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在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分析

2016-07-12丁友彬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疗效

丁友彬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1)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在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分析

丁友彬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1)

【摘要】目的 分析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在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94例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予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对照组予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颅内压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59.57%显著高于对照组29.79%,术后1、3、7 d的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急性脑膨出和切口疝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可以显著减轻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降低其并发症概率并减少致残、致死事件,因此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关键词】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疗效

对冲性颅脑损伤发病率呈增加趋势,病情严重者常合并挫裂伤、脑水肿和颅内血肿甚至引发脑疝,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为探索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回顾94例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并对其应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效果予以比较,报道如下。

表1 两组颅内压比较(±s,n=47,mm Hg)

表1 两组颅内压比较(±s,n=47,mm Hg)

注:本组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术前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7 d观察组 44.68±5.79 23.18±2.76*#18.64±2.70*#15.26±2.23*#对照组 44.52±5.31 30.94±3.15* 27.73±3.59* 24.07±3.8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4例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7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5∶22,年龄18~65岁,平均(41.50±1.26)岁,其中35例交通意外伤,12例高处坠落伤;对照组男女比例26∶21,年龄19~67岁,平均(43.02±1.95)岁,37例交通意外伤,10例高处坠落伤。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选择颅内压较高侧开始去骨瓣减压,切口于颧弓上耳屏至顶部正中线,然后沿着正中线向前达患者额部发际,骨窗则前抵额极、后至乳突,范围控制在12 cm×10 cm~14 cm×12 cm;两侧骨瓣尽量达至颅中窝底,对侧骨瓣大小可以患者脑部受伤和颅内压升高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进行调整,彻底清除血肿和坏死组织,减张缝合硬脑膜[2]。对照组:行常规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术,骨窗范围控制在12 cm×12 cm,快速降低患者颅内压并清除血肿和坏死组织。术后对全部患者进行降压、降糖,并予以利尿、脱水药物,针对长时间昏迷者行常规亚低温治疗,必要时可切开气管以保证通气顺畅。

1.3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临床疗效:恢复正常生活为良好,残疾但可独立生活为轻度残疾,意识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为重度残疾,仅有睁眼等最小反应为植物生存,死亡,总有效=恢复良好+轻度残疾[3]。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颅内压变化,并统计患者并发症(急性脑膨出、切口疝)情况。

1.4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或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15例(31.91%)恢复良好、13例(27.66%)轻度残疾、9例(19.15%)重度残疾、3例(6.38%)植物生存、7例(14.89%)死亡,总有效28例(59.57%);对照组6例(12.77%)恢复良好、8例(17.02%)轻度残疾、10例(21.28%)重度残疾、4例(8.51%)植物生存、19例(40.43%)死亡,总有效14例(29.79%);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颅内压比较:观察组术后1、3、7 d的颅内压均低于术前,且低于对照组术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共报告4例(8.51%)急性脑膨出、8例(17.02%)切口疝,少于对照组的20例(42.55%)、22例(46.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发病机制是患者颞侧或者头颅枕顶出现减速伤,同时与前中颅底发生相对运动,最终导致脑组织形成挫伤或出血[4]。此次研究主要从临床疗效、颅内压变化及并发症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在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日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临床治疗过程中,重型颅脑损伤是以、清创、抗感染、紧急抢救、纠正休克等手术措施为主要原则[5]。根据本次研究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共报告15例恢复良好,明显比对照组的6例多,由此可知: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对于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优于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术。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虽然能够通过控制骨窗位置和面积实现快速降低患者颅内压的目的,但手术中剪开硬脑膜、清除脑血肿时,颅内压的突然变化易导致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造成脑组织发生二次损伤,因而影响治疗效果[6]。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的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可以根据患者脑组织两侧的实际受压、损伤和水肿情况,选择单侧行大骨瓣减压或者小骨瓣减压,从而避免脑中线移位,尽量消除脑组织两侧的颅内差值,减少致残、致死事件[7]。

本次研究数据还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3、7 d的颅内压水平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与巩勇获得的文献研究成果具有一致性,得以进一步证实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应用于治疗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具备可行性、有效性[8]。考虑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在于:及早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有助于减轻患者脑血管压力,及时向脑部供氧、供血,以避免脑组织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缓解颅内高压;清除血肿和坏死组织等措施,亦有助于改善患者脑脊液微循环,促使脑部血液回流[9]。另外根据本研究结果,患者术后出现急性脑膨出、切口疝等并发症的概率较大,但观察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提示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能够有效减少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事件。推测其主要是因为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术降压效果不足,致使患者脑组织长时间处于受压状态,进而加大脑疝风险,引起多种并发症。由于受环境、时间等多种因素限制,本研究结果以及不同患者的具体死亡原因,有待进一步验证和探讨。

综上所述,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应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的效果良好,可以快速降低患者颅内压、有效减少并发症概率,进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喻安孝,李毅,刘慧芝.颅脑损伤致死的法医学分析[J].重庆医学,2013,27(42):3326-3327.

[2] 陶英群,李智勇,许峰,等.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方式选择与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导报,2013,28(10):37-39.

[3] 闻亮,张佑迁,蒋为,等.高龄对冲性额叶挫裂伤伴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微创治疗[J].山西医药杂志,2013,20(42):1138-1139.

[4] 刘骞.手术方法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探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5,3(42):81-83.

[5] 陈子才.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颅脑损伤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6(29):963-964.

[6] 雷尚国,黄国涛,孟庆锋,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9(16):31-33.

[7] 刘瑞太,潘福茂,王建国,等.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4,9(16):1210-1211.

[8] 巩勇.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3(8):112-113.

[9] 张玉强,孙鹏,边剑平.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方法探讨[J].山东医药,2012,21(52):79-80.

[10] 曾文.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联合外侧裂池打开引流治疗额颞顶部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28(10): 994-996.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122-02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痈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