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变

2016-07-13黄俊斌

今日海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施工队全村旅游业



驻村日记

村变

2016年4月26日小雨

在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的道路上,有曲折,有汗水,有欢笑,有失败,但我们仍在不断地探索前进。

夕阳西下,我漫步在村新硬化的道路上,回想着今天接到的消息——多扶村被评为“万宁市6个乡村旅游重点发展村”,此刻的心情,不仅仅是激动兴奋,还因为努力耕耘终于收获成果的喜悦,这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决心。

一路走着,归家的村民都热情地跟我打招呼:“黄书记还没走呢,到我家吃饭去吧?多亏了你,咱们村现在的发展越来越好了!”听着村民发自内心的话,我不禁湿了眼眶。

刚来多扶村的时候,村两委干部带着我到处转了转,熟悉村里的情况,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优美独特的自然环境。虽然这里没有华丽恢弘的现代建筑,也没有繁华奢侈的夜市生活,但这里展现的是古树苍天、碧潭如月、小道悠然静谧、村路蜿蜒盘曲,处处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带动全村发展致富”的念头就在我脑海里闪现。我把想法跟村两委班子讨论了一下,他们非常支持,召集村干部开会,就“如何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广泛征求意见,商讨发展之策。这是关乎全村发展的大事,大家都很积极投入,制订了村年度发展计划和五年发展规划,迈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第一步。

接下来,村委会把发展计划报给市委组织部,希望得到支持,并积极寻找社会关系,筹集工作经费。经过努力,我们先期争取到15万元经费用于开展卫生整治活动。半年来我和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一起上山进林,清理遗留垃圾,消除卫生死角。并制定村规民约,成立村庄保洁队,落实农户门前屋后“三包”责任制,解决了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环境整治、村庄绿化等问题,全面提升了生态环境,村民们也从周围的一草一木变化中体会到卫生清洁带来的好处,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卫生习惯。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光环境卫生整治好了还不行,基础设施建设才是关键,交通不便利,乡村旅游就发展不起来。在派出单位市委组织部牵头下,在镇委、镇政府全力支持下,累计投入资金3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级道路2.5公里,铺设彩砖巷道1公里,新建凉亭2座、旅游公厕1个,创建休闲点2个,给160户村民安装自来水管道,完成了基础设施初期建设。山根镇政府已将3亩人工湿地建设、供水供电工程、道路硬化、田洋整治、休闲点建设、交通标志牌设立等6个项目上报市政府纳入2016年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计划中。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曲折。多扶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道路上也曾遭遇重重困难。在多扶至山门村级道路建设中,施工队未提前与村委会沟通协调图纸与实际建设区域有误差的问题,导致在拓宽排水沟时挖断了村民种植在道路旁的近百棵菠萝苗,村民要求停工并给予赔偿。为防止矛盾升级,我召集两委干部分头去找施工队和村民调解矛盾,经过一番耐心协调,村民同意为了乡村事业发展不收取补偿费。经此一事,施工队加强了与村委会的联系沟通,确保了项目顺利推进。修建六连岭红色旅游道路时,由于村民蔡润清的房子地基墙体过于靠近建设规划区域,施工时会对墙体结构造成损害,如果不管不问强行施工,必将引发施工队与村民的矛盾。征询过他的意见后,我协调施工队在挖好基础设施后按照村民意愿用水泥浆对地基墙体进行加固,在可行措施内最大程度满足村民的需求、保障村民的利益。

硬件条件过关了,但要发展乡村旅游,也不能闭门造车,埋头蛮干。“操千曲而后晓意,观千剑而后识器”,我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去排溪村、大石岭村借鉴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村实际,整合现有的土地、山水、林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山根镇政府重点推出的富硒农产品为引导,串联农旅结合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采取入股、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等,想方设法带动群众创业和就业,让老百姓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在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的道路上,有曲折,有汗水,有欢笑,有失败,但我们仍在不断地探索前进。我要更加努力,带领全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带动全村经济增长,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及全村人民对我的信任。

(作者系万宁市委组织部派驻山根镇多扶村第一书记黄俊斌)

本文责编/王亦晴 邮箱/jrhnwyq@163.com

猜你喜欢

施工队全村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打造强市建设优质“施工队”
全村唯一收件人
锻造新时代管党治党的专业“施工队”
拆错房子
Beams Up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
惊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