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唐诗》中唐代胡服的发展与款式探究

2016-07-12刘丽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15期
关键词:全唐诗款式发展

刘丽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全唐诗》中唐代胡服的发展与款式探究

刘丽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摘要:文章从《全唐诗》中的胡服描写入手,探讨胡服在唐代的盛行情况及原因,分析唐代胡服的款式,特别是别具异彩的唐代女子着胡服的款式,体现唐代兼收并蓄、开放独特的文化特色。

关键词:全唐诗;胡服;发展;款式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全唐诗》服饰图考,立项号:2014413。

唐代政治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宽松,民族融合,胡风盛行,《全唐诗》中出现多处胡服描述,体现出唐代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色。

一、胡服在唐代的盛行概况

胡服是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后亦泛称外族的服饰。其制式一般为短衣、长裤、革靴,衣型合身,便于骑射,史称“胡服”,与当时中原地区宽衣博带的汉族服饰不同。

伴随着唐代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异族文化为兼收并蓄的唐代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唐人着胡服,不仅指少数民族的服饰,还有大量的异国之服。开放的唐代长安除了汉族人、龟兹人、南诏人、回纥人之外,还有大量外国人如新罗、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广泛的文化交流促进了胡服当时在中原地区的流行。胡服盛行的主要体现:

1、唐代女子着胡服者很多

唐代女子崇尚胡服,在很大程度上和胡舞的流行有关。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法曲》(第419卷):“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反应了当时胡服的盛行。

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把唐代妇女胡服分为前期和后期,并总结出了两个时期的特征。他说,唐初至开元间是前期,主要特征是戴着金锦浑脱帽,穿着翻领小袖衫,或是男子的圆领衫,系着钿镂的绦带,穿着条纹间道锦捲边的小口袴,透空的软锦靴。一部分妇女的发髻上耸好像俊鹘展翅,用黄星点额头,两颊边有两个月牙的样子,或是在嘴角酒窝间,加上两小点胭脂。元和时期属于后期,主要特征是蛮鬟椎髻,乌膏注唇,赭黄涂脸,眉毛化成细细的八字。前期的表现,活泼健康,后期的表现,近似一种病态。①

2、唐代胡服引入官服制度

胡服自唐代以前已进入中原,但确是在唐代盛极一时,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均着胡服,如“袴褶”在唐代的广泛使用。“袴褶”,《晋书·與服志》载:袴褶之制,未详所起。近世凡车架亲戎,中外戒严服之。”上穿褶,下着裤。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描述:“袴褶的基本样式,必包括大、小袖子长可齐膝的衫或袄,膝部加缚的大小口袴。而于上身衫子内(或外)加罩两裆。”②唐代将胡服引入官服制度,《新唐书·礼乐志》中表明皇帝、官员服袴褶:“皇帝若服翼善冠、袴褶,则京官袴褶,朝集使公服。”其中还记载了随从武官服袴褶:“亲王卤簿。有清道六人为三重,武弁、朱衣、革带。次弩一,执者平巾帻、绯袴褶,骑。次青衣十二人,平巾青帻,青布袴褶,执青布仗袋,分左右。”在《新唐书·與服志》中还明确规定了袴褶的颜色和用料:“袴褶之制:五品以上,细绫及罗为之,六品以下,小凌为之,三品以上紫,五品以上绯,七品以上绿,九品以上碧。”

3、唐代女子着男装

唐代女子着男装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是比较罕见的现象,充分体现了唐代社会开放的风气。

《旧唐书·舆服志》曾提到:开元初期,从驾宫人中骑马的人,都带着胡帽,靓妆露面不再遮蔽,士庶人家争相效仿,帷帽之制被废止不用。俄又露发髻骑马驰骋,有的女子穿着丈夫的衣服、衫、靴,内外尊卑都一样了。

女着男装现象的出现,离不开唐代社会开放宽松的氛围,也应该和两位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女性有关。一是武则天,一代女皇体现了女子与男子同尊,女官的出现提高了女子的政治地位,妇女地位普遍提高,女子可以抛头露面,参加宫廷和上层社会活动,着装上自然也标新立异,追求女子与男子的平等。还有太平公主着男装的事例,《新唐书·五行志》中载:“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帝与后笑曰‘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说明了唐初已经出现女着男装的倾向。太平公主喜穿男装的事例,必然会对社会风气产生影响。女着男装的风气尤在大唐开元、天宝年间盛行。

二、《全唐诗》中的胡服描述

《全唐诗》中对胡服的描述有很多,如白居易《柘枝妓》(第446 卷):“带垂钿胯花腰垂,帽转金铃雪面回。”又有《柘枝词》(第448 卷):“绣帽珠稠缀,香衫袖窄裁。”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第468卷):“织成蕃帽虚顶尖,细氎胡衫双袖小。”许浑《赠萧炼师》(第537卷):“红珠络绣帽,翠钿束罗襟。”从中可以看出,胡服的流行受到了胡舞(如柘枝舞)的很大影响。袴褶在《全唐诗》中仅一处,即李贺《追赋画江潭苑四首》(第392卷):“路指台城迥,罗薰袴褶香。”

上述诗歌如实地反映出当时胡服的特点:尖顶浑脱帽、窄袍袖、透空软锦靴等。

三、唐代女子着胡服的款式

中晚唐时期,宫廷和贵妇中曾广为流行回鹘装。花蕊夫人《宫词》(第798卷):“明朝腊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其一般特点略似男子的长袍,颜色以暖色调为主,材料多用质地厚实的锦,翻领,窄袖,领口和袖口处镶有较宽阔的金锦花边。衣身宽大,下长曳地,足穿翘头软锦鞋。发式一般挽成椎状,称“回鹘髻”。髻上另戴一顶缀满珠玉的桃形金冠,上缀凤鸟。两鬓一般还插有簪钗,耳边及颈项各佩许多精美的首饰。

胡服,特别是唐代女子着胡服,成为唐代服饰的一大亮点。《全唐诗》中有关胡服的描述,用文学的形式将当时的胡服特色传承至今,进一步丰富了唐代服饰文化内涵,有利于将全唐诗及其服饰文化发扬广大,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第335页.

②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第220页.

参考文献:

[1]冯学礼,薛鸿鹏.全唐诗[Z].内蒙古: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9.

[2]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3](后晋)刘荀等.旧唐书卷四十五《舆服志》[Z].中华书局,1975.

作者简介:刘丽(1979-),女,汉,山东宁阳人,大学本科,高校讲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山东服装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全唐诗款式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Dream Bag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全唐诗》里的中秋节俗(节选)
徐安贞仕途与诗歌初探
最火的单品款式
教师发展
唐代筝曲的风格及其美学意蕴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