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同古城修复:谁做“接盘侠”

2016-07-13武刚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灯会大同市城墙

武刚

对于张吉福的承诺,大同网民既有支持,也有疑虑——“能说到做到?”

陷入停滞的大同造城项目又见曙光。

2008年,大同因百亿造城计划而闻名全国。彼时,大同再造古城的宏伟计划是:投资500亿元,“修一个古城,造一个新区”,拆迁8万~10万户,到2013年,大同古城完整恢复。

2013年2月,主推这项计划的相关领导调离大同。在随后几年中,这项惹人关注的大工程历经诸多变数:外债缠身、工地降温、工程停工、拆迁搁浅。

2015年8月5日,北京平谷区委书记张吉福跨省调任大同市委书记。8月21日,张吉福在大同古城调研时说:“古城修复绝不能形成烂尾工程。”

两个月后,大同古城内多个修复项目陆续重启。“古城的未来有了新希望。”大同市委一位官员说。

古城修复绝不能“烂尾”

75岁的范培德是大同市农业局退休职工,喜欢研究大同历史,本地人称其“古城通”。范培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为了成就大同古城,10万户市民已经或即将搬迁,“古城兴衰牵动着每一位大同人的心。”

停滞多时的大同古城西城墙开始施工建设

然而,这项牵动人心的工程却屡遇波折——在经历了城市主要领导的更迭之后,曾经被力推的125项工程被叫停。

2015年8月,张吉福调任大同市委书记。在外界看来,扭转古城“烂尾”局面,是张吉福在任期内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

履新16天后,张吉福前往大同古城西城墙工地调研时表示:作为大同发展的“接棒人”,将继续推动大同古城保护和建设,“要坚定不移地搞下去,态度决不含糊,古城修复决不能形成烂尾工程。”

当天,新书记的上述表态被大同市民发到网上。对于张吉福的承诺,大同网民既有支持,也有疑虑——“能说到做到?”

代王府边成片的“旧现代建筑物”

2015年9月24日,大同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市民代表受邀来到大同市委与张吉福面对面进行座谈,这次谈话的核心是“如何让古城活起来,火起来”。

有参会者告诉本刊记者:当时,大家结合古城保护现状、功能定位、产业发展优势等,谈想法,提建议。张吉福不时与大家沟通交流,他说:“这么多人关心热爱大同,这是大同之福,大家的发言为我们解决好‘干不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提供了决策依据和帮助。”

一个多月后,2015年11月4日凌晨12点,大同古城内首个修复项目钟楼奠基。次日,第二个修复项目太平楼也在淅沥小雨中开工。接下来,其他修复项目也相继重启。

爱好摄影的65岁的大同市民王立中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古城工地上,他多次拍到现场办公的张吉福,“有时在节假日,有时在子夜。”

古城棚户区拆迁之难

“中国古都·天下大同”大型灯展在新修复的大同古都南城墙内开幕,66座描述华夏文明历史的彩灯与古城墙交相辉映,吸引了大量游客

大同古城北城墙下有一条街叫“炸弹营街”,这里摊着一大片破旧瓦房,400~500户居民生活于此。

巷子最深处是56岁的常燕忠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宅,“一家三口蜗居在27平方米的瓦房里,墙上爬满裂缝,偶尔屋外呼呼的冷风会从缝隙间钻进来。”这里的老旧平房至少有数十年历史,多为土木结构,因年久失修它们已变得异常脆弱,“都是危房。”

2007~2013年,危机四伏的炸弹营街先后2次被列入“棚户区拆迁改造名单”,但始终没有下文,常燕忠一家人也只能挤在危房里与风雨搏命。

2014年,因屋顶大面积漏水,无法居住,常燕忠一家三口才被迫搬离。在老宅以南5公里的地方,他找到了暂居处,“10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租金700元,没有暖气和煤气,一天供水半小时,居住条件差,一栋6层楼只有两家住户。”常燕忠牢骚满腹。

重建和开发大同古城,涉及10万户居民的拆迁。2008年,这场规模浩大的拆迁工程即已开始,然而,时隔8年,它仍未“善终”。

今天,站在古城城墙上向里眺望,能够感觉到“新”与“旧”的强烈反差:2008年之后重修的仿古建筑——华严寺、文庙、善化寺、关帝庙、重阳宫、清真寺、帝君庙等,几乎占了古城一半;宏伟的古建筑四周,则是大片低矮破旧的平房,其间虽夹杂着几栋高楼,但也显得破败。

近十余年间,大同曾先后对棚户区进行过多次改造,仅2008~2013年,大同就已先后动迁了4万余户居民。

即使这样,现在的大同古城还属棚户区。“以危旧平房、土楼为主,涉及居民10461 户,总面积约为31万平方米。”大同市委一位官员说,“早该进行拆除改造,但因缺乏拆迁安置房,这项工作进展缓慢。”

持续数年的搬迁工作或将结束

2015年9月,漂泊了一年多的常燕忠终于等来了大同市城区征收与补偿办公室(下简称大同城区拆迁办)的通知——“拆迁安置,去选房”。在城区拆迁办,夫妻俩得知,“大同政府收购房地产开发商的商品房,然后将它分给拆迁户。”

据大同媒体报道,2015年6月25日,大同成立购买存量商品住房领导小组,采取团购方式,以低于市场价回购房地产开发商的商品房用于棚改安置。

2015年9月中旬,常燕忠在大同城南的“文博苑”小区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在20楼,两室一厅,建筑面积73平方米,正在办理入住手续。”买房装修至少需要15万元,这笔钱对于月收入不到2600元的常燕忠一家人来说,“是全部积蓄”。但常燕忠还是很高兴,他说:“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真好。”

大同市委一位官员告诉本刊记者:截至2015年12月30日,大同市政府共购买存量商品住房1.1万套,住房建筑面积达107.53万平方米,“安置项目耗资32亿元,资金由国家开发银行贷款。”

大同城区拆迁办主任孔庆军认为,“政府回购商品房用于棚户区安置”使古城拆迁大提速,“2016年底,持续数年的搬迁工作或将结束。”

“原债主”为何继续垫资

据《大同日报》报道,截至2016年6月中旬,大同古城先后有十余个修复项目正在进行中,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古城城墙、护城河及带状公园;代王府;钟楼;太平楼。

谁是这些一度陷入停顿项目的“接盘侠”?

“古城城墙、护城河及带状公园”由太原市康培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下简称太原康培)、大同市兰园绿色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下简称大同兰园)承揽。大同市园林局智家堡公园管理处处长李洪说,大同半数以上的绿化工程由上述两家公司承建。

“代王府”由晋商联盟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晋商联盟)投资12亿元建设;“钟楼”共耗资1000万元,由大同国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捐建;“太平楼”由大同市民昝宝石个人捐资1000万元建设。

大同市委一位官员告诉本刊记者,目前,古城修复项目资金由三块组成:政府出一部分引导资金;投资商和开发商垫资;企业捐赠。“引导资金和企业捐赠占比小,主要依赖投资商和开发商垫资。”

接盘者中,多数是大同政府的“原债主”。太原康培项目负责人陈保金说,2008年至今,大同欠该公司工程款2亿元;北京擎屹古建筑有限公司代王府长春宫项目部王姓负责人亦称,多数工程款由该公司垫付……

既然如此,为何这些“原债主”还要继续垫资承建古城修复项目?

陈保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古城修复工程急冻、巨额工程款拖欠等问题曾令太原康培萌生退意,但2015年发生的两件事又让其打消了退出念头。

一件事是,2015年底,大同政府拿出2亿元偿还工程欠款。“70多家欠款单位分这笔钱,太原康培分到500万元,”陈保金说,“钱不多,但能看出大同官方继续建古城的诚意与决心。”

另一件事是,2015年12月~2016年3月,大同启动了“冬季行动”。按照有关计划,“冬季行动”要做到“四个加快”——加快征收安置;加快项目准备、手续办理和后期收尾工作;加快招商引资;加快金融创新。

其中,“加快项目准备、手续办理和后期收尾工作”是指,通过限时办理、绿色通道等制度,抓好一批重大项目谋划,推进建设项目手续办理,积极完善竣工验收手续,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

这场持续近4个月的“冬季行动”让陈保金感触颇深,“现在,项目推进每遇困难,有关部门都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正因如此,我们才有信心继续做下去。”

“冬季行动”推进期间,大同古城开发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2015年12月19日,大同与晋商联盟签订《大同市古城投资与开发框架协议》。大同市城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齐祥宇说:“晋商联盟准备投资200多亿元盘活古城。”

“目前,晋商联盟请清华建筑设计研究院对大同古城进行调研和先期开发设计。”大同市委一位官员说,“张吉福对这个设计方案先后提出很多意见,由此可见,他对古城开发是非常慎重的。”

转型重头戏:激活古城

在大同人眼里,古城墙是大同造城最为重要的标志,“它合龙了,古城才算建起来了。”

然而,古城墙命运多舛——2008~2012年,古城4面城墙中,东、南、北城墙先后完工,仅剩西城墙还在建设。2013年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西城墙长时间停工,成了大同市中心醒目的“烂尾工程”。

2016年3月,沉寂多时的西城墙工地上终于有了动静——施工队入场,加紧对西城墙进行保护修复。

大同市园林局一位官员说,“目前,1.8公里长的西城墙只剩90米就建成了,2016年底,四面城墙将合龙。”

接下来的新问题是,该如何利用这座耗资巨大的古城。

大同是山西第二大城市,位于该省东北角,城市总人口318万。大同因煤而兴,煤炭储量718亿吨,“煤”曾是这座城市的经济支柱。但近几年,煤市持续低迷,大同“煤”经济遭到重创。

在大同GDP构成中,同煤集团的贡献率超过50%,被视为大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据同煤集团公布的财务信息,2016年一季度,同煤集团总资产为2678.25亿元,总负债为2274.76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4.94%;而在此前一个季度,同煤集团的负债为2192.09亿元。仅一个季度,同煤集团负债总额就增加了82亿元。

“2016年是最困难的一年,煤炭行业要走出低谷,至少还需3年时间。”同煤集团一位中层干部说。

由于“倒了煤的霉”,大同不得不转型。

作为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大同不仅是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而且境内古迹众多,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一大批文物古迹蜚声海内外。

另外,大同旅游正在慢慢升温:2015年,大同市旅游业总收入达到了281.2亿元,同比增长17.8%。

张吉福的结论是,“把旅游产业作为大同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甚至是龙头产业。”

大同转型旅游,激活古城必然是重头戏。

2016年2月9日,大年初二晚上,“2016古都灯会”在大同古城墙上开幕。有市民发现张吉福挤在人群中排队购票。“好多人拉着张书记合影,他笑着,欣然接受。”市民张建刚回忆。

这次活动,被大同官员称为激活、带火古城的“首次尝试”。

“灯会为期20天,在南、北城墙展开,设置百余组大型传统花灯,”大同市委一位官员回忆,“大同想通过举办灯会打造古城经典文化品牌,展示古都文化魅力。”

“这次灯会把象征大同厚重历史底蕴的古城墙与传统的赏花灯民俗文化巧妙融合,创造了‘大同灯会的独特魅力。”大同市招商局局长王成舜说。

“把现代声光电科学技术运用到古城旅游开发中,用科技再现昔日古都实景风貌,”大同市城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齐祥宇说,“以城墙为幕,上演大型3D户外投影灯光秀,营造出了让人心潮澎湃、叹为观止的璀璨灯河。”

事实上,这届灯会给大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据大同媒体报道,灯会期间,先后有40余万参观者,其中,外地游客占了三分之一。云冈景区也一反往年的冷清,游客同比增长65%,大同酒店、餐饮爆满,一床难求。

大同古都灯会的成功,令当地官员的思路豁然开朗。

“以‘灯会+模式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灯会与相关产业相融合。加速构建‘大同创造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大同市政协一位官员说,“将民俗、宗教、人文、地域等多元文化与古城相融合,让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品牌优势。唯有此,古城才能活起来,火起来。”

猜你喜欢

灯会大同市城墙
张新油画作品选
宋朝的灯会
城墙边做游戏
灯会
城墙外边
橡皮博物馆
素描静物
采煤沉陷区上“收获阳光”
残破的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