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性修养的六个努力方向

2016-07-15

当代贵州 2016年19期
关键词:党性修养党章党性

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坚持党性修养,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党性的时代性决定了党性修养的时代性,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坚持党性修养尤其需要强调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党员主体作用发挥与落实管党责任相结合,党员干部的自我完善与重塑政治生态相结合,党员干部自我修养与技术监督、物质保障相结合,党员干部管住小节与权力制约相结合,坚持志愿精神与党性修养相结合,最终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具体有以下主要途径:

第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文献,认真学习党史,提升理论修养,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培养对党和国家的感情。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信、真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理论修养。近代以来,由于受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中国人在主流意识形态——儒学式微的大背景下向西方借来了基督教神学、社会进化论和改良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等以图实现国家与民族自救,结果无一成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契合了中国人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建设等时代诉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马克思主义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理想目标。当前,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文献,需要结合现实学、带着问题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提下,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合理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主义指导实践;此外,还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党史,培养对党的感情,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力戒历史虚无主义。

第二,认真学习党章和党内法规,增强党员意识和党的意识。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党性的集中体现。党章要求每一个党员必须加入一个组织,增强党员意识;党章坚持义务优先原则,就是强化党的意识;每一次党代会结束后都要适当地对党章进行修订,体现了党性和党性修养的时代性特征。党内法规是党章的具体化,是全体党员的行为准绳,全体党员都要遵守党章和党内法规。因此,学习党章和党内法规首先要增强党员意识,学习党章最终需要增强党的意识。

第三,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1957年,毛泽东在青岛会议上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1981年,邓小平指出:“一个党如果允许它的党员完全按照个人的意愿自由发表言论,自由行动,这个党当然就不可能有统一意志,不可能有战斗力,党的任务就不可能顺利实现。”一段时间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也出现了许多不健康的现象,今后需要进一步规范与健全。

第四,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党的宗旨意识和党的性质的根本体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内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体现,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体现;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大力提倡党内关怀,增强党内温度;要坚持在民主集中基础上的党内民主,大力倡导党内民主作风,提升党员干部的民主修养。在国家和社会的政治领域,要提倡党员干部在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商量,丰富协商形式,形成在共商基础上达成共识,在共识基础上实现共建,在共建基础上实现共享,在共享基础上实现责任与风险共担的党群关系新格局,构建新时期的党群命运共同体。

第五,从“扬弃”中国传统官德中涵养党性修养。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个人的修身养德,形成了“君子之政”的基本价值,涵养并训练出一大批古代循吏。这些循吏奉公守法、勤廉施政、心系百姓、政绩突出。然而,古代官德中也有许多糟粕,由此产生了不少官僚陋习。因而,从古代官德中涵养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一定要坚持“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也要加大党员干部反对官僚主义和破除官文化教育,倡导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内文化等等。

第六,坚持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有机衔接,不断提高法治意识与法治修养。当前,坚持党纪和国法有机衔接,必须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真正体现党员相对于一般群众的先进性。因此,党员干部坚持党性修养既包括增强党纪党规意识,更需要在新形势下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修养,提高运用法律解决现实矛盾、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责任编辑/王远白)

猜你喜欢

党性修养党章党性
爷爷是个“党章迷”
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历史逻辑
论党性修养
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修改党章确立“行动指南”?
党章的历次重大修改
如何探索解决党性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
基层党校做好党性教育的思考
深刻洞察“党性”的精彩读本
“党性体检”让党员更“健康”
共产党人的党性与党性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