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中国支教的美国“雷锋”

2016-07-09赵媛媛

雷锋 2016年2期
关键词:英语角西北双语

赵媛媛

20多年前,正读大三的美国青年丁大卫来到北京大学学习汉语。他在中国旅行、品尝各地美食、深入了解华夏文明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西部。

“当老师,就应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丁大卫在中国谋得的第一份工作是珠海一家私立小学的英语教师,他发现这所学校招聘的5个人中有4个来自中国西北地区。这引起丁大卫的思考和担忧:西北不缺人才,可是流失得很严重,西北人都出来了,那还有谁去建设它呢?

他把自己的简历寄到西北一些学校,立志要到那里任教,如愿去了西北民族学院(现西北民族大学)。从那时起,丁大卫就再也没有离开中国这片土地。

作为外籍教师的他,当时工资每月1200元。当得知“四位数”的工资比一般教师都要高时,他主动找到学校,要求把工资降到900元,几番争执,最后定为950元。

2002年,丁大卫在西北民院的合同到期,然而他没有续约,而是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去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当老师。

丁大卫说,在北大学习时一直记得《经济学家》杂志上一篇文章,说在全球基础教育的排名中,中国排倒数第二,而东乡就是其中一个典型地区。他打了个比方说:“就好像牙齿美白、整容不是不好,但总要让人先能看得起病,享受最基本的医疗。之所以离开美国、离开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觉得家乡不是最需要我的地方,我要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

“我的一生都会献给中国的教育事业”

在西北民院教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有更多锻炼外语能力的机会,丁大卫自发建立起“英语角”。每周日下午三点,他会在开场先就一个话题讲40分钟,然后请参与者自由讨论。为了“引诱”其他高校的外教来“英语角”,丁大卫承诺,能参加英语角坚持到6点的人,他请晚饭。

为让东乡县的教育更上一层楼,丁大卫经常组织北京、珠海、兰州等地的教师朋友来学校交流。他说,东乡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举办这样的交流活动有利于提升东乡的教育。

现在,他已经筹款在县里建起11所学校,帮助各地通水通电,并组织当地教师到各地接受培训,还帮助当地出版了东乡语和普通话双语字典,他说:“在这儿,没有文字的东乡语是主流语言,很大一部分少数民族孩子不懂汉语。推行双语教学,让孩子们先学好东乡语,再来学汉语,就像你们学英语一样。”

作为东乡县教育局正式聘请的教育顾问,丁大卫每天要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忙到天黑。他主要负责学校建设、教学环境改善、教师培训和双语教学等四项工作。东乡县山大沟深,大多地方至今没有通车,下乡的交通工具经常就靠两条腿,各地捐来的图书、桌椅板凳和学习用品等,他得亲自送到山沟里的小学。

“你要想想你究竟为什么而活”

得知丁大卫在中国西部贫困山区支教的“义举”,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专门为他做了一期节目,在此之前,还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位在中国西北支教的美国老师。

节目中,丁大卫现场展示了他在中国十几年的全部家当:一顶足球帽、一本相册、一双运动鞋、两套衣服和一面五星红旗。丁大卫告诉节目主持人,随身携带中国国旗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位中国教师,要多为中国教书育人。

场外,丁大卫的同事、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在镜头前交替出现,讲述着丁老师的可敬与可爱。一个小女孩对着镜头说:“丁老师从来没打骂过我们,但我们好怕他,我们怕看他因我们不努力而失望的神情!”镜头最后定格在孩子们身上,一个个天真的脸庞争着抢到镜头前,流着泪喊:丁老师,你回来教我们吧!

在节目现场,主持人对丁大卫说:“我觉得你挺像我们中国的一个人,雷锋!”

猜你喜欢

英语角西北双语
缠海鞭杆—西北棍
赞美夕阳红
狭路相逢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英语角
英语角
英语角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