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文化标识之布韵流芳

2016-07-12龚灵达

云南画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织锦手工艺品蜡染

龚灵达

一直以来,布艺在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作为金、木、土、石、布“五韵”盛景之一的布韵文化,包括彝族、苗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布依族、傣族、景颇族、纳西族、壮族、基诺族等多民族刺绣以及扎染、蜡染、织锦等布类工艺品。涵盖了织锦、扎染、蜡染、布扎、刺绣等多种类型的以布为主要材质,或者原料的工艺技术及其生产制作的产品,在一代一代能工巧匠的传承中绘就了独具魅力的布韵文化。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数不清的民族支系相互融合后,形成独特的布艺文化,而这种文化又通过她们的服饰、刺绣、染织工艺等灵活表现出来,独具特色,有的手工技艺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石林彝族撒尼人的刺绣,取胜于色彩鲜艳、绣工精美、形态逼真、产品类型多样等。大理白族扎染技术显示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1000多种纹样是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缩影,折射出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与各种工艺技术一起构成富有魅力的织染文化。2006年,大理扎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蜡染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代,艺术成品在整个染织美术界都享有盛名。古时候人们把蜡染称为蜡缬,简单地说就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这就是蜡染。在2006年5月20日,蜡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锦就是傣族人的织锦,织锦是中国技术水平最高的丝织物,用彩色的金缕线织成各种花纹的织品,织锦因此而得名。在2008年6月7日,傣族织锦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着丰富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底蕴的云岭大地,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遍地开花,云南民族手工艺品凝聚着民族文化精髓,手工艺品不仅在国内销售势头良好,在国外市场中也独树旗帜,同时,云南民族手工艺品也把民族文化推出去,走出国门,惊艳西方客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国内市场上,由于布艺品轻巧精致、便于携带,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加之小手工艺品表现形式多样、价格高低不同,如围巾、钱包、家居用品等布艺产品,还兼具了实用功能与美观性、纪念意义。在旅游消费市场上是最能够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需要的文化商品,在同样的市场上,布艺品被接受、青睐的程度较之其他工艺品更高,市场适应性也更强。

在2014年11月29日,世界最大规模的手工艺品展——意大利米兰国际手工艺品销售展上,来自石林阿着底的刺绣惊艳了西方客商,这一有着彝族撒尼人血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强大的市场魅力,斩获200多万欧元订单。

布韵文化不仅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奇葩,更是独树一帜的云南民族文化标识,云岭大地上,致力于弘扬云南民族文化的企业和人士,一直在为创新发展布韵文化而不懈努力。昆明憨夯民间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以创新发展布韵文化为已任的企业。公司以生产中国56个民族工艺娃娃、手工艺包为主,手工布艺花卉等民间手工艺品为辅的生产企业。且有一半以上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香港、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公司生产的憨夯牌民族工艺娃是同类产品的第一品牌。昆明憨夯民间手工艺依托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提出了“民族的时尚的也是世界的”设计理念,把民族文化的元素和现代时尚的元素相结合,使民族元素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从2009年起,昆明憨夯民间工艺品有限公司被国家商务部、文化部等部委连续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外交部还将公司生产的民族娃娃系列产品定为外交国礼。

云南工艺品金、木、土、石、布 “五韵”盛景之布韵,做工精美,色彩艳丽,把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充分表现出来,随着民族布艺品畅销国内外,布韵也把云南民族文化传播出去,布韵不仅起到了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的重要作用,还开创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新优势。

猜你喜欢

织锦手工艺品蜡染
苗山深处蜡染忙
蜡染的纹饰探讨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丹寨蜡染千年
传承
精品意识是手工艺品价值的基础
神奇的东方艺术之花
卖手工艺品
12
终朝采蓝 不盈一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