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

2016-07-16肖木坤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救治急性心肌梗死

肖木坤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

肖木坤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按照院前不同救护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救护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预见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入院至救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 在两组患者救护车达到时间相当基础上,研究组有效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8.51%显著低于对照组25.53%,抢救成功率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82.98%,且死亡例数比对照组少,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具有积极应用价值,可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程序;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供血出现急剧中断、严重不足等情况,导致心肌长时间处于缺血状态,进而引发心肌细胞坏死,将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有研究验证:缩短患者救治时间,会提高其急救成功率,因此院前合理护理对缩短急救时间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中将对本院确诊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救护方式后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报道如下。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均经临床相关检查并确诊,按照院前不同救护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5∶22,年龄49~77岁,平均(65.23±5.23)岁;研究组男女比例24∶23,年龄50~49岁,平均(66.95±6.12)岁;病变位置:心内膜下11例,前间壁22例,广泛前壁15例,正后壁12例,下壁8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30例,大专至本科43例,本科以上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位置及受教育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救护护理:待救护车到达现场后给患者氧气支持,用心电图监测其生命体征,尽早送至医院抢救,做好手术准备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预见性护理:首先嘱咐患者及家属保持镇静,让患者保持绝对静卧,尽可能减少挪动。若家中备有急救药、氧气瓶,应立即给予患者药物[可给予患者舌下口服0.5 mg硝酸甘油(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13022503,规格0.5毫克/片)]及氧气支持。待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立即携带急救药物下车,快速奔赴患者身边,予患者药物、氧气支持,根据其病情选择恰当卧床体位。转运过程对患者机体、病情做全面客观评估,根据评估数据,确定入院后需要药物及治疗设备,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2]。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从医院到患者发病现场交通较完善,救护车能够达到;均在患者及家属认真阅读本实验知情书前提下同意并签字。排除标准:患者资料缺失且无法补充完整;肢体严重障碍及精神障碍较难完全配合本研究实验方案顺利开展患者。

1.4观察指标。患者入院至救治时间:救护车到达时间、有效抢救时间;并发症:急性心力衰竭、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死亡;成功率=(总例数-死亡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入院至救治时间比较:研究组有效抢救时间比对照组短,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院至救治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者入院至救治时间比较(±s,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n)  救护车到达时间 有效抢救时间对照组 47 35.96±33.26 64.32±15.47研究组 47 32.54±28.56 44.25±14.7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病死率比对照组少,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下:对照组47例,抢救成功39例,占82.98%,死亡8例,占17.02%;研究组47例,抢救成功46例,占97.87%,死亡1例,占2.13%。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心肌对血氧耐受性非常低,冠张动脉闭塞后20~30 min,受其供血部分心肌会发生坏死,1~12 h内会有大部分心肌呈现凝固性坏死状态,因此心肌梗死需要尽早救治,充分开通相关梗死血管,以保护心肌泵功能避免受到进一步损坏,从而提高患者早期存活率并降低病死率[3]。而病情延误会致使患者失去最佳救治时间,因此当护理人员接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求救电话时,应快速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开展自救或他救方案,以缩短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待救护车达到后以开展救护措施[4]。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急性心肌梗死表现症状,从而给予正确患者自救或他救指导,以缩短院前抢救反应时间,预见性做好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准备是救治成功关键措施。

通过本研究表1~2中结果显示: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研究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短于常规救护护理的对照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8.51%比对照组25.53%低,说明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可有效缩短患者急救时间,利于提高其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在预见性护理程序中护理人员一旦接到求救电话,立即嘱咐患者及家属务必保持头脑镇静,让患者保持静卧姿势,在家中有备有急救药物、氧气情况下,护理人员指导家属给患者服用适量药物,氧气支持,不可擅自将患者送至医院。待救护车达到现场后,根据患体征、病情表现采取合理卧床体位,立即予以患者药物及氧气支持,保持生命迹象的稳定[4]。并在送至医院过程中,全面客观的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以确定入院后所需药物和救治器械,尽可能缩短急救时间,在此过程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生异常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是反应该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有效与否的重要指标,针对该问题本研究予以认真研究分析,结果得出: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与吴春华临床试验成果类似,进而验证预见性护理实现以争分夺秒,最大限度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标[5]。预见性护理中指定团队协作式急救护理流程,即医师、护士、救护车司机及医院内心相关科室间团结协作,合理分工、紧密配合,尽可能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赢得宝贵时机,又为医护人员下一步现场评估节约时间,从而保证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快速、科学、有效地救治方案,进而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6]。

综上所述,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程序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洪云.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5(13):59-60.

[2] 沈琦.预见性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322-2323.

[3] 叶任高,陆再应,王辰.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3.

[4] 王跃辉.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行静脉溶栓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2013,39(5):375-376.

[5] 吴春华.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13-14.

[6] 芮立美.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4(15):62-63.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276-02

猜你喜欢

救治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与护理方式研究
门诊胸痛患者的分诊与救治分析
颈外静脉穿刺及其护理干预在心源性
移动互联技术在创伤救治中使用的展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