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光堂堂

2016-07-07顾晓蕊

椰城 2016年6期
关键词:母亲

顾晓蕊

秋日一个向晚的黄昏,夏水秀从五六百米深的矿井下面,乘坐罐笼回到地面。

夕阳斜斜地照过来,她将眼睛闭上,然后又睁开,反复眨动几下,这才透过眼缝儿朝西边天上望去。夕阳如一团火球,点燃天上的云彩,愈烧愈烈,映红了小片天空。她朝地上猛啐几口,连唾沫也泛着黑灰色,那是1989年,要说井下的条件比过去好些,仍摆脱不了煤粉的脏。她像往常一样回到通修队办公室,拿起提前装好的袋子,快步向厂澡堂走去。

路上遇到收工的矿工们,是些面孔粗放的“煤黑子”。他们边走边高声谈论,豪放地笑闹,不时来几句荤话。有人小声说,“夏技术员来了。”男人们的声音忽地低了下去,人如潮水般向两边分开,让出一条道来。水秀是这所煤矿上唯一的女技术员,一呆就是十余年,干活有股子拼劲,矿工们打心里敬重她。水秀点头笑了笑,从他们中间穿过,到了澡堂门口,她抬脚跨了进去。

她洗了几遍头发后,浑身涂上肥皂泡沫,还没来得及冲掉,听见喇叭里在喊自己的名字,“夏水秀,外面有人找。”她心想坏了,可能出啥事了,赶紧冲了一下,换上衣服往外跑去。同一办公室的小文走上前,急慌慌地说:“水秀大姐,一位自称是你父亲朋友的香港人打来电话,说你父亲这两天要从台湾回来。”

知道不是井下有事,她嘘了口气,接着一把拽紧他说:“还说什么了吗?”

“还说一定要把话捎到,我这不没敢耽搁,马上就找你来了。”

她的身体猛然一抖,心里掀起一阵风,卷起细浪,说不出是喜悦还是忧惧。她顾不上多想,把手里的东西一股脑塞给他,说:“帮忙捎回去,顺便替我向队长请个假,我得赶快回家。”

水秀骑上自行车往家赶去,平时她天天骑车上下班,那天也不知怎么了,车骑得摇摇晃晃的。临到家时天已黑透,风吹在身上,透出几分凉意,让她蓦地冷静下来。母亲已过古稀之年,心脏又不好,孱弱得如秋风中晃动着的一枚叶子,经不起大悲大喜。这么冒失地说出来,怕是不妥吧!她低头想着,推车走进院里。

“妈,你回来了,等你开饭呢。”儿媳翠翠从厨房里探出头说。话音一落,翠翠把做好的饭菜端上桌,儿子大智摆起碗筷。这是水秀单位上分的房子,几间平房带小院,祖孙三代同住一起。母亲现年七十开外,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待人亲和温善。丈夫长得黑且瘦,生性木讷寡言。大智做点小生意,翠翠开家缝纫店,日子过得还算安稳。水秀进屋换件衣服出来,见母亲已坐到桌前。水秀思忖着怎么跟母亲说,心里盛着事,饭也吃得潦草。晚饭后,翠翠和大智说说笑笑地收拾碗筷,母亲坐在院里的树下歇息。水秀隔窗悄悄望去,见母亲歪躺在旧式的老藤椅上,微闭着双眼。银月如霜,一年年一月月,静静地铺一地皎洁。清凉的白月光罩在母亲身上,倾洒在她的发间,将一头乌黑的秀发染上白霜。以往这时候水秀不忍心惊扰母亲,从她身边走过会故意放轻脚步,生怕踩疼了月光,踩疼散落一地的思念。

水秀在屋里来回踱了一会儿后,把儿子大智叫到跟前,神情凝重地说:“你让大家到客厅来一下,我有件事情要说。”

家人坐到客厅的沙发上,有些迷惑地看水秀。她望向母亲,尽量用平缓的口气说:“今天接到一个电话——爹托人捎信来了,要从台湾回来,这两天到家。”霎时间,四周寂静无声。惊讶、酸楚、欣喜……各种复杂的神色在母亲眉间流转,很快便恢复镇静,似乎母亲早知道这一天会到来,只是时间早晚。母亲“咳咳”了几声,缓缓说道:“大智,明天你跑一趟,把信儿捎给你舅舅。还有翠翠,这屋里屋外清扫下,好迎接你们外公回来。”

“水秀啊,你把屋里的檀木箱子打开,给那件绛红色的斜襟盘扣大褂、麻灰色的绣花长裤找出来,压压平展了,我明个儿换上它。”

大智和翠翠点头应着,外公对于他们,是一个熟悉而飘渺的名字,从外婆潮湿的叹息中滑落。水秀脑子里闪过种种遐想,然而母亲超乎寻常的沉静,还是令她感到羞赧。平时里的一言一行,水秀总在悄悄地向母亲学,却沮丧地发现远不及她。

夜色深沉,月影西移,床前地面上窗影斑驳。还记得20余年前的一天,父亲辗转寄来的一封信,给家里带来一场灰色的劫难。而今这个突如其来的电话,会让日趋平静的家庭掀起怎样的波澜?水秀躺在床上,脑子里胡乱想着,听到隔壁房间传来的母亲的咳嗽声,间或有沉沉的叹气声,心里一阵翻涌,过了很久才渐渐睡去。

待醒来时,天已亮了。阳光透过窗倾泻进来,白晃晃一片,有些耀眼,水秀麻溜地折身下床。吃过早饭,家人各自忙碌起来。大智骑上自行车,去住在城东的舅舅家报信,翠翠拿起笤帚将屋子清扫干净。水秀套上一件月白色风衣,颈上系条火红纱巾,随后从柜中取出母亲的衣报,熨压得平整伏帖,双手捧着走进母亲的房间。母亲接过衣服换上后,水秀细细地替她梳了头。母亲在来回地走动,嘴里念叨着:“你瞅瞅合身不?从前呢,你父亲喜欢看我穿这样的衣服。”这套衣服母亲平时舍不得穿,对襟褂子的前襟上和宽裤角上都绣着花边,绣工精巧细密。水秀笑着回道:“很合身,很好看呢!”母亲那布满沟壑的略显苍白的脸上,泛起一层薄薄的红晕,古潭般幽深的眼眸中有水波漾起,汇成一泓浓得化不开的温柔。

自稍稍懂事起,水秀最喜欢看母亲坐在花格窗下绣花。母亲玉葱般的手指轻掂针线,娴熟地上下翻飞,在绢布上来回穿梭着。那时的母亲长得秀美,弯月般的淡眉下一双透亮的杏眼,小而玲珑的鼻子,圆润翘起的下巴。这让已知道爱美的水秀,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的宽脸、粗眉、细长眼睛时,心里生出些失落来。母亲说水秀的眉眼像极了父亲夏家洛,提及父亲,水秀的记忆里却是个模糊的轮廓。也实在怨不得她,父亲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在那个动荡的年月,他随部队四处转战很少回家。偶尔回来,趟着微凉的白月光进屋,住上一夜,第二天不等她醒来,就又离去了。

水秀觉得与父亲之间隔着一层薄雾,因而试着从母亲断断续续的追忆中,竭力拼凑出父亲的形象。父亲祖辈从商,开过酒楼、药店,积下良田百余亩,建有一座气派的四合大宅院,在当时的鲁山县仓头乡算是富庶之家。而邻村李家乃诗书世家,年轻时的母亲有大家闺秀的风仪,秀雅端庄,做得一手好女红。经媒人说和,在一个月圆之夜,两人初次相见。母亲在月白的宣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李灵芸,娟秀的字体引来父亲的称赞。母亲说那晚的月亮像个大银盘,亮堂堂、明灿灿的,很少见到那么好看的月亮。她还说父亲说话好温柔的,是位温和的军官。母亲长父亲两岁,结婚之后父亲亲切地称她“芸姐儿”,隔年的寒冬水秀出生,随后又添了弟弟水宽。祖上的营生由大伯照应打理,府上礼节规矩甚多,家眷们多长年闭门不出,因而年少的水秀目光被圈定在青砖黛瓦的深宅大院。闲时她跟母亲学写字、绣花,或到园子里看花看云,日子如水般清简。可有时她又觉得幽闭的庭院,透着股清冷阴沉的气息,连空气中都夹杂着草木腐朽的味道。

就在水秀12岁那年,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开始了,仿佛一夜间,换了天地。夏家大院里的财物、田地被没收充公,家人各自离散。作为军人的父亲断了联系,母亲带着他们姐弟俩搬进一间破旧的茅草屋,靠给人做手工活艰难度日。第二年村里兴建学校,母亲让水秀和水宽报了名,再苦再难,也要供他们读书。母亲做的衣服、鞋子针脚精细、样子新巧,渐渐地找她做活的人多起来。村民再来做活时,有时故意留下几个馍馍,或一把菜,或一捆柴。母亲眼睛一热,轻叹一声,默默地收下。几年后水秀不负母亲所望,考取一所煤矿学校。那几年母亲做过各种活计,给人洗衣服、护理病人,加上接些针线活,硬是支撑到水秀毕了业,水宽也读完高中。

水秀被分到矿上的中学教书,一家人搬进新分的房子,生活刚有好转,却被卷入一场骤风般的政治“风暴”。一天,水秀收到从老家转送到单位的香港来信,信中父亲提到随着国民党兵败撤退,流落异乡云云。这封家信被人检举揭发,像一个巨大的浪头将她推入苦海,戴上高帽游街、开批斗会,受尽屈辱。水秀歪歪跌跌地来到河边,闭上眼想要往下跳时,被人从后面紧紧抱住,竟是母亲。母亲死死地扯住她大声说:“我就不信了,还能不让人活?挺挺会过去的。”原来母亲见她神色有异,迈着小脚跟在后面。水秀抱住母亲痛哭一场,相互搀扶着回了家。

又过了些年,风雨渐息。单位领导找到水秀请她重返教台,但回想过往,她仍有顾虑,主动提出到最艰苦的井下工作。她记得母亲的教诲,平日沉静少言,埋头做事,很快被提为技术员。几年后又收到辗转寄来的书信,父亲写道当年在一片混乱的码头坐船去台湾时,他以为很快会回来,怎知自此天涯相隔……沿着水秀手指的方向,母亲从一张泛黄的地图上看到“台湾岛”,她用颤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滚烫的泪滴落在纸上。“他有没有受过气,挨过饿?会不会生病?”母亲时常坐在藤椅上喃喃地念叨,像是对自己说,又像是在说给月亮听。母亲一年年地老去,半生思念,凝成一粒琥珀,已经嵌进她的记忆里。

门外响起自行车清脆的叮叮声,是大智带着水宽回来了。走进屋,水宽扯着嗓子高声喊道:“姐,姐,爹什么时候到家?是坐飞机还是坐火车?”水宽长相随母亲,眉目清朗,白而瘦,个子不高。看上去秀气斯文,却是急性子,心里搁不住事。水秀怕吵到母亲,走近压低声音说:“我也不清楚,耐心等吧。”

正在这时,“嘭嘭嘭”一阵敲门声响起。打开门,同事小文急促地大声道:“水秀大姐,你父亲又来电话,从广州转乘飞机回来,下午三点左右到,快去机场接吧。”水秀请他进屋歇会,他摆手说:“我来捎个话,先回去了。”一扭身,匆匆走了。

飞机场离家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水秀看看表,估下时间。片刻也不敢耽搁,水秀找来纸笔,用毛笔工整地写上“迎接家父夏家洛”,后面署上姐弟俩的名字。随即到车站搭上车,匆匆赶往机场。

水宽倚在出口的栏杆处,高举字幅,朝迎面走来的人群中张望。站在身旁的水秀一把扯下红纱巾,使劲地挥舞着,渴望的目光在不同的面孔间探寻。这时有位老者从对面走来,停下,扭身,目光直直地落在字幅上。水秀也留意到他——身穿挺括的黑色呢子外套,头戴浅灰色宽边礼帽,手里拖着一个大皮箱。老人腰板挺得很直,眉宇间透出轩昂之气。水秀心中一阵狂跳,刚要上前搭话,见一位老妇人从后面跟上,手亲昵地搭在他的臂弯上。那妇人身材略胖,眼大,厚嘴唇,穿件黑底红花毛衫,配一条流苏披肩。

“水秀,水宽,是你们吗?我终于……回来了。”老人声音颤抖地说,朝他们伸出手臂。水秀和水宽慌忙迎上前,几乎齐声唤道:“爹爹——”姐弟俩眼圈泛红,一时哽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哦,这位是……我的……台湾太太潘美凤。”父亲忽然想起什么,指着身旁的妇人,结结巴巴地介绍说,“你们可以喊她……潘姨。”

他的声音不大,却如雷声在耳畔炸响,水秀和水宽顿时愣住了。两次来信中父亲没有谈到另成家庭,他们也没敢往这方面想,但出于礼貌,水秀还是笑着说:“潘姨,欢迎欢迎。”老妇人生硬地“嗯”了一声,带着几分冷慢。水秀顾不上多想,接过父亲手中的皮箱,带领他们出机场乘上大巴,往家的方向赶去。下车后,水秀将他们安置到离家不远的宾馆,悄悄地对父亲说:“你们稍歇一下,我先回家告知母亲。”父亲默然地点点头。

进家后,水秀将母亲请到沙发上坐下,心情复杂地把情况告诉她。母亲眼中的那抹光亮刹时消散,木然地起身进到里屋,关上门,从门缝中飘出低低的沉闷的呜咽声。水秀和水宽只得站在那里等候,稍后母亲走出屋,脸上已无泪痕,幽幽地叹道:“唉!其实也不能全怨你爹,那个年月里,他肯定有不得已的难处。你们去把他们接回来,咱们一起吃顿晚饭。”母亲的隐忍和深明大义,让她心中稍安,暗松了口气。

水秀领着他们回来时,见母亲倚在院子门口,正在眺望。在距离母亲两三米远的地方,父亲站住了,两人默默地注视着对方,却又相对无言。“嗨嗨——”水秀听到潘姨清了下嗓子,声音故意拖得很长。她抬起手,不耐烦地挥动两下,示意进屋去。

翠翠做好一桌丰盛的晚宴,父亲坐在中间的位置,母亲和潘姨分坐在他两边,其余的人都围坐过来。几杯酒喝下后,慢慢地聊起家常,对于母亲的询问,父亲一一柔声作答。从他们的交谈中可知父亲在部队直到退休,现居住在台北。再婚后膝下无子,收养了一位养子,取名夏念里,取思念故里之意。母亲又问起潘姨路上可好、是否习惯等等。她先是抱怨一路上人太多,乱糟糟的,气味难闻得很。还说起跟随父亲四处旅游,去过很多国家……两片厚嘴唇灵巧地翻动着,露出得意炫耀之色。水宽看到这里坐不住了,猛然从凳上站起,腿磕在桌沿上,震得桌子摇晃了几下。水秀吃惊地看过去,见父亲面带愠色,却摇头不语,场面一时有些难堪。母亲抬起头,眼神凌厉地看了水宽一眼,目光里像是伸出一只手,将他摁回座位上。

“这都是些家常菜,哪道菜合胃口,您多吃点。”稍停一下,母亲转向父亲说:“外面风景再好,也不比家乡,走再远,也不能忘了根。”

母亲的话显得不卑不亢,从容得体。父亲羞愧地低着头,应道:“芸姐儿,我心里记着的,不敢忘记。”潘姨冷哼了一声,也不理会,低头接着吃饭。

父亲这趟回来,只停留了三天,母亲一直显得淡淡的,做到客气相待。父亲临走那天,来家里道别,母亲轻轻地说了一声:“噢。”父亲静立片刻,期待着后面的话。“水秀,水宽,替我送一送。”母亲说。父亲走出几步,扭头望去,见母亲闭上眼,面带戚色。他的身子突然晃了下,最终还是长叹一声,黯然地离去。

母亲的记性变得很差,有时说上厕所,起身转到厨房,发现走错方向。早上问水秀你父亲离开多久了,到晚上便想不起来,又问一遍,隔不了几天仍会再问。水秀感到酸楚和难过,她知道母亲心里,始终放不下那份牵挂。

两年后初春的一天,父亲再次回来,这次随行的是养子念里。30多岁的念里,看起来温文俊朗,走上前,鞠躬问好。他用有些绕舌的普通话说:“大姆,您好,这里是阿爹的家,以后也是我的家!”

“好,好,常回来。”母亲说,“你妈妈呢?她还好吧?”

“阿姆……她……”念里有些发窘,目光转向父亲。父亲接过话来,沉声说,“半年前,美凤突发急病,先走一步。”事情来得突兀,令家人颇觉意外。难怪两年不见,父亲苍老了许多。

第二天早上,父亲想带念里回老家看看,水秀和水宽提出陪同前往。说着便出了门,乘车赶往家乡。沿途透过车窗眺望,青山吐翠,草木葱笼,满山的花开得灿灿的,一片连着一片。父亲欣喜地说:“变了,变了哟。”进入村庄,沿着一条高高低低的土路向东走,来到旧居前。这座土改时分给穷人的大院,现破旧不堪。水秀说当年从这里搬出后,大伯和伯母相继去世,家人走的走,散的散。父亲面带苦色,低叹一声,并未多言。从大院出来后,水秀陪父亲绕着村子慢走,走着走着,来到水秀曾经就读的小学。山村里景色秀美,但依然贫困落后,几十年过去了,校舍陈旧,窗户漏着风。清朗的读书声,将水秀的记忆拉回从前。

母亲总是力求得体,即使在最艰难的时代,也是如此。纵然生活清朴,也要他们衣衫洁净,端的是神气清朗。可有一件事,还是让母亲生气了。那年赶上大旱,家里仅有的一亩地裂皴口,断了收成。母亲每天做两顿饭,清亮亮的汤,照见人影。正是长身体时,暗夜里,水秀能听到骨头生长的声音,“咔嚓、咔嚓……”像蚕吞食桑叶,像竹子在拔节。靠墙的一张床上,水宽蜷着身子,嘴里嘟哝着,“饿——啊。”那天放学后,水宽拉住她,说是去附近村庄要点吃的,很多同学这么做的。遇到好心的农户,家里有馍馍的,拧下小小一块,塞到他们手上。到了一户人家,隔着院墙,见树上结满杏子,馋得水秀直咽口水。柴门半掩着,探头望去,没人。水宽胆子大起来,说,“姐,我给你摘几个。”他溜进院里,刚摘下两个杏子,被一条从暗处窜出的黑狗,咬住腿。水宽疼得哭叫起来,用力将狗踢开,出门拉住水秀就跑。进到家,水宽腿疼得厉害,被咬伤的地方露着肉,往外冒着黑血。母亲吓了一跳,跑去附近山上采些刺蓟,把叶子揉烂,敷在伤口上。问清缘由后,母亲气得变了脸色,罚他站在月光下。水宽嘴硬,“饿着太难受了。”“别人给的,接着也就算了,万万不该,去偷人家的杏子。”母亲气恼地说,“月光堂堂,照进心里,你们做了什么,都躲不过它。”姐弟俩深垂下头。

父亲得知后大感意外,扶着一棵树,低低地抽泣起来,“芸姐儿,我欠你们的。”念里被打动了,感叹道,“大姆,很了不起的。”

这趟回来,父亲四处转转,停有半个月。离开那天,父亲对母亲说:“我在台湾有点房产,跟念里商量过了,回去后处理一套。这钱留给你们,算我的一点心意。”母亲平静地说:“最难的日子早就过去,现在有吃的,有住的,已经很好了。从前乡亲们没少帮衬,你有这个心,不如为村里做点事。”父亲重重地点头,在母亲的注视中走远,直到消失不见。

每隔一两年,父亲会回来一趟,住上一段时间,回家乡转转。他出资帮助村小学重修校舍,捐赠千余册图书,还联系台湾的同乡会,为家乡捐资修路……从水秀口中得知这些后,母亲宽慰地笑了,可她的身体愈来愈差。有天晚饭后闲聊,父亲讲起一段隐秘的心事。当年乘船到台北,他期盼着早些返乡,后来知道回不去了。有台湾当地的姑娘看中他,他曾拒绝了,想守一份思念,孤独终老。后来他得了肺病,没日没夜地咳,咳到吐血。那姑娘跑去医院,不嫌脏累,精心照顾他。出院之后,俩人结婚了,新娘便是美凤。婚后发现性格有差异,父亲一直忍耐宽容……在心中翻滚了许久的话,早已化作一波柔情,母亲的眼角扬起,弯成黑夜里一轮皎洁的弦月。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谈心,父亲返回的第二天,母亲便去世了,是心脏病突发。那天早上,水秀进到母亲房间时发现的,她走得从容、安静。水秀跪在地上,眼泪往外漫。母亲的骨灰被送回老家,埋在一片山冈上,拱起的坟丘,遥望着熟悉的村庄。父亲在念里的陪同下,仍每年回来,一进家,便吵着去看母亲。父亲很快地衰老了,人老了,纯净如赤子。他坐在母亲坟前,把心里的话倒出来,说给山听,说给风听,说给地下的母亲听。怕打扰到父亲,水秀和念里站到远处等候。那天等了好久,不见父亲过来。他们跑上前一看,父亲斜躺在坟前,身体已冰凉。93岁的父亲走完苦乐交加的一生,在母亲静静的陪伴下,长眠在故乡的泥土中。

清明又至,雨沥沥下了一夜,天亮时停了。水秀推开窗,被雨冲洗过的树叶翠绿清亮,就连空气似乎也被染绿了。水秀深吸几口气,觉得那片绿淌了出来,流进心里。家搬新楼了,住在一楼,装了电话。大智早早起来,端盆水到楼前,擦着一辆银灰色面包车。念里打来电话说要携家人回来,大智准备开车去机场迎接。

下午四五点时,念里带着妻儿回来了,进家稍歇片刻,便奔赴老家。水秀和水宽也上了车,一路上,跟念里一家闲聊起来。念里5岁的女儿惠子,看着车窗外,一脸纯真,不停地问这问那。

车开到老家时,已近傍晚,村庄变了模样,一条水泥路直通村口。他们下车步行,穿过村子,向村后的山上走去。房前屋后的花开了,村子浸在香气里,走出多远,那香气还跟着。一场春雨过后,坟头上青草萋萋,像盖上一条被子。水秀心想有青草作被,他们应该不会冷的。在那个最糟糕的年代,他们有过最凄美的爱情,如今朝夕相伴,会聊些什么呢?

“惠子,这里躺着的是阿公、阿嬷,过来磕头了。”念里轻声喊道。

惠子好奇地问:“他们为什么躺在这里?”

念里眉峰皱起,肃色说道:“这里是阿公的故乡,我们的根在这里,你要记住的。”

“哦。知道了。”惠子的大眼睛闪亮如星,似懂非懂地应道。

家人齐跪下来,叩头行礼。水秀燃起一把香,如烟的旧事,穿过岁月的纱缦,浮现在眼前——她倚在窗前,手里握着书,扭头看看窗外的春天,看看低头绣花的母亲。

不知何时,月亮升了上来。清亮亮的白月光,罩着春之暮野,洒在山间小路上。有了月光,水秀便觉心里不慌。她跟家人一道,踏着柔和的月光,朝山下走去。“月光堂堂,照见汪洋。汪洋水漫过方塘,方塘莲子香。”惠子稚嫩的童音响起,那么轻快、清脆,在晚风的吹送下,飘散在山野间。从村子里穿过时,风搅动花香,愈加浓了,溢得到处都是。

村庄里炊烟升起,许多村民涌出来,站在路两边,热情地挽留和相送。“水秀回来了,吃罢饭再走吧!”“进屋歇一会儿!”水秀笑着应道,“谢谢,等下回吧!”

清白的月光下,水秀穿行在熟捻的乡音里,不时擦抹着眼角。这温暖一生的荣耀,是母亲赚得的,或许是她生前没想到的。水秀觉得这条路很长,走了这些年,却似从未走出过家乡。

猜你喜欢

母亲
母亲的债
睡踏实
给母亲的信
多了或少了的岁月
悲惨世界
大地.母亲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母亲的养生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