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双师型”教师内涵及培养途径

2016-07-10冯社洪黄苗苗

经济师 2016年8期
关键词:双师型高校教师内涵

冯社洪 黄苗苗

摘 要:文章回顾了“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特征,并提出了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

关键词:双师型 高校教师 内涵 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236-02

一、“双师型”教师的提出

1.概念提出。1995年,在《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教职[1995])中首次提及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具体表述为“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其中有1/3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水平较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基本达到‘双师型要求。”国家教委1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重视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但没有对其进行展开。

2.概念的界定。2004年4月,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双师型”教师有了界定。文件指出“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5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5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5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二、“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特征

1.对“双师型”教师的普遍理解。“双师型”教师从1995年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已有20多年的发展,但大家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标准,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可归纳为这几类。第一类是“双师型”教师就是双职称教师。它的理论依据就是2000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曾提出:“‘双师型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即“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高校教师系列中级以上职称(如讲师,助理研究员等),又具备本专业技术系列中级以上职称(如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第二类是“双师型”教师就是双证教师。它要求既获得高校教师系列中级以上职称,同时又具备行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如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等),注重的是行业准入的资格。第三类是“双师型”教师就是双能力教师。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所在学科较为系统全面的理论基础,对本学校的发展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结合社会需求,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践和课程实习。

以上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行了讨论,各有侧重。我们在探讨“双师型”教师内涵时,我们必须考察当时的历史背景,否则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本之源了。

2.“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特征。“双师型”教师是在我国职业教育实践中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等现象的背景下,为了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使教师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而提出的。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应该具有如下特征:(1)具备高校教师的基础能力和素质,教书育人。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热爱教育事业,有敬业精神。熟悉教师的基本教学方法和技术规范,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地进行教育活动。(2)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对本学科的基本专业理论有扎实的功底,对专业前沿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能指导学生的学业。(3)具有较好职业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除了具备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由于“双师型”教师承担着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践的任务,因此必须自己要具备职业实践能力。如会计专业教师,就要具备到企业从事财务人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4)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教师作为先进知识的风向标和传播者,更是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发展和知识更新。如果教师仅凭过去的知识和经验,那么是很难胜任今天的教学工作的。这是与时俱进的要求。技术与能力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在进步,只有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成长需要。

三、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

1.基于互动共赢的校企合作。一直以来,校企合作被视为是“双师型”教师培训的重要途径。过去的校企合作更多是面上的合作,例如学校在企业建立实践基地,仅在课程实习上开展合作,并且这种合作更多是考察为主的合作,真正进入实践操作的合作并不多。这一现象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在学校层面,没有真正把实践教学当成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资源投入方面重视不够;在企业方面而言,没有动力接收教师开展顶岗实践,并且顶岗实践的时间也比较短,难以安排系统且有针对性的工作内容;对教师而言,由于习惯了安逸的课堂教学,乐于理论的传授,对于到企业参加技术实践也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如何建立学校—企业—教师积极主动,乐于参与的校企合作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非常重要。为此,建议要多管齐下,建立互动共赢的校企合作方式,提高“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效。

(1)政府重视,整合资源,设立专项培养资金。主管部门在教育经费分配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同时,为接收并主动提供实践岗位的企业从税负上给予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积极性,让企业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共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工作中来。(2)学校邀请企业参与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通过这个做法,可以强化学校培训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只有当教师知晓社会对专业技能的具体需求后,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才能提高专业技能实践的针对性。(3)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任何的合作只有利益共赢才能持久和发挥资源配置的效果。就企业本身而言,因为生产和追求利润的需要,必须要按生产规模的需要购买生产设备,规划生产流程,建设厂房等。对学校而言,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生,同样要建设若干实习基地或实验室。企业与学校两者间有部分的投入是相同的,甚至是互补的。因此,共建设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可以实现“厂房变课堂,教师变师傅,学生变员工”的转变,达到节约资源的共赢之路。

2.基于自我需要的自我成长。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其实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所在的群体里得到他人的认可,受到尊重。高校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创造者,是受社会尊敬的职业,其自我实现的需要比任何其他职业都更为渴望,只要不断地激发和维护高校教师的这种需要,作为教师个体而言,也会主动的成长为“双师型”的教师。因此,要做好这几项工作。

(1)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何为双师型教师,虽然教育部层面有很多政策性的导向,但没有绝对性的界定,这为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提供了个性化的空间。各高校可以结合学校的发展定位、培养目标等细化对“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及评价体系,明确培养什么样的“双师型”教师,为学校广大老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政策引导。(2)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当个体有了自我成长的需要,教师个体会更加主动的去实现组织的期望,外界的激励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就需要学校通过激励手段激发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调动教师内在潜力去实现既定目标。在这个管理过程中,采用的激励手段和方法不外乎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个方面。具体的措施有:一是设立奖励基金,奖励取得“双师型”的教师,并在职称评定时予以优先;二是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在课堂一线的“双师型”教师的课时津贴;三是校内待遇分配时,重技能,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以吸引和稳定双师人才;四是大胆使用双师素质教师到重要教学岗位。

3.基于实用性的技能培训。培训是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现在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项目很多,由于众多的原因,个别培训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双师型”教师是高校教师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因此,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而言,应该凸显技能培训的实用性。具体办法是:

(1)开展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规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因而它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关键。具体而言,就是在实施培训前,结合学校的实际,对学校及教师的目标、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找准差距,以确定培训的具体内容。(2)制定培训规划,做到有的放矢。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地制定培训规划,做出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者、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和承训单位等的系统性的考虑。同时,要特别慎重选择培训的内容,把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作为重中之重。(3)精心组织落实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模式。培训的方式有很多,如授课、案例分析、操作示范、视听教学、网络教育、考察研讨等。在实施中,要灵活运用。如对于新任教师,可采用授课、操作示范、网络教育等方式,而对于成熟型的骨干教师可采取考察研讨等方式。(4)科学考核,积极转化。现实中很多培训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原因很多,但与重培训,轻考核不无关系。为此,就更应该加强培训效果的评估工作,减少和避免培训工作的盲目性。考核同时也是教师培训的动力,可以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对推动培训效果向课堂转化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为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双师型队伍建设探讨”(编号Hjjg2013-07)。]

参考文献:

[1] 肖志雄.秦蓓.“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策略研究.高教学刊,2016(9)

[2] 姜丽.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践研究.中国培训,2016(6)

[3] 方君.高校“双师型”教师培训评价研究.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

[4] 佛朝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改革的成效、问题与建议.职教论坛,2014(34)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海南儋州 571737)

(作者简介:冯社洪,硕士研究生,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开发;黄苗苗,硕士研究生,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农业推广。)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双师型高校教师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