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间性:桃花源之审美问津

2016-07-07刘维邦孙孟猛

戏剧之家 2016年13期
关键词:时间性桃花源审美

刘维邦++孙孟猛

【摘 要】桃花源与“时间”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关系。时间不仅是桃花源的一条隐秘线索,还是桃花源审美的重要维度。

【关键词】桃花源;时间性;审美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239-01

时间是桃花源的一条隐秘线索:作者首先割开时空的缝隙,交代“晋太元中”的时间节点,让武陵渔人为向导,随着渔人的的“忘路”和“忽逢”,读者透过这个“小口”一步一步窥测隐秘世界,进而“豁然开朗”。武陵人的桃源之行实际上是与桃源世界的一次“时间对接”。对接之后,桃花源再度迷失在时空长河中,后继的寻找者“不复得路”,而“后遂无问津者”。

其中,存在两种时间:一是具体的历史时间,一是模糊的桃源时间。渔人从“晋太元中”的节点进入桃花源,通过“小口”的“穿针引线”实现两者的对接。

历史时间对于读者是可定位的,而对桃源人则是无效的。历史时间是一种人为的、深深烙印上政治强权色彩——王朝姓什么便是什么朝代——的时间,原本的自然时间变成了一种被权力左右的时间。在中国,时间和政治不可分割,时间被政治占据,政治必有时间阶段,政治-时间性成为人们存在的必然特性。海德格尔说:“存在通过时间而被规定为在场状态”[1]2。作为生存在世俗中的人,必然在场并占有时间,同时被规定为某某朝代、时代的人。人的在场,是一种宿命。在此过程中,人要经历和承受岁月的无情变迁,要历经变迁中的喜怒哀乐、旦夕祸福和生老病死。同时,人被时间中的权力所限制、捆绑、规训,无法挣脱,不自由。这样,本然流动的时间被分割为相对固定、隔膜和强制的无数个小空间。

桃源世界几乎没有“时间感”,反倒是一种生活情境的“循环感”,其时间不表现为朝代的更替,而呈现为一种空间的、活动的循环往复,是一种诗意画面的永恒持续。桃源时间自然而然的“持续”和“循环”,本质上是一种空间的舒展。时间不再是线性的拉长和延伸,不再是带有权力的被动生存,而是一种万物并作、怡然自得的敞开。在敞开中,桃源人共享时间馈赠的祝福,自得其乐地生活和劳动。在桃花源世界里,时间被意境化了,它不再仅仅关注外在的岁月流动,而是关注人的内在情感和心性的自由和自得。

可以说,桃源人与时间的关系是一种诗意的、和谐的审美关系,这种时间使人回归本真的存在,拥有本真的时间,而这就是一种审美时间,审美的生存方式。这种审美时间的形成在于:

桃源时间符合中国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与天地万物共同生成、生长和流动,万事万物在不断的生成中。中国人对宇宙大道的把握是“生生而有节奏”,[2]94这节奏正是时间的节奏,也是生命的自然节奏,其社会典型即“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3]220。桃花源世界明显地带有“小国寡民”的遗留痕迹,体现了人在宇宙中自然的生存状态,在这里时间是生命的自我展开,是万物并作而生生不息,是一种辽阔而有具体的秩序感和自由感。

桃源时间是陶渊明隐逸生活的文学映射,源于他对时间的独特领悟。陶渊明很会享受时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羲皇上人”。(《与子俨等书》)他认为万事万物都处在处在时间的河流中而享受时光的浸润,“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饮酒》)他认为人应该与天地万物同流。同时,陶渊明对之前的为官生涯是持否定态度的,“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

再次,桃源时间符合中国人安居乐业的的审美追求。在岁月中安静生活和自然栖居,这种自然生存是我们的一种理想生活,说到底就是安居乐业。“居”就是居住在此,是一种静态的自然呈现;“业”是一种劳动和活动,是一种动态的呈现,它表明栖居的人动静皆宜,往来自如;“安”是安其所居,即人们为在此而自得和心安;“乐”是乐其所业,是人与自身活动一种和谐关系。

最后,桃源时间是本真时间的复归,历史时间是本真时间的异化,而桃源世界则反之,它肯定了时间是人的时间,是每个人诗意绽开自己生命之过程,也是个人与宇宙和谐律动地本真状态。这种生而有节奏的审美性时间恰如自然流动的河水,万物各得其所,澎湃着一个诗意的世界。它冲破了秩序的“网幕”,弥合了世俗时间的断裂碎片,让被世俗分割的本真时间复归到原来的本真面目。在艺术的意境凝造中,将人从世俗生活中解脱出来,游荡于一派纯粹无瑕的时间清流之中。

桃源世界展示的是本真时间里的人的生存状态,是生命的绵延、舒展,是诗意的、审美的栖居,是回归本真的自由。

参考文献:

[1][德]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宗白华.美学的散步[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老子.道德经[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

刘维邦,男,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美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典美学;

孙孟猛,男,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学。

猜你喜欢

时间性桃花源审美
走进桃花源
再造“桃花源”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隐匿的桃花源
“艺术使时间的齿轮停顿了”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浅谈音乐的审美趣味
依据《存在与时间》所展示的三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