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演员在舞台上的真实信念
——“我就是”

2016-07-12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学院476000

大众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信念想象力舞台

郭 琳 (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学院 476000)

论演员在舞台上的真实信念
——“我就是”

郭 琳 (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学院 476000)

演员通过想象力在舞台上获得真实感和信念,进入“我就是”——我存在着、我生活着、我和角色有同样地感觉、思想与创作状态。在此过程中,真实和信念并存,带动了体验和创作,两者相互作用。演员借助即符合真实与逻辑,又符合艺术规律的丰富想象力的手段,克服与角色之间存在差异这一客观困难,假定出人物所特有的气质、神态、语气、动作以及性格特征,用强烈的信念感帮助自己深入角色,赋予角色鲜明的性格色彩,继而完成“我就是”。

“我就是”;真实;信念;想象力

一、何为“我就是”

“我就是”意味着我把自己放在虚构情境的中心,“我就是”是演员在舞台创作时所能幻想到的最高境界,即演员在舞台上达到“我存在着,我生活着,我和角色同样地在感觉和思想”1这一状态。

二、“我就是”与客观存在的冲突

曾经看过一本以访谈录的形式真实记载一些边缘人群独特思维及生活的书,其中有一章讲述一个长达十几年模仿别人的女精神病患者。在时清醒时模糊的意识中她由知道每个人眼中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便开始好奇别人眼中的世界,于是时常通过对别人的观察和模仿,想了解被模仿者的心态,进而学会用对方的眼光看待事物,甚至在一些时候可以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仿佛真真切切的成为了对方。看到这里颇受触动。因为我们每个意识正常的人从出生就被周围环境或影响或灌输着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越长大每个人的主观意识便会越强烈、日常生活中更不会时时去模仿谁直至变为谁。

正是因了每个人的不同,女病患把自己变成一个个被模仿者便让周围的人们感到极其突兀和怪异,更令人们陷入一种恐惧中,最后将其送入精神病院。也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个体的不同,身为演员,在舞台创作中真切地变成角色人物时,更有了一定的困难。

三、如何达到 “我就是”

(一)合理的想象是达到“我就是”的条件

如果说前面所提到的女精神病患的行为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特殊个例,那么这种行为倘若被搬到任何一名演员身上,单靠模仿或许会在表演上会有一定的效果。然而,在戏剧舞台上单纯依靠生搬硬套模仿现实中的人物的方法不会获得成功的。舞台剧中的故事、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原型,但演员毕竟不能每次都去找出所谓的原型,然后通过观察、模仿再去演绎角色。充分发挥想象从而发掘出角色本质的东西,继而处在角色的立场上去思考、判断、给出反应,彻底置身于想象之中,最终才能做到与角色融为一体。

在一次看电视专访时一位国内知名演员在讲述其接触表演伊始上课时的情景,她说老师们会在表演课堂上让学生们做很多想象力练习。例如:想象在炎炎的夏季,学生们在教室里行走,边走边勾勒出一幅“冬天凛冽的北方狠狠地吹进你的脖子、衣缝,你走在结了一层厚厚的冰的河面上,还没走到河中心,你很怕这冰承受不住你的重量,小心翼翼但又急于穿过河,到达对面那座看似非常温暖的小木屋里……”的画面。夏季跟冬天和北风完全没有关联,只能结合脑海中曾经积攒下来的对冬天、冰层的印象,合理的去联想自己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之中。于是会下意识的把脖子和手往衣服里缩了又缩、小心翼翼的往前挪步、心里想着对岸温暖的小木屋……想到这些会不禁尝试着加快脚步,看着脚下的地板,想象它们是不知厚薄而又危险的冰层,所以每一步又会多了几分犹豫。就这样,在燥热的教室里,体验了一把严冬顺利渡过冰河而最终到了小木屋门前的快乐和轻松时,自己便会不由自主深深松口气。因为当时是把自己真的活在了想象的情境之中,因而所做的一切看似都是真实的,自然也就变成了那个真正要过冰河的人。由此,合理的想象是达成真实信念的基础,也是做到“我就是”的重要条件。

(二)真实信念是达到“我就是”的重要因素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在实际生活中,真实就是确实的存在,人们确定知道的东西。”2。当我们真的相信了,才能在舞台上真听、真看、真感觉,一切才能舒服而自然的进行,创作和体验才能开始。我们对实在的现实,实在的真实并不会有怀疑。但身为演员,要有对创造性的假使,也就是虚构的、想象的真实同样真挚地去相信的能力,并且要比相信真实更加着迷和笃定。

实际生活中本身就是实在的真实。然而到了舞台上,我们存在于假使和感受到的规定情境下,没有了那种现实,只能依靠信念感去相信我们所创造出来的这个舞台空间,才能达到真实。“我们处在舞台上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充满着一种信念,即相信所体验到的情感的真实和所进行着的动作的真实”3。我们的角色是依靠情感和动作而存在,所以,时刻充满着真实和信念,才能毫不虚心地认定“我就是”,才能真实而自然的在舞台上进行体验和创作。

以话剧《妇女代表》里的有着传统封建思想的农村老太太和《我在天堂等你》中的老年白雪梅这两个角色为例。同样都是耄耋之年的老妇人,人物性格、生活环境等也各异,但在演绎前首先都要对人物进行一次透彻的分析,从成长环境、生活的年代、到外形体态、习惯动作、再到思想、动机,然后尝试着跳进设定的人物里去,和她们融为一体,变成农村老太太和老年白雪梅。

剧情需要哭戏时,应把自己放在规定情境中,并相信身为角色所经历的东西,最终是可以在舞台上任意挥洒真实的泪水。《我在天堂等你》有这样一幕剧情:老年白雪梅的丈夫刚刚去世,她故作淡定支开儿女,独自在灵柩前环顾住了一辈子的家,回想起丈夫在世的种种情形,也意识到他永远离开自己了,这时的表演应是演员边悲伤的泪流满面,边转身面向观众独白。演员在表演时应摒弃所有杂念,在真实与信念的依托下坚定“我就是”,我就是白雪梅,真真切切地相信这是我自己的家,眼前是已生死相隔的挚爱的丈夫,我已经72岁了,我的名字叫做白雪梅。那么接下来的一切动作都会自然而然的往下发展,不会刻意去设计,更不会刻意去表演。把自己置入其中,那一刻,并不是信念造就了真实,而是真实把信念推至一个不倒的平台,让信念像没有阻力和动力的外力作用,一直保持匀速运动一样,使舞台上的真实自然地进行。

(三)想象力和真实信念并存

我们知道,真实会造成信念,两者结合在一起最能激起情绪记忆,真实信念——“我就是”的状态就是通过它们共同的努力建立起来的。处在这种状态中,演员可以感觉到自己是真正存在于舞台上的,而且自己有理由和权利在那里生活和动作。

在《四世同堂》这部话剧里演员在表演时需要把自己从21世纪搬回到想象中的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北京小羊圈胡同里而成为他们想象中的生活中的人物。舞台上已经看不见自己本身,看不见台下21世纪的观众,就像真正的抗日战争爆发时期,自己真正参与这种生活,在内心里对那个时期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有所反应。祁老人曾孙小妞妞在日本投降前夕被活活饿死在父亲怀里时,父亲和母亲悲痛欲绝,无力地瘫坐在地上。理性会告诉我们,饰演小妞妞的演员只是在演戏,但正是演员坚信自己所想象的情境,才能把舞台上的真实传递给观众,使我们也相信小妞妞真的饿死了,使观众也为之心痛。

四、想象力和信念感的培养

一些成功的演员真正打动观众有时靠的不是纯熟的演技,而是真实。这些都是可以在后天培养的,或者说,先天虽具优势,但后天不加以训练,很难驾驭得恰到好处,否则会像仲永一样,天赋最终消逝在时间里。一名优秀的演员,不仅需要这种天赋,也需要不停的练习以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从而达到驾轻就熟的境界。

(一)提高观察能力

合理的想象是建立在真实之上的,没有真实作为依据,天马行空的乱想就如同空中楼阁失去了根基。因此,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忆,积攒一些生活里的真实片段,在需要时借以发挥。

(二)虚心学习

日常应多讨论在表演中的迷茫和顿悟,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也耐心去听别人的感受,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不懂的地方也可以翻阅戏剧大师们的著作去寻找答案,或者去找老师寻求帮助。

(三)适当的联想练习

想象力有时候不是教出来,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在生活中多加练习。例如在读一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书时,剩下三分之一先不要看,试着自己给它安排一个结局;想象生活中一些东西某一天被精灵亲吻,突然有了生命,它们会是怎样的性格、怎样的声音、会跟你发生怎样的故事;再如,未完成的美梦或者噩梦,在脑海中将它们继续下去……

(四)无实物练习

活在假定的情境中,通过真挚的相信,使交流和行动真实自然、富有感染力,从而达到“我就是”的状态。在此状态之下,演员的心灵和形体器官才会正常地按照人的天性的一切法则,不顾当众创作的不正常条件,完全像在真实生活中一样在舞台上活动起来。

通过一系列真实信念和想象力的练习,使演员逐渐学会克服与角色的距离,与其所扮演的角色合二为一,赋予角色以鲜活的性格色彩和个性特征,使“我就是”这一状态始终贯穿在舞台之中。

注释:

1.(苏联)玛•阿•弗烈齐阿诺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精华[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103.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216.

3.彭万荣.表演辞典[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01.

郭琳,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音乐教学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信念想象力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为了信念
看见你的想象力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发光的信念
围墙的信念
想象力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