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审美教育

2016-07-11李维

求知导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汉语言审美教育

李维

摘 要:如今的汉语言文学教学都是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而存在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影响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师需要注重审美教育,要将其与理论素材进行结合,通过审美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就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就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B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作为一门与历史接轨的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所要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不仅可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来服务社会,更能通过自身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发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①汉语言文学课程设置中最明显的问题为课时不够,授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无法深入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②课程考核制度不合理。多数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并不牢固,却能够顺利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核,这就说明其考核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③教师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多数教师过于重视讲解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过程,从而无法达到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目的。④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多数学生在选择这门课程时,并不是真正热爱这门课程,这也就间接导致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较低。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的策略

汉语言文学教材中有大量的名家名作,浓缩了许多富含哲理的人生真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教师需要为学生展现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场景,使学生能够看到其中的各种审美元素。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对文章中所描绘的场景进行分析和思考,尤其是要让学生主动去鉴赏这些文学作品。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另外,每部文学作品都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教师要做的只是帮助学生去发现作品本身的美,进一步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品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对汉语言文学知识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简单来说,新一代大学生具备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只要根据学生这一年龄特征,通过发散文学作品的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发现和探索文学作品中的美,那么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文学作品文情并茂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使文学作品能够发挥出其自身的魅力,继而使学生产生美感。

汉语言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根据自己内心真实情感写照而完成的,都比较外化和物化,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内在情感,让学生通过想象分析作品的内在情感,能够真正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当然,整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地提升自我鉴赏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追求更高层次的美,教师可以利用单篇教学的特点,没有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以此来突出作品的中心结构和个人风格特点,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的审美结构。

教师一定要根据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来开展教学工作,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突出重点,也要概括难点,部分较为简单的内容可以适当将其精简化,同时教师需要对审美教育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逐渐将审美教育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之中,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审美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之间的联系;当然也要将两者区分开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另外,教师一定要将理论素材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以便提高审美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审美教育进行了详细分析,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将审美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适当的结合,既要为学生展现作品中的美学,也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质量,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晶晶.论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2):118.

[2]李 莉.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猜你喜欢

汉语言审美教育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汉语言文学的语言意境研究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审美教育有效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