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39例

2016-07-11王俊勤梁桂玲

中医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症候抗抑郁西药

王俊勤,梁桂玲

(1.鹿邑县人民医院内八科,河南 鹿邑 477200; 2.西安政治学院门诊部,陕西 西安 710068)



·临床研究·

舒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39例

王俊勤1,梁桂玲2

(1.鹿邑县人民医院内八科,河南 鹿邑 477200; 2.西安政治学院门诊部,陕西 西安 710068)

摘要目的:观察舒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心汤(柴胡、白芍、川芎、丹参、香附、郁金、合欢皮、酸枣仁、黄芩),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9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70.7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疗效方面,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8.05%。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症候,缓解抑郁症状,有效阻止心功能分级下降的趋势,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中西医结合疗法;舒心汤/治疗应用;HAMD积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量表;左室射血分数;临床疗效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显著,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抑郁症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见合并症之一,也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1-2]称:抑郁症患病率达20%,其中7%为重度抑郁;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病。Meta分析结果[3]显示: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发病率为40.1%。国外Meta分析结果[4]显示: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抑郁的发病率为9%~60%,是普通人群发病率的2~3倍。西药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但价格昂贵,还有诸多不良反应如体位性低血压、头晕、心动过速等。2014年3月1日—2015年9月30日,笔者采用舒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39例,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其中男12例,女27例;年龄56~73岁,平均(61.32±15.34)岁;病程1~8 a,平均(5.31±4.68) a;基础病为冠心病者34例,高血压者3例,扩张性心肌病者1例,瓣膜性心脏病者1例;心功能分级(NYHA)为Ⅱ级21例,Ⅲ级14例,Ⅳ级5例;轻度抑郁9例,中度抑郁23例,重度抑郁7例。对照组42例,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55~76岁,平均(62.31±14.09)岁;病程9~8.2 a,平均(5.16±4.82) a;基础病为冠心病者36例,高血压者3例,扩张性心肌病者2例,瓣膜性心脏病者1例;NYHAⅡ级25例,Ⅲ级13例,Ⅳ级4例;轻度抑郁10例,中度抑郁26例,重度抑郁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按照《2014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5]相关标准。中医诊断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相关标准。心功能分级按照《内科学》中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制订的NYHA分级标准[7]。抑郁程度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Ⅲ)》[8]分为轻、中、重度。

3试验病例标准

3.1纳入病例标准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心功能分级Ⅱ~Ⅳ级,中医辨证为肝郁血瘀证,年龄18~70岁,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者,可纳入试验病例。

3.2排除病例标准

①伴有严重精神疾病及语言交流障碍者;②合并严重的肝、肾、造血系统疾病者;③正在参加其他研究者;④对研究药物过敏者;⑤药物依从性差者;⑥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4治疗方案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心汤,药物组成:柴胡20 g,白芍15 g,川芎12 g,丹参15 g,香附15 g,郁金15 g,合欢皮25 g,酸枣仁20 g,黄芩12 g。每日1剂,水煎服。

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5观测指标

①中医症候积分;②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量表积分[9]评定;③抑郁程度,按照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8]评定;④左室射血分数。

6疗效判定标准

6.1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68,以证候积分判定疗效,其中主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分、2分、4分和6分,次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分、1分、2分和3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30%。

6.2心功能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内科学》[7]。显效:心力衰竭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足2级。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

7统计学方法

8结果

8.1两组中医症候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11,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疗效对比

8.2两组心功能疗效对比

见表2。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3,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心功能疗效对比

8.3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量表评分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AMD积分、明尼苏达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4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对比

见表4。

表4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9讨论

《灵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气亏虚,则心神动摇,易恐善惊。《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曰:“愁忧恐惧则伤心。”《丹溪心法·六郁》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由此可见,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病位在心、肝,乃肝失疏泄、心失所养所致。治宜疏肝解郁,宁心安神。舒心汤方中柴胡清轻,长于疏达走窜;白芍补养阴血,柔肝平肝;川芎辛温,为血中之气药,活血行气功效显著;丹参味苦,归心、肝经,活血祛瘀,安神宁心;郁金入血则散瘀,入气则疏肝;香附性温,转入气分,功专疏肝行气,又能调经止痛。合欢皮入肝、心、脾经,具有安神、解郁、活血、止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保护缺血心肌、抗抑郁的作用[10];丹参能够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还具有镇静、催眠作用[11];柴胡、白芍、郁金、合欢皮、酸枣仁等均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12-15]。

慢性心力衰竭病程长、预后差,经济负担重,易给患者造成沉重的精神压力,引起抑郁情绪。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时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少动懒言、睡眠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抑郁症已成为影响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作为一种衡量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标,被广泛用于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1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和心功能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量表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均较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舒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症候,缓解抑郁症状,有效阻止心功能分级下降的趋势,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充分彰显了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优势。

10参考文献

[1]Guilbert JJ.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2-reducing risks,promoting healthy life[J].Educ Health(Abingdon),2003,16(2):230.

[2]顾牛范.抑郁症—全科医生诊疗中的误区[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8):592-594.

[3]温雪梅,卢仁泉,郭林.中国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焦虑发病及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4):100-105.

[4]Rutledge T,Reis VA,Linke SE,et al.Depression in heart failure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prevalence,intervention effects,and associations with clinical outcomes[J].J Am Coll Cardiol,2006,48(8): 1527-1537.

[5]黄峻.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指南基本特点和内容要点[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7):662-665.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68.

[7]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0.

[8]中华医学会精神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9] 朱燕波,杜金行,林琳,等.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临床试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2):178-181.

[10]姜晓丹,于立坚,廖铭能,等.川芎嗪对急性和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抗抑郁样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5):397-400.

[11]冯俊,李树生,梁黔生,等.丹参酮 A 对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凋亡及 miR-133 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7):930-933.

[12]于春泉,李苒,张敏,等.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23(18):286-289.

[13]韩珍,贺戈,杨艳,等.郁金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8,30(3):275-276.

[14]李作平,赵丁,任雷鸣,等.合欢花抗抑郁作用的药理实验研究初探[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3,24(4):214-216.

[15]杨奕,乔卫,刘婧姝,等.酸枣仁抗抑郁活性组分配伍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7-8.

[16]Jiang W,Kuchibhatla M,Clary GL,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long-term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Am Heart J,2007,154(1):102-108.

(编辑颜冬)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3-0034-04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3.18

收稿日期:2015-11-09;修回日期:2015-12-16

猜你喜欢

症候抗抑郁西药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