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16-07-12柳青

考试周刊 2016年50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信息技术

柳青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常见教学手段,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因此,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提问前的设计、提问时的应变和提问后的引导三个方面,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阐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提问 有效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活动其实就是一个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而课堂提问无疑是促进学生产生疑问、进行思考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然而,在现今的信息技术课堂上,许多教师进行的课堂提问往往毫无目的、毫无技巧,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发挥出课堂提问应有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提问有效性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从提问前的设计、提问时的应变和提问后的引导这三个方面,谈谈看法。

一、提问前的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提问往往并不是因为教师的一时兴起而产生的。作为一种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手段,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常常包含在课堂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活动中,唯有遵循一定的原则,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设计,才能避免无效提问、促进有效提问的产生。

1.提问内容层次化。

课堂提问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认识新事物,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则必然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客观存在的认知规律,作为引导学生认识新事物的课堂提问必然既不能浅尝辄止,让学生唾手可得,又不能起点过高,让学生高不可攀,而需要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遵循逐步深入的原则。

教师要按教材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设计问题。课堂提问要有梯度、有层次,先易后难,由浅入深,这样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的递进方式,不仅非常容易解决问题,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纵深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同时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明确相关知识点所需要学生掌握的认知程度,设计相互关联,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引导,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提问。

在布鲁姆分类学中共有六个层次,分别是:记忆(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教师可根据学生对某一知识应达到的认知程度,联系这六个层次进行课堂提问的设计。

例如在教学《初中信息技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上册教材第一章第2节《信息获取与管理》时进行这样的课堂提问:

A.说出搜索引擎的分类。(记忆层次:学生背诵他们所记忆的内容。)

B.说出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索引搜索引擎之间的至少两个区别。(领会层次:学生阐述他们是否理解一个主题。)

C.如果要搜索有关“惠山高度”的信息,请你思考采用哪一种搜索引擎能帮助你更快地找到答案?(应用层次: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各种新的情境。)

以上这三个问题就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首先,让学生回忆最基本、只需记忆的知识点,帮助基本知识掌握较差的这一层次学生进行记忆。其次,让学生对两类搜索引擎的区别进行深入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学生就不再是简单地回忆教师所讲解的理论性知识,而是必须根据自己的使用经历或教师的操作演示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设计一个应用实例,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这种运用正需要建立在学生清晰、明确地了解两类搜索引擎之间的区别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进行。

2.提问题型多样化。

一张试卷往往包含几十道题目,这些题目的类型多种多样,而正是由于试卷中题型的丰富多样,学生才能够在1个甚至2个小时的考试过程中保持头脑灵活运转,而不至于疲劳不堪。同理,作为启发学生思维的课堂提问,如果题型单一不变,则必然会造成学生思维上的疲劳,导致学习效率大打折扣,甚至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在课堂提问活动中,教师要乐于并善于提出多种类型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填空题、选择题可以促进学生记忆;改错题、判断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图表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简答题可以培养学生组织信息的能力……教师需要明确不同题型的不同作用,有目的地设计出多种题型的课堂提问。

例如,在教学《初中信息技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上册教材第一章第2节《信息获取与管理》中的“常见文件类型”内容时,若进行“图片格式有哪些?”这样的总结性提问,则显然对刚掌握新知的学生来说难度过大。如果改用“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图片格式:jpg gif txt bmp”这样的选择题式提问,就不会让学生难以下手,符合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从而让每一位学生乐于回答,促进学生思考。同时,通过文件类型选项的多次出现,也能促使学生无意识地将常见文件类型映入脑海,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

另外,课堂提问的题型要切实地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的认知要求等因素合理选择,切不可盲目地追求课堂提问题型的多样化。

3.提问用语灵活化。

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景: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整个课堂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学生毫无反应,于是教师或指名回答或自问自答。是什么因素造成这样的情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呢?或许的确是有学生整体活跃度不高,不喜欢思考的因素存在,然而,整个课堂上难道就没有一个喜欢思考的学生吗?很多情况下,造成这样的情景产生的原因往往并不是由于学生不喜欢思考,而是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没有欲望思考。

很多时候,教师的课堂提问无法激发学生兴趣,即使是教师也会厌倦提出同样的问题,如“这个的概念是什么?”或者是“那个由哪些部分组成?”等。当学生面对这些用语生硬死板、缺乏活力的问题时,如何能够产生兴趣呢?没有了兴趣,如何能够促进他们思考呢?

课堂提问需要富有新意、富于创造,这样的提问就不再会成为学生的脑力负担,而会变成学生乐于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改变提问中的用语,从而给课堂提问带来新的活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出最基本的问题,比如,“Internet的作用是什么 ”下一步就是考虑能否摒弃常见的“……的作用”、“……的组成”等这些生硬的提问用语,找到更加新颖、更具活力、更能启发学生思维,如“想象……”、“预见……”等这些提问用语替代它们,进而形成最终的课堂提问。例如:“想象一下,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Internet,会发生怎样的情况?”或者“向偏远地区的人民介绍Internet,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电脑,更不用说知道Internet了。”

下表列出了一些课堂提问用语,这些用语都比原来仅仅是“描述”或者“列举”更能吸引学生参与教材内容的互动。

4.提问时机合理化。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的“愤”、“悱”之时,才是教师的“启”、“发”之机。过早发问,则让学生无所适从。过晚发问,则让问题变得毫无价值。因此,提问时机的选择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合理地把握提问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时机的合理选择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体现。在学生的疑惑处提问,便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问,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在教学环节的关键处提问,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思维的转折处提问,助于促进学生深思、多思。教师要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合理地选择提问时机,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提问时的应变

教学活动并不是一个静态不变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碰到的实际情况常常与自己的预设有一定差别。因此,在教学设计阶段设计好的提问还需要根据课堂对话情况、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掌握程度等因素不断调整。如果忽视具体的教学情境,机械地按照预先的设计提出问题,则无异于为了提问而提问,让课堂提问失去了应有意义。

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要根据学情,对课堂提问及时进行调整,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当学生已有认知水平较低,课堂知识掌握程度较为薄弱时,通过分解复杂问题、改变提问题型等手段,适当地降低提问的深度或广度,从而避免学生的思维受阻;当学生已有认知水平较高,课堂知识掌握程度较为扎实时,通过加深提问层次、进行追问等手段,适当地增加提问的深度或广度,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提问后的引导

提问只是一种手段,它的目的是促使学生思考,唯有经过思考,学生才能获得知识的顿悟,得到身心发展。因此,学生能够获得成长并不是依靠精心设计的提问,而是依靠精心设计的提问下的思考活动。所以说,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仅要从提出的问题本身入手,而且要着眼于提问后,对学生思考和回答活动的引导。

1.面向全体,合理选择训练方式。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发现总是那么几位“尖子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其他同学却显得无事可做。时间久了,这部分学生便渐渐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成了课堂上的旁观者和局外人,被动而机械地接受他人的观点。学生缺少了思维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果便大打折扣。因此,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室当中不应该出现“被遗忘的角落”。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层次的提问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回答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合理地选择训练方式,不要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的形式。通过指名回答的训练方式,可以给予学生思维上的压力,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坚持思考;通过学生齐答的训练方式,利于以学生带动学生,营造良好的思考氛围;通过轮流回答的训练方式,有助于利用前一位学生的回答启发其他同学,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另外,一些优秀的教师有一种做法: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本草稿本,在教师提问的时候,学生把草稿本打开,听着教师向被提问的同学所提的问题,然后各自拿起铅笔,在自己的练习本里写出简短的、主要含义的答案。根据问题的题意,经常可以把答案写成图表、示意图、详图、简明的列举等形式。每一个学生好像都在把自己的知识跟被提问到的同学的知识进行比较。这样,教师就能逐渐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进行自我检查,学生就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

在课堂上,有些教师会为了追求课堂气氛,设计大量问题,进行连珠炮式的提问。教师提出问题后,立即请学生回答,学生由于没有获得充足的思考时间,还未做好准备,因仓促导致紧张,往往无法回答或错误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课堂提问效果,而且会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如此提问往往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

“想”是提问设计的核心,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创造良好的思考环境让学生去想。即使有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很快得出了答案,也不要急着让这部分学生回答,而要等多数学生“跃跃欲试”时,再指名学生回答。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探究的时间,他们探究问题的意识、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如此提问才会变得更加高效。

3.及时评价。

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地进行评价。如果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任何评价,立即提出第二个问题,或者直接公布答案,代替学生思维,就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回答的意义,久而久之,学生将会没有激情,逐渐失去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进行及时评价意义重大。对于正确的回答,教师要毫不吝啬地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不完善的回答,教师首先要肯定其正确的一面,再指出回答中的不足,分析造成不足的原因;对于错误的回答,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改正错误。通过这些及时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期待,从而提高并长久地保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多分析、勤思考,从提问前的设计、提问时的应变和提问后的引导多个方面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既要像文科老师那样能够创设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又要像理科老师那样提高问题的逻辑性和层次性,为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美]丹东尼奥.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

[2][美]Rick Wormeli.50种教与学的总结技巧[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9.

[3]周克江.信息技术教育学[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2.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有效性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