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犁养正学堂概述

2016-07-15李姣姣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4期
关键词:伊犁章程影响

李姣姣

[摘要]伊犁养正学堂始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为去俄国留学培养翻译人才做准备。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期满停办,时任伊犁将军广福将其改为兴文学校。此学堂虽然存在时间短,却推动了新疆教育的近代化。本文就养正学堂的兴办背景、办学章程及其对新疆教育事业的影响作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伊犁 养正学堂 章程 影响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是多民族聚居地区。自乾嘉年间,清政府镇压了新疆各地的叛乱,实现了天山南北的统一。到1762年,清廷在惠远城(今伊宁市西)设伊犁将军府,总管新疆的军政事务。此后,在新疆各级官员的共同努力下,新疆人民的生活环境较为安定。为了更好地控制新疆,清政府不仅在军事、政治上不断采取措施,在文化教育上也采取了诸多的措施,以促进新疆教育的发展。尤其在新政期间选派留学生和建立新式学堂,为本地的发展培养了新式人才。在新疆各地创办的学堂中,伊犁养正学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资料匮乏,学术界对伊犁养正学堂的诸多问题涉及不多,笔者根据档案材料对此学堂在建立前后的几个问题作简要的叙述。

一、伊犁养正学堂创建的背景

沙俄自18世纪以来就对新疆觊觎已久。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其中有关规定中俄双方在伊、塔两地通商,“彼此两不抽税;俄国商人在伊、塔两地犯罪,由俄国领事究办,不受中国法律制裁;俄商可在伊、塔建造‘贸易亭(即商站,亦称贸易圈),用以住人、存货;住站俄人,自有俄罗斯管贸易官管束,不受中国政府管辖”。此条约的签订,打开了俄国侵略新疆的大门。1862年(同治元年)3月,在中俄签订的《中俄陆路通商章程》里,俄国商人取得了在新疆和蒙古贸易免税权。1881年,俄国逼迫清政府改定陆路通商章程,允许俄国商人由天津贩运土特产走归化城科布多出索果克边卡回国。由此看出,新疆是俄国与内地贸易交流的必经之地。并且,俄国还教唆一些新疆民众加入俄籍,勾结中俄边境的哈萨克制造外交事端,在马亮的奏议中可以看出“锡伯、索伦、察哈尔三营虽各有毗连俄境,卡伦近年来交涉案件尚少,惟厄鲁特一部界邻俄境之处最多,自哈萨克内附安插该营附近,而俄哈出没无常,内外勾结,以致交涉日渐加多”。

但是,在疆内通晓俄语的人却寥寥无几,致使新疆在与俄通商中,不得不依赖俄缠、俄哈等,使中国商人在通商往来中屡次吃亏。清政府才意识到在新疆本土培养俄语翻译人才的重要性。正如马亮在其奏议中所说:“查伊犁承平后,士风谫陋,师道寝微,满营办事人员通晓满、汉、蒙、回文意者固不乏其人,然兼通俄国语言文字、熟悉交涉事务者,究难其选。现设义学所教子弟亦仅粗知满汉文义,未能会通中外文学。若不开通风气,培养才能,诚恐后继无人。边远旗接俄邻,平时即未备通才,临事更何资肆应?”况且,“查伊犁僻处西陲,文教不讲,军民繁杂,有满、汉、蒙、哈、缠回之分,密迩俄邻,尤多交涉。自光绪八年收还以后,求其能与各种文字语言全行通识者,实无几人”。由以上史料反映出新疆培养俄语翻译人才是形势所迫。

加之,在全国大兴新政的影响下,时任新疆巡抚的连魁,伊犁将军长庚等在疆积极推行新政,“创办学堂和选派留学生是清末新政期间文化教育的主要表现”。因此,伊犁养正学堂这所培养留俄预备学生的学堂,在1903年奏请开设,1904年正式建成开始招生。

二、伊犁养正学堂的办学章程

由于伊犁养正学堂是属于官派公费留俄性质的学堂,必须有一套体系完整的章程。正如伊犁将军马亮所说:“奴才查核所拟十条尚能仰体。”这十条办学章程正是我们了解伊犁养正学堂较为详实的资料。

章程一规定了进养正学堂的学员标准,即“另选两满营四爱曼聪颖子弟年过十五岁曾读满汉小学及四子书者四十人”,选入学堂的学员须是有满、汉语基础的满营子弟。第二条章程中,对选派留学生和学成回国后的去向问题作了简要的说明。出俄留学的学生须从两满营内挑选文、理都精通的十人,官府出钱去俄国学堂学习俄语三年,第一拨学成回国后,再从养正学堂中挑选出十名学习期满且成绩出众者留俄,依次按班选派。而对于被选派留俄学成归国后的学子,考核学业出众、品学兼优者,官府安排工作,如“选充本堂教习,或补防、骁等官,兼派中俄局提调、翻译等项差使,补缺时声明洋学熟悉,破格录用,以期策励庶人,皆奋学易得成材”。章程第三条是学堂教习、杂役等人的设置。养正学堂根据每年招生的数量和所学功课的科目来选派教习人员。在各营内挑选人品无瑕疵又能精通两种文字的人充当教员,设置满文、汉文老师各两名,而对于蒙文和回文老师均派一人教习。为了管理学堂事务,设总理一名,副总理两名,一名负责监督学生的功课,另一名负责学校的经费。还规定了后勤服务人员数额。因此,养正学堂无论是从管理层面还是后勤服务上,非常全面,这为学堂的正式开学奠定了基础。

章程四、五、六主要概述了对学子的教学及考核方式。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学生聪愚不齐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至于考核方式以多次考试为标准,分为日考、月考、年考,并奖励成绩优异者,惩罚三次不及格者。这种赏罚分明的规章制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章程六是劝惩诸生宜明定赏罚也,“倘有父兄纵容偷懒费学肆行犯规革退者,一经查出,即行将纵容父兄官则记过革差,兵则罚停钱粮,庶免姑息而冀交相劝勉”。这种牵连家人的责罚有点不人性化,但无疑是鼓励留俄学生奋发图强、努力成才的一种特别方式。章程七是堂规礼仪,学堂的堂规礼仪和休假期限,除了按照颁发蒙学章程外,惟此设立教习六人,学分四项更番教习课,各教习务宜互相稽查,如有违犯堂规、错乱礼仪者轻则戒饬,重则革退出堂,各教习不得互相推诿。反映出养正学堂不但看重学生的学术技能,亦注重学生礼仪规范,将做人和学问融于课堂,使学生全面发展。

开办学校,除堂规礼仪、课程分布等,还得有基础设施,章程八、九对学堂房屋、书籍、器具等基本设施作了介绍。学堂房屋拟捐资建造,设能容七十人讲堂、食堂各一所,教习住房六间,学生书房十间,藏书房、储物房四间,体操房一所,丁役住房四间,厨役两间,厨房两间,门房两间,头门一座。学堂房屋建设所需的银两由旧新两满营及四爱曼各官员主动捐赠。至于学生的书籍及教学器具,有在京城、上海制办,有在伊犁本地筹办。章程最后一条交代了办学经费的数额。其中有购买笔墨纸砚所需费用,教员、总管、杂役等人的薪水,加上学堂其他开支,学堂经费约为七千五百余两银。这是一笔不可小觑的数目,最初,官员商议以牧场孳生的羊只来支付办学经费,后经多方的协调,由哈萨克台吉及千户报销了学堂经费。

总之,伊犁养正学堂的酌定章程,为学堂的正式开放做了准备。但是学堂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二月正式开学后,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完全按照以上章程实施。如所学科目章程规定开设满、汉、蒙、回文,但是由于学生功课不多,回文没有招上,将回文课程改为外文课程。开学不久,学生猛增,又调整班级,蒙文、外文各为一个班,满文、汉文各为两个班,增设外文教习、满文教习各一名。㈣到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伊犁将军广福将养正学堂改为兴文学校。

三、伊犁养正学堂的影响

伊犁养正学堂从1903年拟办到1908年期满停办,虽然存在的时间较短,但它最大的亮点是选派学生出国,以培养新疆的对俄外交人才,这也是新疆首次派遣学生出国学习。伊犁养正学堂将培养出来品学兼优的学子派往俄国学习,为他们学习俄语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他们学习俄国的语言文字,还考察俄国风俗,兼习英、法、德、美等国的语言文字,为新疆培养兼通几国语言文字的复合型翻译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此后的俄语教育乃至其他外语教育储备了师资力量。其次,它的创办为新疆地区培养了一批外交翻译、管理及外语教习专门性的人才,他们回国后,踊跃投身新疆的发展工作中来。有的派去中俄局充当翻译,有在养正学堂担任外语教员,有担任补防、骁等官,成为了推动新疆近代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总之,伊犁养正学堂的成绩是显著的,对新疆近代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纵观伊犁养正学堂的开办前后,也存在不少的缺陷。首先,在挑选人堂学习的人员中,只是“在本地学堂挑选满、蒙子弟四十人人堂肄业”。伊犁养正学堂只在满、蒙子弟中选学员,这就使其他民族的学生没有入堂学习的机会,在学生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也挫伤了其他民族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更不利于本地的民族团结。其次,办学规模较小,招生人数有限,一批仅招四十人。最后,伊犁养正学堂的建立是新政期间官派留俄活动中的一部分,但是,当时中央政府处于严重的财政危机阶段,无力支持其创办。因此,伊犁养正学堂主要是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的,经费由哈萨克台吉及千户资助,但桌椅、帘帐等基础设施都是就地解决,这无疑加重了当地劳动人民的苛捐杂税和徭役。后来四年期满,因经费等问题停办。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猜你喜欢

伊犁章程影响
伊犁放歌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伊犁将军长庚
打伞的人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地方高校大学章程建制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山神
咏伊犁风光词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