在五年中拨款约200亿美元用于“军转民”项目。而以色列在推动军转民的过程中注重国防企业的高技术优势,引导其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据统计,以色列36%的高科技新创企业家曾服役于以军方科技部门,军工院所成为源源不断创新的保障。

军工企业在民用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外知名军工公司,如联合技术,三菱重工,波音等,都以军品起家,而后以军用技术切入民品领域,目前民品产值都已经占据公司总收入的很大份额。美国硅谷诞生的动因在于军事与航天力量的支撑,IBM、惠普、微软和高通等巨头企业都受益于阿波罗计划的军转民而发展起来,而波音和通用电气等公司则直接受益于军用航空科技的发展。同样通过将军用高端技术转向民用市场,我国各大军工集团也培育了如长安汽车、四川长虹、航天信息、海康威视等大批优秀的企业,在各个行业中成为佼佼者。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长虹就开始向民品转移,以军工技术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先后经历军品立业、民品兴业和军民融合三个发展阶段。目前,长虹已将军工产业确定为长虹“十三五”产业战略规划中的三大核心产业之一,并将“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作为重大发展战略。

2016年9月24日,第四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落下帷幕,本届科博会共有48个国家、地区和国内5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参展参会,包括世界500强、国内外知名企业、国家重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内的887家单位参展,共有参展项目2067项、展品9141件,共签约1082亿元,吸引超60万观众。此次科博会上,长虹首次对外展示“军转民”、“民参军”的丰硕成果,其中,在“军转民”方面已有大量产品实现市场化。

“军转民”、“民参军”齐步走

据报道,“天府之国”成了我国核技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重要的军工科研生产基地,2015年四川省军民融合产业经济规模收入已达266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相比之下,2015年贵州省总产值仅为286.5亿元。从纵向来看,贵州国防科技工业规模总量在全省工业中的比重持续下滑,1978年达到历史最高的38%后,2010年下降到5%,2015年仅为2.7%。破解这些难题成为摆在贵州军民融合发展大局面前的首要任务。

贵州省委、省政府从全省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在黔军工企业发展和军民融合工作,提出了“精核心、强协作、宽领域”的发展原则,全力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步伐。

2016年7月,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吹响全省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总攻号角”:出台《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意见》;编制《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构建推进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与国家国防科工局以及中航工业、航天科工、中国电子信息、中国航发四大军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从军工能力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等全方位开展战略性合作;构建“贵遵安”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带,打造首批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引领高地,形成军民融合优势产业集群;召开全省军民融合招商引资大会,以促进军转民、民参军为主题,吸引国内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资源向贵州汇聚……

一大批民参军企业的发展,为贵州军民融合增添了新的气象。由军品产业链衍生出一大批民参军企业,得到了国防科技工业的极大惠利,军民融合增添了新鲜的血液,这个体系变得更加活跃。目前,全省共有民参军企业126家,他们中既有拥有武器装备生产许可证、军工安全保密资格证“双证”齐全的企业,研发了军用钢绳、发烟设备、发动机零配件、飞机电器、标准件、教练机配套件等产品,也有一大批为军品生产企业开展零部件配套服务的企业,涵盖了卡车、客车、改装车、紧固件、电子信息、高效节能电机等产品。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在贵州实施三线建设,开启了遵义现代工业发展的大幕。半个世纪以来,国防科技工业始终是遵义市工业的基础。军民融合产业以“遵义智造”为突破,依托绿智园区和军民融合产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实施骨干企业培育、技术创新驱动、战略重组引强、退城进园转型“四大工程”,推动“贵遵安”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带建设,着力打造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遵义园区)航天军工基地、播州区特种车产业园特车基地、绥阳风华产业园军转民创业基地、新蒲新区航天精工产业园新材料基地“四园四基地”,建成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汇川区共有军民融合企业21家。其中军工企业14家,民参军企业7家。该区探索军地产—军—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拓展军民技术对接、股权合作等多种合作形式,努力打造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国家军民结合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扶持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为企业项目建设申请上级扶持资金,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军民融合项目争取国家相关专项基金的支持;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政府加快推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退城进园”,大力推动061系统、海尔电器公司整体搬迁;促进军民技术交流合作,引导和支持我区企业与军工企业建孵化器、加速器,打造一批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产业创新联盟,促进军用技术向民用产品转化,

截至2015年,遵义市军民融合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2户,实现产值83亿元左右。其中,航天十院在遵企业主要集中在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遵义园区),现有凯星液力、乌江机电等14户规上企业,2015年实现产值65亿元左右;中航工业贵州集团公司在遵企业有天义电器、天义电梯、航空动力等3户企业,2015年实现产值10亿元左右。“民参军”企业现有驰宇精密、金业机械、航太精密、精立航太等,2015年实现产值8亿元左右。

让“军转民”技术接地气

走进位于播州区的贵州航天特种专用车产业园,一组组排列整齐的新能源旅游观光车、纯电动厢式物流车、纯电动扫路车、自装卸式垃圾车、纯电动售货车映入眼帘,仿佛等待检阅的士兵。

贵州航天特种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国家三线建设企业,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原061基地,2011年集团公司实施资源重组战略,(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11年集团公司实施资源重组战略后,由中国航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和第十研究院(原061基地)共同控股),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据公司副总(财务总监)陈孝军介绍,为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公司加大了民品研发力度,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抓产品质量、生产进度,立足区域市场,融入地方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民品方面推进产品向高档次、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重点开展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中高端房车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销售,同时结合贵州省的区域市场情况,研制开发了多种型号的旅游观光车。公司将逐步实施产品系列化、客户及市场多元化,坚持做专、做特、做大、做强。

应该说,遵义军转民的企业有很强的研发实力,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专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企业技术中心1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院士工作站6个,形成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贵州航天军转民高新技术孵化器、军转民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等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航天军转民(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工程神舟1号至10号“载人航天工程”、民用卫星、空间站、运载火箭、军用民用飞机及无人机等配套项目6000多项,有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25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5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587项。

军工企业是遵义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也是遵义市先进技术的代表,集中了全市三分之一以上的科研机构及研发平台,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在民用产品方面相继开发了大型系列超临界流体技术装备,电解铝槽提升设备、碳素生产成套设备等铝工业专用装备,直线式拉丝机,大功率液力变速器,核电用主螺栓等一批专精特新装备。

旅游观光车

助力供给侧 推动军民融合

据遵义市工能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军转民”步伐,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探索构建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相适应的“军转民”政策制度环境,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以省、市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为依托,健全和完善省市之间、军地之间的定期协商、信息交流、研究事项等机制,加强军地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密切协作,化解生产立项、增加投资、扩能技改等重大经营决策约束,推动军民融合产业项目有效实施。

——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工程。支持军工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造,重点培育凯星液力、乌江机电、航天南海、航天天马、群建机械、梅岭电源、新力铸锻、天义电器、航天凯特(航天特车)、航天精工等骨干企业,鼓励帮助企业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及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上市,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和支持有实力、有优势的非军工单位参与国防建设。

——实施技术创新驱动工程。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吸引军工集团及其所属科研院所加盟,共建军民两用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完善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骨干、产学研结合的军民两用科技创新体系。组织军工先进技术参与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选择重大科技项目进行军民联合攻关,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促进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扩散。

——实施战略重组引强工程。围绕国产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特种车辆、电梯成套设备、智能停车设备、波浪能发电装备、大功率液力变速器、智慧农业、航天云工程等大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多层面开展重点产业专题招商,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引资和引技、引智并重,着力推动本地龙头企业实施战略合作和重组,延伸产业链,拓展发展空间,增强配套能力,激发内生动力。

——实施“退城进园”转型工程。进一步完善“退城进园”工作规划和推进方案,细化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加快“退城进园”工作。按照“先易后难,分类指导,突出重点,逐步推进”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中心城区内外的企业进入园区发展,同等享受工业园区的相关优惠政策。

目前,中航工业在遵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器等配套件为代表产品的电器主机配套产业和以电梯及成套电器等为代表产品的成套设备产业。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航天零部件、航空零部件为代表产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特种专用汽车、中型客车等整车产品、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前后桥、散热器、电池、精密齿轮等零部件为代表产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铝工业技术装备、超临界流体技术装备、现代农业智能灌溉装备、大功率液力变速器为代表产品的装备制造产业;以特种铸锻件、紧固件、连接件、橡胶件、精密齿轮等基础件为代表产品的工业基础配套件产业。

到2020年,力争全市军民融合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建成2—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新增一批国家级试验检测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今年成立的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是贵州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按照“精核心、强协作、宽领域”发展思路,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搭建的一个重要平台,对促进全省军地资源整合,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应运而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联盟的成立,是一个共赢发展的开端。借此契机,遵义军民融合将赢来新的高潮。

猜你喜欢

军转民军工军民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互联网的产生对技术军转民的启示
军转民项目运作风险与强化风险管理的策略
军民融合 新引擎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决赛晋级项目名单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