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辽市西拉木伦公园边界改造策略*

2016-07-15孙漪南张云路

中国城市林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开放改造

孙漪南 李 雄 张云路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 100083



通辽市西拉木伦公园边界改造策略*

孙漪南李雄张云路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在人们对于开放共享的公园绿地需求日益高涨的今天,如何通过对公园边界的改造重塑,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绿色开放空间尤为迫切。文中以西拉木伦公园边界改造项目为例,阐述了从现状调研入手,对边界进行定义、分类,并根据不同边界类型,形成了不同的边界改造策略,保证了边界改造能够提高群众对公园的使用感受。

关键词:公园边界,改造,开放,功能提升

中国的公园建设始于20世纪末,但是早期的公园结构大多是内聚性的,不管内部设计如何精妙,四周总被围墙包围,与城市相互独立、隔离。这样的公园无论在改善城市风貌还是在城市功能咬合上均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随着城市的扩张与发展,人们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是对于社交、休闲的需求却越来越大,对公园绿地的渴求更加迫切。鉴此,国家于2005年开展了 “拆墙透绿”运动,要求部分公园免费开放并打开围墙“还绿与民”;在2016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公园要免费开放,并要求居住区与大院围墙逐步打开。这标志着我国城市建设在向着更加开放共享、更加公平包容的方向发展。而公园边界的开放,正是将公园绿地的绿色效益向周边用地共享,使公园可以成为无障碍全民共享的绿色空间。近年来,新建公园已经开始重视开放边界的设计,因此,已建成的老旧公园也应借改造的契机,重塑公园边界,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绿色休闲空间。通辽市西拉木伦公园正是利用公园更新改造的机会,对边界进行重新设计,并总结出公园边界改造的策略,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1 西拉木伦公园背景

西拉木伦公园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市中心,是市内最大的一个综合公园。公园建成于1986年,面积约40hm2。公园前身为哲里木盟果树园,建成初期位于城市郊区,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西拉木伦公园逐渐成为通辽市内重要的公园绿地,是通辽市民重要的娱乐休闲场所。公园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动物园、游乐园、芍药园等。园中有一处棚户区亟待拆迁改造。公园周边主要包括居住区、寺庙、市民体育场等城市用地,较为复杂。

2 西拉木伦公园边界改造策略

2.1 边界内涵研究

边界(edge)是相对区域和中心提出来的,凡是有形的事物都具有边界[1]。凯文·林奇认为边界是除了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通常是两个地区的边界,相互起侧面的参照作用[2]。同时边界应该是一个以线性特征为主要内容,局部可以被观察者使用的,两个不同阶段景观的分界[2]。林奇提出了边界两个重要的属性:1)边界是与两个相邻的区域和中心相对的,2)同时边界可以被使用。针对边界这两个属性,扬·盖尔[3]和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4]分别对边界空间对使用者行为的发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认为边界普遍具有边缘效应,易发生多种功能活动。因此,公园边界除了对公园绿地起到基本的界定作用、承担公园绿地出入口作用之外,还是与城市用地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最直接的绿地空间[5]。适度开放边界或在公园边界处营造易于产生交流活动的空间,不但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也能够激发居民更丰富的社会性活动,带动周边用地的活力。本次改造根据边界以上两点属性和所具有的边缘效应提出不同的边界改造策略,形成边界与城市最佳融合方法。

2.2 西拉木伦公园边界现状调查

2.2.1 公园边界的分级

边界开放并不等于完全将公园完全面向城市开敞打开,而是通过适度设计,联通公园与周边城市绿地,使边界空间可以为公园与城市共享,激发边界界面的功能,从而使公园绿地真正与城市融为一个互相渗透的整体。为了更好界定边界开放程度,根据公园绿地与周边不同城市用地之间的交通连接程度、内外视线关系与内外景观呼应程度等多种因素,将公园边界开放度分为5个等级(表1),更好地表现边界现状与改造后的情况。每一种开放程度对于边界两侧用地的影响范围不同,产生的边界效益对于活动的激发程度也不同。

表1 边界开放程度分级

2.2.2 西拉木伦公园边界现状

西拉木伦公园边界现状较为封闭,除东南西北4个入口及部分居住区边界外,其余部分均用栅栏或围墙进行围合封闭,大部分边界属于4级或5级开放程度,将公园与城市周边用地相互隔离。这种隔离使公园无论从景观上还是从功能上均与城市脱节,许多边界成为了阻碍周围市民享受公园环境的障碍。通过对现场的实地调研,理清西拉木伦公园边界现状,并根据公园边界开放程度分级,对不同边界进行评估,形成西拉木伦公园边界现状情况表(表2)。

表2 西拉木伦公园边界现状情况

2.3 公园边界开放适宜性与开放程度评估分类

并不是所有的公园都适宜将边界开放,也不是公园所有的边界都应该完全开放处理。在充分的现状调研后,依据公园性质、周边用地性质及使用人群意愿3个要素来对现状边界的改造强度与改造策略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根据不同的分类提出不同的改造策略,以保证边界改造能够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为市民享受公园绿地提供便利条件。

2.3.1 公园本身性质

公园本身性质对于公园边界开放与否及开放程度都有很大的影响。西拉木伦公园为免费开放公园,因此边界可以最大程度开放。但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动物园部分由于安全问题,虽然也为免费开放,但仍需要封闭管理。因此动物园处边界改造强度不易过大。

2.3.2 周边用地的性质

公园周边用地的性质往往会影响公园边界的设计。对于已建成的公园,可以根据周边用地的性质与使用情况决定对公园边界开放度的选择。

1) 西拉木伦公园紧邻街道的部分可将边界开放,最高可选择一级边界。

2) 与居住区相邻的边界,应在保证居住区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居住区内部绿地情况选择一级、二级或三级边界。同时在改造是应注意与周边居民进行充分的沟通,避免因改造强度过大而产生安全隐患或纠纷。

3) 与单位相邻的边界,则需要根据单位的性质来选择边界的类型:与园林局相邻的边界在保证单位正常办公、安全、便利的前提下,适度对公园边界开放。

4) 与寺庙相邻的边界应满足文物保护相关要求,选择二级或以下的边界开放程度。

5) 而为百姓服务或面向大众开放的老年体育馆,可选择开放度较高的一级或二级边界,以方便市民。

2.3.3 周围使用人群意向

周围使用人群的情况及意见应该在边界改造设计中被着重考虑。设计前期,走访周边居民区居委会了解市民对边界改造的意见。根据市民反馈意见,在公园与居住区之间的边界改造过程中,重点考虑安全问题,保障居民日常的生活。提出改造方案后,在公园周围进行方案公示及宣传工作,以保证市民对于边界改造工作的了解和认可。

2.3.4 西拉木伦公园边界改造分类

根据以上3要素的分析与评估,结合西拉木伦公园现状的调查结构,对西拉木伦公园边界改造进行分类(表3),并根据不同类型的特点及改造强度要求,形成5种不同边界的改造策略。

表3 西拉木伦公园边界改造分类

2.4 不同分类边界改造策略

针对每一类边界的不同改造需求提出不同的改造强度和改造模式。通过改造,将现有边界开放度提升至三级以上。

1) 活跃型城市边界:游乐园是公园内较为受欢迎的区域,老年体育场周边也是丰富交流活动易于发生的区域,因此将这两处的边界与公园入口一同提升为一级开放度,使游人可以由此方便快捷的通行,沟通城市与公园之间的联系。变传统的“少点进出”为“多点进出”,由“点状突入变为面状渗透”,在增加便捷性的同时,营造更多的活动体验可能。同时,开放的同时也结合生态停车场、休息廊架和树阵广场设置相应的活动空间,为产生交流活动提供有利的场所,提升边界的活跃程度,为城市和公园带来人气和活力。

图1 活跃型城市边界改造策略

2) 共享型居住边界:虽然完全将居住区边界打开可以使居民享受公园绿地,但是考虑到居住区的安全因素,将居住区边界提升改造为二级开放程度,增加居住区与公园的交通联系,使居民可以方便进出公园;同时增设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安保设置,以保证居住区的安全问题。做到边界开放不开敞。同时居住区绿地较少的东北侧居住区,将边界改造成可以在公园与居住区共同使用的廊架或双向休闲座椅,增加居住区内休闲活动空间,同时将公园与居住区在景观层面融合成一个整体。

图2 共享型居住边界改造策略

3) 退让型围合边界:由于动物园内的动物安全问题,保留现状动物园的栅栏。在局部后退动物园栅栏边界形成面向街道的小型围合空间,在此设置休息座椅等休闲设置。使这些由边界后退产生的休闲空间成为与城市道路共享的活动绿地空间,丰富道路空间的行走体验,为市民提供随时停坐交流的场地。

图3 退让型围合边界改造策略

4) 透景型围合边界:由于园林局为政府办公单位,因此需要相对独立的办公环境。但是公园内部的良好环境也能够为单位内的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因此在保证工作环境独立的前提下,将边界提升为三级开放度。并采用垂直绿化的方式软化边界,使其在视觉上与公园融合成为一个绿色的整体。

5) 文化围合边界:寺庙安静的氛围与公园内嘈杂活跃的氛围冲突较大,因此依然保留寺庙红色高墙边界以保证两侧用地互不干扰。

3 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公民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公共绿地的开放共享,城市与公园之间的边界也将渐渐变为共享和融合。本文研究西拉木伦公园边界改造策略,对公园边界改造进行了思考,希望可以对未来规划设计有所启发:首先,充分利用边界空间的边缘效应,为更加丰富的活动提供发生场地;其次,充分结合现状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对不同类型边界进行改造,不能一刀切;第三,充分尊重适用人群的意见,做好宣传科普工作,让群众可以理解我们的改造方案,确保改造方案能够确实提升群众对公园的使用感受。

注:文中图片的绘者为薛涵之。

参考文献

[1]尹庆.整形与破缺结合之美:城市公园外边界空间设计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2]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M].李道增.王听度,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5]贾子超.北京市公园绿地边界空间调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Boundary Renovation of Xar Moron Park in Tongliao

Sun YinanLi XiongZhang Yunlu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As people require increasingly green open spaces, how to reshape the boundaries of parks so as to provide more high-quality green open space is a issue worth to study. This paper takes the boundary reconstruction project in Xar Moron Park as a case to carry out the empirical study for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boundary, and develop the boundary renovation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boundary. The various strategies could improve really the use of parks by the public.

Key words:park boundary, renovation, open space, function improvement

收稿日期:2016-00-00

*基金项目:北京市共建项目专项

作者简介:孙漪南(1988- ),女, 博士,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设计,E-mail:mhxiaojie@bjfu.edu.cn 通信作者:李雄(1964-),男,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

DOI:10.3969/j.issn.1672-4925.2016.03.011

猜你喜欢

开放改造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