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贺: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

2016-07-14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呼和浩特010070

名作欣赏 2016年24期
关键词:李贺诗人

⊙韩 敏[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呼和浩特 010070]

李贺: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

⊙韩敏[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呼和浩特010070]

唐代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学巨匠,而李贺作为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不甘循规蹈矩、致力创新,博众家之长,成一家特色,终以独特的诗风成就了自己。他的诗歌中既有“一心愁谢如枯兰”的绝望与“落漠谁家子”的无奈,也有“男儿何不带吴钩”的豪情与“雨冷香魂吊书客”的哀叹。我们寻觅着他的足迹,追随着他的诗歌,重新认识这朵唐诗百花园中的奇葩。

李贺诗人唐代

在唐代文学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巨匠,他们如璀璨的群星,闪耀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随着唐代社会从繁荣的顶峰走向动乱与衰败,诗歌作为唐代文学最高成就的表现,也消退了充满理想与浪漫的色彩,部分诗人开始关注民生疾苦,在诗歌中反映社会现实。作为中唐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李贺不甘循规蹈矩、致力创新,博众家之所长,成一家特色,以独特的诗风确立了自己在诗坛的地位。李贺一生只匆匆走过了二十七个春秋,史料记载缺少。我们只能从他的诗歌中拨开历史迷雾,体味那别样的世界。在他的一生中,能感受到他举进士犯讳时“一心愁谢如枯兰”的绝望、任职奉礼郎时“落漠谁家子”的无奈,春归故里时“男儿何不带吴钩”的豪情、心力交瘁时“雨冷香魂吊书客”的哀叹。我们寻觅着他的足迹,追随着他的诗歌,重新认识这朵唐诗百花园中的奇葩。

一、“一心愁谢如枯兰”

李贺父李晋肃,曾任县令。“常怀爱民之心,不存贪贿之念,清廉公正,后德宽仁。”①李晋肃送“贺”给其长子作为大名,同时送字“长吉”,祈愿他长命百岁,一生吉祥。但这位天才却不被眷顾,他参加河南府试以一组《十二月乐词并闰月》轻松过关。在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时,他激动万分。但却被告知因父李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同音犯讳,不能领取解状。后又几经周折才获得进京赴试的资格,李贺经过精心备考,通过春试,却再次因犯父讳被拒发春关。“一霎时,李贺被抛入绝望的深渊,天旋地转,头晕目眩。脚下的地在陷,头顶的天在旋,他被一股狂流卷进一个巨大的漩涡中,抛上吞下,吞进吐出,面如死灰,奄奄一息”②。在《开愁歌》③中,李贺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冰冷的秋风袭来,草木干枯,路边的花朵枝叶也在寒气深重的傍晚显出忧愁憔悴的面容。李贺在这里将自己心里的情感注入路旁的花朵枝叶中,使外界景物富有生命的韵味,借物抒情,带给我们一种神秘感。“一心愁谢如枯兰”正是诗人赴试做官被拒后的真实写照。初试告捷本以为可以扶摇直上,却被封建思想所迫,不得不中断进士之路。这对一直渴望报效祖国的李贺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一心愁谢”正是对当时那种悲愤无奈的心境的写照,“枯兰”便是遭受沉重打击后那颗忧伤绝望的心。李贺在这里写出了自己穷困潦倒,以衣换酒,醉酒之后又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看不到任何希望。

二、“落漠谁家子”

仕途失败,李贺精神备受折磨。在韩愈的建议下,他参加了选用提拔县级底层官吏的拔萃。虽然很多人认为这是大材小用,但李贺还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好高骛远、盲目等待换来的不过是更多的失望与痛苦罢了。他当了三年的奉礼郎,从九品。这对一向傲视群儒、自命不凡的李贺来说是巨大的折磨,但这一时期他的创作热情却极为高涨。

李贺怀有满腔热情,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然而应举受阻、仕途受挫,在动荡不安的中唐时期,他空有报国之志而无报国之门。时为奉礼郎,他忆往思今而作了一首《崇义里滞雨》:

落漠谁家子,来感长安秋。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李贺在很多诗里都表现了怀才不遇的主题,此诗也秉持着这一旋律。首句就以“落漠谁家子”反问,展现出一位游子在长安的无奈与孤独。诗中孤独的形象就是诗人的真实写照。“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李贺此时还是抱着一种遗憾、无奈的心情。他以“瘦马”自比,得不到赏识重用只能抚剑长叹,独自承受着“雨沫”“寒沟”的凄凉与苦楚。

李贺的忧愁并不是只有报国无门,还有一直以来伴随着他的疾病。“他的体弱可能有些先天原因,而在备受母亲爱抚和照料下长成的脆肌弱骨又缺乏抵御疾病的能力,性格上的多愁善感也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④常年的疾病与服药使他的心情越来越惨淡,“他有理想、有抱负,但这理想抱负很快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使他的精神始终处于极度抑郁、苦闷之中”⑤。穷困潦倒加上体弱多病,使他陷入无尽的没落伤感中,难以名状的复杂情感涌上心头。

三、“男儿何不带吴钩”

三年奉礼,不仅没能实现愿望抱负,李贺也无法回报父母兄弟的付出。他渐渐意识到,京城成了“葬送青春、理想、才华、志向的血腥坟场”⑥。在辞官回归昌谷的日子里,李贺的病痛渐渐有了好转。昌谷的春天温暖滋润,在这样平淡的日子里,李贺以所居昌谷南园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诗作。这就是经整理后传世的《南园十三首》。“这组诗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清静,抒发着李贺浓厚的归隐情绪,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他对仕途的失望和无奈。”⑦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两首: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在李贺心中,一个好男儿就应该身佩军刀,为国出征、收复失地,这样才能够建功立业。书生意气终究成就不了“收取关山”的大业,李贺在第五首中写出了投笔从戎的意愿,更显出了李贺报国心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心情。

在诗中,李贺讲自己“常年寻章琢句,夜深不寐,辛苦吟哦。但是你没看见吗?国家年年征讨,哪儿用得着文词呢?”⑧这两首诗中,李贺感叹读书无用,描写艰苦的书斋生活,认为自己将大好青春浪费在这上面是不值得的。一向以文才自负的李贺抱负远大,在无情的现实面前说读书无用,显然是激愤之词。李贺面对纷繁的战火显出焦虑不安的心境,朝廷又重武士轻儒生,以致自己一身才华白白被淹没,实在是无限的辛酸啊!

四、“雨冷香魂吊书客”

元和十二年(817),这时的李贺已经二十七岁了。病情愈重,结束了第三次京城生活,他回到了昌谷,整理诗稿,作《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在李贺流传于后世的二百四十多首诗中,神鬼诗占有大多数。陈友冰曾指出:“写天神与写鬼魂实际上反映了李贺生活的两个侧面:鬼诗折射的是李贺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和现世感情,神诗则是表现李贺的人生理想和对未来的企盼。”⑨这首诗写秋天来临时诗人的愁苦情绪,从其阴森料峭、鬼魅飘飘的风格来看,就是一首“鬼”诗。也是在这首诗中李贺发出沉重的叹息,如泣如诉、如怨如怒,尽情哀叹着他此生的不幸遭遇。

梧桐树上的风声,使一向敏感的诗人惊悚愁苦,暗淡的灯光下,听得络纬哀鸣,仿佛是织着寒天的布。时光易逝,不知自己呕心沥血写下的诗篇,有谁能来赏识?诗人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满满的愁绪将心肠都要拉直了。他痛苦的思索着、找寻着,仿佛看到一位古代诗人的“香魂”前来吊问他这个“书客”来了。这种愁思沉重又强烈,只有鬼魂来凭吊他这个不幸的生者,举进士犯讳时的绝望、任职奉礼郎时的无奈、春归故里时的豪情,以及现在病情愈重、心力交瘁时的哀叹,一幅凄清幽冷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

李贺在他生命结束的时候作了这首著名的《秋来》,将自己一生的不幸与哀怨畅谈出来,香魂凭吊生者,鬼唱鲍诗,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音,只能在阴冥世界寻求同调,感情十分悲凉。就像陈友冰先生所讲,“诗人的知音和同调,只有冷雨之中的香魂和秋坟之鬼,其中愁肠、冷雨、蠹书、鬼吟,构成了一幅极为凄苦索寞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世界没有一个知音也没有一线希望、哀苦无告的处境”⑩。

五、结语

李贺之所以有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社会现实是一部分,还有生理、心理、病理等诗人自身的因素。这样诸多因素的相互碰撞与融合,极大地影响了李贺的性格发展,并由此产生了这位特立独行的诗人。

繁华不再的大唐王朝更加腐朽与没落,他人生的不幸便是在短暂的一生中却经历着社会的衰退,封建礼教的约束以及官僚体制的腐败。但是,或许也是目睹了急转直下的社会现状,亲身经历了万般磨难,才让他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许,一次次的困境是时代对这位天才的玉成。

①②⑥⑦孟红梅:《大唐鬼才:李贺传》,作家出版社2015年版,第225页,第77页,第300页,第303页。

③⑧叶葱奇疏注:《李贺诗集疏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文中所有李贺诗歌均选自此书)

④陈允吉:《李贺:诗歌天才与病态畸零儿的结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6期。

⑤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67页。

⑨⑩陈友冰:《李贺鬼神诗的定量分析》,《文学评论》2004年第1期。

作者:韩敏,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在读本科生。

编辑: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李贺诗人
最帅的诗人
李贺呕心沥血谱华章
鬼才李贺
李贺 “宅”出千古绝句
唐五代的李贺故事与李贺形象的接受
“诗人”老爸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