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课前预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2016-07-11白红英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主体评价

白红英

【摘 要】 语文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受到启迪,从而达到学业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但学习的主体往往因个人素质的差异,学习效果也大为不同。有些学生因为语文基础知识薄弱,上课发言不积极,导致整个课堂气氛不活跃。面对这样的学情,为了创设一个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习的欲望,作者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文章就简单阐述了一些作者对此的思考。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预热;演讲;学习

语文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受到启迪,从而达到学业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它是润物细无声的,是日有所长的。但学习的主体往往因个人素质的差异,效果也大为不同。我校是所农村高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薄弱,上课发言不积极,整个课堂气氛不活跃。面对这样的学情,为了创设一种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习的欲望,我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开展一年后,效果甚好,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些思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是搞“填鸭式”还是让学生吃“自助餐”?关键在于我们老师的教育观念有没有转变。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不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只需要去“唤醒、激励、鼓舞”学生就好。当我把课堂的3分钟交给学生后,他们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同学带来的课前3分钟了!每次演讲结束,教室里就会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慢慢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也积极了,课堂氛围随之也活跃了起来。看来,表面上我虽然只给了他们3分钟,他们却还给我了一堂课。所以,请老师试着把课堂时间分些给学生吧!

我的课前3分钟,会根据近期教材的内容或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能够达到相互交流思想,拓展延伸视野的作用)来设置演讲的主题,一段时间(这个时间不是固定的)一换,保证足够的新鲜和吸引力,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的课前3分钟就是想让学生愿意参与进来,愿意花时间精力在语文学习中来,并且是自己乐意为之的。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去准备,都希望自己的这次演讲能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都想做得个性些,最好能“过目不忘”。这样,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自己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竞争与合作意识,还提高了分析、评价能力,锻炼了胆识,完善了人格。这样,把生动活泼的演讲形式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这不正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吗?所以,请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吧!演讲要成功,还要讲究一个“情”字。“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有情感的演讲,才能动人。而要感动他人,自己就必须投入更多的情感。语文教学过程就应该重视情感的诱发和激励,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课前演讲,使学生在投入表达和悉心聆听中,受到思想的净化和情操的陶冶,从而引导学生孕育美好的情感。所以,请不要吝惜你的情感,和学生一起有情起来吧!

课前演讲结束以后,我们都会有一个简短的评价,同学来评,老师来评,个人也参与评价(学生写“演讲后感”实质也是进行个人评价和反思)。新课标提倡评价主体要多元化,采取这样的评价方式之后,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了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并促进了反思。另一方面,同学、老师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而这正和新课标的要求相吻合,使评价更公允、更民主,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并重”是课改的新视角,它将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置于一种动态背景下予以全面完整的科学关照。对学生的评价,立足于“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调整,将有助于引导语文教育去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运用能力,张扬个体最宝贵的创造力,使其审美情趣、文化品位、道德素养和思维品格都得到和谐、健康、全面的升华,形成一种无愧于承担中华民族现代化历史使命的人格体系。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实践证明,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更加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所以,让学生尽情去发表自己的看法,做老师的我们做好导向工作即可。

高中语文课前3分钟演讲实践让我明白,语文学科是极具魅力的人文学科,语文的特点决定了演讲训练必须把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实践证明,演讲过程可以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演讲时间虽短,但新鲜又多样化的题材为学生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有情世界。真善美和假恶丑在这里激烈碰撞,一场场不露声色的人格教育课在这里悄然上演。在悲、喜、爱、恨、怒、骂之后,思想得以升华,灵魂得以净化,人格得以进一步完善。师生班级荣誉最早在这里发布,它不仅成了学生了解外面世界的第一候选,也成了班级的焦点访谈。学生利用课间查阅资料、听广播、看新闻、读报纸、谈心得,语文学习兴趣高涨,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得到体现。

高中语文课前3分钟演讲实践,让我思考,语文教育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开始,进而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全面的有利于学生发挥潜能的多元评价机制,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实施,创设了一种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真正体味到了学语文的愉悦。同时,使学生达到学习和做人的共同进步,真正成为一个有魅力、受欢迎的人,让教育真正走向全人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友才. 语文教学艺术[M]. 北京:蓝天出版社,2001.

[2] 郭立. 让课前语文学习“亮”起来[J].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4(20).

[3] 谭秋芳. 课前说话,说出语文课的精彩[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2).

猜你喜欢

语文课主体评价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语文课文
何谓“主体间性”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