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管理学科定位与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2016-07-12徐国栋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9期
关键词:金融学会计学课程体系

徐国栋

财务管理学科定位与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徐国栋

本文首先定义了财务管理专业的知识范畴和边界,接着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定位进行了完整的梳理,界定了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应该主要服务于企业层面的资金运作、管理和控制,最后,给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的改革建议。

财务管理;学科定位;会计学;金融学;课程体系

一、引言

财务管理专业作为财经类的热门专业之一,受到众多考生和家长的追捧。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将原来的“理财学”和“资产评估”两个本科专业归并,正式设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的工商管理学科的二级学科。这个专业从设立到现在已经将近有二十年年的发展历史,然而由于专业定位的模糊,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等问题的存在,该专业的发展困境明显,培养的学生也面临比较尴尬的境地,严重影响力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后劲。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的探讨,以期对该专业的发展能起到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知识范畴和边界

国内高校之所以存在财务管理专业定位的偏差和课程体系设置的混乱,主要是由于中国是有传统的计划经济转轨为市场经济的国家,在学科发展设计上,主要都是照搬和参照国外的“公司理财”学科的发展路径,并未严格考察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企业管理体制、金融体制的差异,制定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范畴,导致了国内高校对于该专业具体应该学习哪些知识是存在理论偏差甚至理论空白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成为该专业发展所有问题的关键。

本文认为,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服务的目标是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而非金融机构的投融资业务,因此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目前国内高校通用的《财务管理》(有的高校叫做《公司理财》)课程主要讲述上市公司的投资、融资和股利分配,内容上基本上完全照搬西方的《公司理财》(英文一般叫做《Corporate Finance》)课程,然而西方的《公司理财》课程是以西方高度成熟发达的资本市场为理论背景,讲述的是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投融资,以公司价值(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这一知识框架和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造成《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严重脱节。

中国的资本市场还非常不成熟,大部分企业和资本市场的联系也不紧密,并不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而是通过银行体系或者民间借贷来融资。另外中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大部分工作也并不是所谓的资本市场投融资,而是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投资项目评估、财务分析、纳税筹划、现金流管理等等。现行的《财务管理》面向的大型的上市公司,而中国90%的企业为中小型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运作方法并不适合于这些中小企业。

总而言之,目前国内的财务管理专业照搬了西方金融系下属的公司金融(即公司理财)的课程体系,实际上变成了微观金融学,然而财务管理的实务主要面向的是中国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这客观上造成了目前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的严重脱节,需要对财务管理的知识范畴进行重新的架构。

三、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定位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差异

财务管理专业在中国仍然属于新兴的专业学科,由于中国整体的经济体制仍然处于计划向市场转轨的体制当中,有计划经济的影子,又有市场经济的影响,中西思想交汇混杂,造成不同的学校在设置财务管理专业时,对其学科定位存在很大的分歧和差异。纵观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各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存在和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的重合和模糊,而区分财务管理专业定位和这些专业的差异界限,成为推进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主要出发点。

(一)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学专业定位的差异

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学专业统一设置在会计系,至于两个专业专业课程的设置也高度雷同,造成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变成了挂了“财务管理”名头的会计学学生。传统的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税法。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也是这些课程,只不过将部分课程(如高级财务会计)改为选修课,然后添加进一两门所谓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如高级财务管理学)。两个专业的学生所学知识几乎完全一样,这种状况的出现严重阻碍了财务管理学科的发展。

从理论上来说,会计学和财务管理是属于不同的学科专业,其学科定位、思维方法、职务定位等都有相当大的差异。本文认为,会计学和财务管理这两门学科的主要差异体现在:

第一,会计学着重于记录“过去”,主要是通过会计报表这种专业工具对企业过去的经营活动进行统一化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责是决策“未来”,主要是帮助企业的投资人(股东,或者老板)对企业未来(明天、下个月、下个季度、明年)的财务事项做出与计划、预测、决策与控制,进而帮助公司赚取最大化的利润。简单来说,会计是面向“过去”的,财务管理是面向“未来”的,从时间维度上,这两者有着非常明确的分工和界限。

第二,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外部,为了保证可比性,会计核算讲究“标准化”、“统一化”。由于会计是对过去的记录,如果过去发生了同样的事件,不同的企业必须按照财务部统一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该事项进行标准化的处理,即会计核算的结果必须是一样的,通过国家的强制性的规范来保证不同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然而财务管理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每个企业在进行自身的财务决策的时候,没有必要按照统一的规定去进行计划、预测、决策和控制,可以有自身独特的管理方法和决策准则,因此财务管理一般没有统一的规范来制约。简单来说,会计强调统一化、标准化,财务管理强调个性化、非标准化。

第三,会计的思维模式强调谨慎、细致。由于会计着重可靠地反应过去,受标准化准则的制约,因此在思维模式上更加强调谨慎性原则,以防止过高地估计过去的利润;然而财务管理在思维模式上更加强调权衡原则,讲究风险与收益的权衡,时间价值的权衡,可以在权衡的前提下适度冒险来获得未来可能的收益。

第四,由于前述三点的差异,会计学专业的主要内容应该围绕着会计核算和会计准则出发,讲解如何理解会计准则的前提下进行如实可靠地会计核算,以反映过去的经营业绩;然而财务管理专业的主要内容应该围绕着未来的管理行为,即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而展开,讲解如何应用现代的管理方法进行企业的财务决策。

(二)财务管理专业和金融学专业定位的差异

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非常重视金融学素养的培养,大部分课程都是有关金融和投资的知识,本质上已经变成了金融学的分支专业(即公司金融或者微观金融学),财务管理专业已经脱离了企业财务的本质,研究的是金融机构的投融资管理,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一些高层次的高校当中(比如大部分985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这种专业设置由于没有看清财务管理的本质属性,同样不利于财务管理专业的长远发展。

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来说,财务管理专业和金融学专业具有不同的学科属性,差异是比较明显的:

第一,两者的培养目标是有差别的。从国家层面(教育部)上来说,专业培养目标的规定对于两者的区别并未做明确界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全国高校对于两者定位上的混乱。这种混乱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政策背景渊源。财务管理培养的目标应该是企业层面的财务运作和管理人才,而金融学培养的应该是金融机构层面的投融资管理人才,严格来说,两者的界限是比较清楚的。

第二,东西方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发展阶段、政策环境的差异,对于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两个专业的内涵和外延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最典型的如美国),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即需要学习财务会计核算的知识(相当于中国的“会计学”),也需要学习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决策的知识(相当于中国的“财务管理”)。同时西方的资本市场非常发达,因此需要专门研究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学科,西方统一叫做Finance(一般翻译为“金融学”),在金融学专业下,一般会有两个方向,即投资学(Investment)和公司财务(Corporate Finance),投资学一般学习的重点是资本市场的证券投资,主要课程包括投资组合管理、投资学、权益证券估值、固定收益证券、衍生金融工具、金融工程等。而公司财务学习的重点则是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投融资管理,主要课程包括投资银行学、公司兼并与收购、风险管理、资本预算等课程。就职业选择而言,投资学和公司财务的就业方向非常接近,基本上都是以金融机构为主,很少会去企业里面。差别在于投资学方向主要从事的是证券投资业务,公司财务方向主要从事的是投资银行业务(帮助企业发行股票、债券、收购兼并、财务顾问等业务;由此可见国内对于Corporate Finance,也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其本质含义应该为公司金融,属于金融学的分支,即帮助公司获得融资,为公司提供金融服务,而作为舶来品翻译到了国内,却摇身一变变成了中国的企业“财务管理”,变成了研究企业的财务行为的学科。由此可见照搬西方的教育缺失存在很大的陷阱!)然而中国传统的金融学主要研究的是宏观的金融管理和金融政策的指定(比如央行的货币政策的指定,利率的决定、汇率的决定、货币供应量的估算等),在西方国家一般是归入经济学(Economics)范畴,在经济学的框架下研究宏观金融管理。

第三,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进程很快,然而高等教育尤其是财经类高等教育的改革一直进展较为缓慢。八十年代以前的时候,会计学专业一般都放在经济系或者经济学院,研究的是会计核算和财政框架下的国有企业业绩评价。当时并不存在财务管理专业,因为当时的企业基本上全部都是国有企业,企业的资金运作、分配基本上全部由国家行政命令制定,企业财务一般只需要完成核算职能(会计),不需要进行投融资管理(财务管理)。当时的金融学研究的是宏观金融,即货币、利率等宏观金融政策的制定。九十年代之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国政府逐渐意识到了金融对于经济的强大支撑作用,开始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成立了上交所和深交所,企业也开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从财务上来说,企业需要自己解决资金的需求,安排资金的运作与分配(国家由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调控),客观上企业的财务既需要会计核算的职能,也产生了资金管理的需求(财务管理的职能)。伴随着经济的变革,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逐渐在发生变化(当然远远称不上“变革”)。大部分高校的经济学院划分为经济学院(研究宏观经济为主)和管理学院(研究微观企业管理为主),会计学一般都并入管理学院,而金融学一般会划归经济学院。1998年之后,单独创设了财务管理专业,一般也划入管理学院(而且一般会放在会计系下统一管理)。由于同时开设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因此对于这两个专业的定位存在高度的重合,学科定位也是高度重合的,对此我们上面已经分析过。同时金融学划入经济学院,因此仍然偏重的是宏观金融管理,即使后来引入了很多微观金融(如投资学、投资银行学等)的内容,其仍然是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讲解投融资运作,并未体现和企业融资结合的微观金融的本质属性。这客观造成了中国目前的财经高等教育司缺乏专门研究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微观金融学科(相当于西方的Corporate Finance)。这一尴尬的学科分类造成了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定位的偏差,要么把财务管理办成了会计学专业,要么把财务管理办成了金融学(微观金融)。

第四,本文认为,财务管理并不等同于微观金融,而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专业。财务管理的重心研究是企业的资金的运作、管理和控制(不仅仅是融资),对象和主体是一个企业,从资金的角度来说,研究的是实体资本的运作(资金从投入企业开始、采购、生产、销售、回款、分配、再投资的一个循环);然而微观金融(Corporate Finance)严格来说属于金融学的分支,研究的重点是金融机构如何帮助企业去融资,主体是金融机构(如投行),对象是企业的融资行为,从资金的角度来说,研究的是虚拟资本的运作(如何对一个企业进行估值、债权估值、股权估值、IPO等)。国内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变成了微观金融,这种做法是有待商榷的。

四、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围绕着企业的资金运作和管理为核心展开,既区分于会计学专业,又何金融学专业有着本质的不同,培养的是企业层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系统的改革。

(一)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一般包括英语、计算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统计学原理、宏微观经济学等,为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专业主干课程(或者称之为“专业必修课”)

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应该围绕大部分企业共同的、共性的业务而展开,本文认为可以包括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学、投资项目评估、全面预算管理、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税法与纳税筹划、财务报表分析、内部控制、金融市场学等课程,让学生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大部分业务做到熟悉甚至精通。

(三)专业选修课(或者称之为“专业方向课”)

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主要满足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根据个人未来的职业定位,倾向性地选择一些和未来的职业相关的课程,比如倾向于去企业从事财务工作,可以选择高级会计学、审计学、税务会计、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等课程,倾向于去金融机构的,可以选择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学、投资银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保险学、公司并购等课程。

课题名称:

本文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2015J03),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15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胡玉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学科建设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7(02):48-52.

[2]李心合.财务管理学的困境与出路[J].会计研究,2006(07):45-51.

[3]王化成,佟岩,卢闯,刘亭立,黎来芳.关于开展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若干建议[J],会计研究,2006(08):29-36.

[4]韦德洪,杨海燕.论中国特色财务管理学科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32-35.

[5]张先治.会计学与财务学学科定位研究[D].财会通讯,2013(03):6-10.

[6]张玉明.财务管理学科的改革:构建财务金融学科的设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7(07):52-55.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猜你喜欢

金融学会计学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金融学的“宏微观裂痕”与制度金融学研究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2016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