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议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完善策略

2016-07-12高霞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9期
关键词:规范事业单位部门

高霞

试议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完善策略

高霞

近年来,要求事业单位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多,国家也开始重视事业单位改革这一要务,众多专业人士将研究方向转向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体系。除此之外,财政部出台了新的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因此,在新的大环境下,事业单位需转变财务控制理念,进一步完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对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相关方面进行改善。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完善途径

一、前言

近年来,国家开始逐步深入地实施事业单位的改革,公众对此的关注度也日益增高,他们开始积极发挥其社会监督的作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展现在大众眼前,如预算执行力度不够强,导致出现挪用资金的情况,以及内部审计机制不够健全,没有深入探究本单位在财务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徇私舞弊现象也时有发生,更加引发大众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质疑。财政部于2012年11月正式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并从2014年1月1日起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范围内全面有效实施,此规范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行为,促使其改善内控方面的缺陷,从而有利于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人民政府。但是,事业单位必须考虑以下问题:如何透彻理解内控规范的要求,并将其与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结合,如何完善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管理,保证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二、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内部财务控制理念已与时代脱节

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是当今时代的社会管理创新要求之一。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觉得事业单位只是政府机构的一部分,因为会有固定的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也还没有针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建立起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财政拨款和事业性收费。因此,这也决定了事业单位对分配资源的方式,即按照投入式预算来分配资源,该模式容易受突发因素的影响,比较适合在稳定的经济环境下运行,而当今经济情况复杂多变,该模式显然不利于应对突发因素的影响。

2.审计机制不完善

(1)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首先,事业单位内部责任分配不够科学。根据相关规定,单位内部监督需与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保持一致,这两个方面不能交叉,分工必须明确且由不同的人员进行负责。而在实际情况中,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与内部控制人员采用会出项重叠的现象。其次,对部门认识存在偏差。正式因为对内部责任缺乏科学认识,才会对部门认识出现偏差。部分人认为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内控建设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然而他们没有考虑到这样做会使得负责内控建设的人容易因此懈怠,因为内部控制建设完善与否,均由本部门进行评价,就没有必要过于严格。

(2)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没有很好地执行工作任务。有些事业单位安排本单位财务人员兼任内审人员,在内部审计过程中,不利于发现、解决内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内审时,审计工作没有进行到位。内部审计人员主要对本单位的收支状况进行审查,而对于一些也能反映内控问题的环节,如单位内部各部门日常开支以及物资采购等方面,没能严格按照审计工作要求执行审计。再者,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也会影响审计工作的完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备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方能发现内部财务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而有些审计人员缺乏实操业务能力,又没有进一步加强对新规新要求的学习,因此往往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需要。

3.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预算力度不强

首先,预算编制不科学。单位会计进行年度预算方案的编制工作,只是根据各种财务数据所反馈出的信息进行编制,没能向各个部门进行调查,以了解各部门的需求,从而更好地编制出科学的预算。其次,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过于单一,简单地用基数加增长的预算方法确定支出,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支出分配进行调整。最后,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指定跟踪反馈制,对实际支出跟预算的偏差进行及时反馈,而是为求方便,在出现超支的情况时,对预算进行调整。同时,事业单位也缺乏有力的惩罚机制,对于预算超支的行为没能予以适当的责惩,不利于内控制度的建设。

三、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完善策略

1.明确事业单位的使命和财务管理的目标

事业单位的管理层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明确单位的目标。我国事业单位的主要宗旨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资金资源的分配使用,保证资金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达到其最高利用效率。由于财务管理最终是为了实现单位的总体目标,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需与总体目标保持一致。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分为两个方面,实现单位目标使命和使单位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保证资金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实现效用最大化。具体要求为:在财务管理方面,事业单位要开始面向社会筹集资源,以保证有足够的资源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做好内控,控制投入产出,及时做好反馈,尽量防止资金挪用与浪费现象的发生。

2.完善审计监控机制

首先,必须从思想上端正态度。需明确对对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认识,管理层方面需认识到,内部控制与内部监督为不相容职能部门,必须安排不同人员分别执行,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与内控建设部门。其次,内部审计在工作前需先明确审计规范要求,抓好审计过程的每一环节。同时,事业单位的审计需由传统财务审计转向效益审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审计的重点应该转向对组织和部门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如此方能对单位的活动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从而有利于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3.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管理

第一,科学地编制预算方案。预算编制人员需要广泛进行数据搜集,对从单位不同部门收集回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初步预算框架。再安排专员对各部门上年实际开支进行询问了解,并收集本年度各部门的支出需求。根据各部门的预计支出需求,进一步修正预算方案,保证满足各部门日常政策运作的开支需求以及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第二,严格把控预算执行状况。事业单位应制定跟踪反馈制,对实际支出跟预算的偏差进行及时反馈,及时对经济行为进行调整,保证按照预算计划执行,避免出现超支状况。此外,事业单位还需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奖惩机制,对预算执行过程每一环节涉及的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评估,根据实际状况及时提出告诫,避免小问题的扩大化。

综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需要适应现代科学经济的发展,进行相应的改革,因此,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也随之不断进行完善。事业单位需要熟悉明确相关内控规范的要求,完善本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使其内部运行符合内控规范的要求,从而在整体上改善事业单位的管理。然而,完善的过程是艰辛的,要彻底解决之前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需要国家支持、单位落实以及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

[1]张李.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监督机制的完善与创新研究[J].新经济,2016(08):28.

[2]何帅,张焰朝,杨宁霞.我国农业事业单位财务综合效益评价方法浅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8):148-149.

(作者单位:海阳市财政局)

猜你喜欢

规范事业单位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