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与外语人才人文素质培养

2016-07-09赵凌志

考试周刊 2016年52期
关键词:外语人才罗杰斯

赵凌志

摘 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将其人本主义理论运用到教育领域,形成了人本主义教育观,具体包括人本主义教育目的观、学生观、学习观及教师教学观。人本主义的教育观与当前外语人才人文素质培养有内在的联系和契合点,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罗杰斯 人本主义教育观 外语人才 人文素质培养

1.引言

自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颁布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虽有一定成绩,但语言知识的输入远远大于言语技能的输出,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之间的输出仍然失衡和不合理。人本主义的教育观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有内在的联系和契合点,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对于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教育都具有深刻启示。英语教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还应该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事实上,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比其他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更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如何体现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如何体现以人为本,从而提高外语人才的综合素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课题。

2.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内涵

人本主义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与罗杰斯等人的研究。罗杰斯将人本主义理论运用到教育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在多所大学任教,在后半生更是把主要精力放到研究教育和教学上。他不仅在众多场合讲述他的教育观点,而且身体力行,将其原则运用于实践中。1969年,他出版专著《学习的自由》,系统阐述其教育思想。他的人格理论和“非指导性”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对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他认为“人的个性是影响人的行为的主要因素。个性特征主要指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个别差异,这种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仅表现在经验和能力上,还表现在某种情绪因素上,如态度、信念、气质、理想等”(2003)。

2.1人本主义教育目的观

罗杰斯批判以传授事实性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认为它不能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甚至产生消极影响。他说:“我深以为传统教育几乎完全无用、无效,其作用在今天这个变化的世界中被过高估计。它最成功之处是让那些不能掌握知识的学生感受失败。”他提出“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经验才可以促进自身变化,实现自我”。罗杰斯的教育目的观因而“远远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培养。他关注的是人的整体发展,尤其是人的内心生活,即人的情感、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发展”(王晓清,2014)。

2.2人本主义教育学生观

罗杰斯教育思想的基础是学生观,这也是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人性观。他指出,传统教育及其学习理论往往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认为学生只有在外界压力推动下才会学习,而他则对年轻人充满信心。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且这一动机与生俱来,如果没有受到压抑则会伴随人的一生。教育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寻求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个学生都永远保持天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性,成为不倦的学习者。

2.3人本主义教育学习观

罗杰斯指出:单纯学习现有的知识,现实意义非常小,对于未来意义更是微乎其微;而学会如何学习,无论对现在还是未来都具有永恒的价值。他强调,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适应和如何变化的人”,即一个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经验世界中,对新的经验永远保持一定的好奇心和敏锐感,能不断接受新知识以促进自身发展的人,也就是教育应该发展的“功能充分发挥的人”。在他看来,唯有经验才有真正价值(王晓清,2014)。罗杰斯认为,只有这种对于学习者本人有意义的学习才是唯一有价值的学习,它影响“广泛而深远”,涉及“人的行为、态度,今后的行动方向甚至整个人格”。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促进这种学习。

2.4人本主义教师教学观

罗杰斯认为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参与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结果评价的决策是意义学习的核心。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的自由。同时,意义学习必须做到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对于个人的意义。罗杰斯批判传统教育不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中真正有意义的问题,不让他们承担责任,认为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才是实现意义学习的关键。由于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动力,因此他们所需要的不应是压抑的氛围,而是能让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得以自由舒展的一切外部条件。这些条件一旦具备,学生心中求知的种子就会自主地发芽生长,而教师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其主要作用是营造“促进学习的气氛”。

3.人本主义教育观对外语人才人文素质培养的启示

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其中所强调的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达到一定的人文境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体素质。只有关注语言的人文性,才能对外语语言的本质有更深刻完整的理解,才能提升学生的人格精神状态。此外,语言是全部思维和感知的认知方式,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

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冲击,推动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这种冲击和促进主要表现在: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维系于课堂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做是教学的主体,

人本主义教育观尊重人的需要,既体现人文关怀,又吸纳激励、表扬、欣赏、理解和认同。在人本主义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目标应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单是传授知识;强调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教师除了要在课堂内重点讲解英美文学知识,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还应引导学生诵读,英美文学中优美的词句,让智慧的火花浸透到学生的思维中,从而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高尚的理想,并且能将他们记忆中的信息赋予新的意义。可以要求学生反复熟读一定数量的英语的经典名篇、名句,进而鼓励其背诵,让学生耳闻目染于大师们的智慧思想之中,经典的价值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修养、气质、思维,伴随其人生,帮助其克服人生的逆境和困难。学生通过课内外英美文学的学习,可以了解英美国家的人文思想及风俗习惯,欣赏、学习优美、地道的语言,扩展、丰富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得以“积累、感悟和熏陶”。另外,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营造外语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其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人文素质和高尚情操的新时期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

[2]孙迎晖.外语教学的世纪思索[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

[3]王晓清.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大师[J].教育与职业,2014,9.

[4]杨小华.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述评[J].时代教育,2008,8.

本文系2015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研究》(GH150317)的阶段性成果;2014年度长春工程学院教改课题“基于社会/情感策略训练的人本化英语教学模式实证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外语人才罗杰斯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父亲的形象
基于区域经济的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国际化视野下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个性化外语人才培养浅析
国外外语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四川省外语人才就业前景初探
罗杰斯或许并不了解A股市场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