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诗词“游丝”意象分析

2016-07-13李进

学周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游丝意象诗歌

李进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甘肃高台 734300)



中国古典诗词“游丝”意象分析

李进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甘肃高台 734300)

摘要:本文选取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游丝”,分析了“游丝”这一意象中蕴含的情感:闺阁相思之愁绪、惜春伤别之感慨、无奈相思之悲情。通过对“游丝”这一普通而又意蕴丰富的意象的分析,可以更好的体味作者复杂而深沉的感情,把握作品主旨。

关键词:诗歌;意象;游丝;情感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游丝”这一意象被赋予种种情怀意绪,成为古诗词中一个常见常新的意象。

一、万丈游丝是妾心——闺阁相思之愁绪

(一)闺中少女怀春之心绪

“游丝欲堕还重上,春残日永人相望。花共燕争飞,青梅细雨枝。离愁终未解,忘了依前。拟待不寻思,则眠梦见伊。”

杜安世的《菩萨蛮》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词,作者起笔就抓住空中飘摇不定的“游丝”来大做文章。“游丝”,也就是“睛丝”“飞丝”“烟丝”,是一种虫类吐出的极细的丝缕,飘浮空气之中,如果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有时还可发现这种“游丝”在空中闪着水晶般透明的耀眼的光泽。“游丝欲堕还重上”,本很平常的景物,但在闺中少女的眼中,这一细微的事物却牵惹出潜在心底的不可名状的情怀,“游丝”一句,表面上似写景,实际却写少女的心境,一语双关。“游丝”即“相思”。少女的相思之情跟天上飘飞不定的“游丝”一样,一会儿坠落;一会儿扶摇直上。刚刚平静下来的内心,也因此卷起了重重感情的涟漪。花落春归,燕已飞回,而人却杳无归期。女子心中“离愁”与“游丝”上下呼应,把词中的景、事、情串接一起。“离愁”因有“游丝”的映衬而显得鲜明具体,“游丝”以“离愁”为内涵显得愈加充实,全词意境和谐完整。

(二)闺阁女子相思之情怀

元代散曲作家徐再思的《折桂令·春情》更是将这种闺阁女子对于恋人的相思之意,相思的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闺中女子“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那相思的病状,在浮云、飞絮、游丝的形象贴切描绘中具体可感,她病得魂不守舍,恍惚迷离。而病因则是游子远去,徒留一缕余音,天涯遥遥,只有望穿秋水地盼望。“灯半昏,月半明,夜已阑。”半明半暗的光景,如此难捱的时刻,而相思是“最难将息的。

二、当路游丝萦醉客——惜春伤别之感慨

(一)灵性惜春的“游丝”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欧阳修的《浣溪沙》一词对湖面天光水色作了传神而准确的描绘。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舟前行,词人的内心是轻快、畅适的。当游兴未尽之时留连之情顿生。游丝本无情,却“萦醉客”,想多情的网住春光,留住游人。赋予无情的游丝、啼鸟以人性的通灵,委婉含蓄之中将恋春之情流露。当“日斜归去”时,“奈何春”的叹息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留连惆怅之情以及对春光的深深眷恋。而春光使读者联想到人生的青春、爱情、理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值得去珍惜。

(二)眷恋伤别的“游丝”

在《玉楼春》一词中,“游丝”同样是有情的。“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满城春色,在离人眼中似乎也涂抹了离别的色彩,“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游丝苦苦缠绕着人不让离去,无情之物如此多情,那心中的离愁伤感又岂能掩藏得了?

(三)静逐时光的“游丝”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晏殊在《踏莎行·小径红稀》一词中也描绘了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几瓣残红,幽深繁茂,扑面杨花,都是暮春典型景色。是词人郊行所见,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炉香静逐游丝转”写闲静的室内,袅袅上升的香炉烟雾,和飘荡的游丝纠结、缭绕,逐渐融合一起,分不清孰为香烟,孰为游丝了。“愁梦”,则说明梦境与春愁有关。此时,“游丝”摇荡缥缈,时光的影子也缥缈难寻。

三、百尺游丝千里梦——无奈相思之悲情

(一)凄迷相思的无奈

“紫玉拨寒灰,心字全非。疏帘犹自隔年垂,半卷夕阳红雨入,燕子来时。回首回首碧云西,多少心期。短长亭外短长堤。百尺游丝千里梦,无限凄迷。”

纳兰与妻子“年来多在别离间”,两个人过着“长相思,极少相聚”的生活。这首《浪淘沙》纳兰转换了角色,以自己妻子的视角,以女性的口吻来写。凄冷而寂寥的氛围弥漫全词。在昏暗静寂的房间痴坐良久,凌乱的发间,长满了难以梳理的忧郁,他的离去将相聚的欢愉,从最柔最弱的音符处断离。又是草长莺飞,春燕呢喃时,希望会有来自塞上的风带来相思的絮语,凝眸关山,高楼望断,只看“短长亭外短长堤”。“百尺游丝千里梦,无限凄迷。”万千如烟如缕的痴迷和思念,都只能在一场幻美的梦中凭寄!

(二)天人永隔的悲叹

宋代欧阳修曾写道:“有人正在长生殿。暗付金钗清夜半。千秋愿。年年此会长相见。游丝百尺随风远。”纵使李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愿,也只是最终如“游丝百尺随风远”,其中又包含了人世间多少刻骨相思的无奈和悲叹!

总之,在古诗词中,“游丝”这一普通的意象却意蕴极其丰富,在不同人的眼中折射出不同的光辉,包含着不同的情感,而且常用常新,值得细细品味。

[责任编辑张景贤]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0230-16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151

猜你喜欢

游丝意象诗歌
游丝材料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机械手表摆轮游丝的设计计算
诗歌岛·八面来风
我的同学力气小若游丝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