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驱动力分析的设计艺术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

2016-07-06方明姚奇志李晟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层次

方明 姚奇志 李晟

摘 要:通过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共确定了设计艺术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的18个核心驱动力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创业驱动力因子的权重;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南华大学设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业驱动力总体状况;从大学生个体、学校、社会及家庭三个层面提出了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驱动力因子;层次-灰色关联法;创业型人才;设计艺术类专业

创业教育在激烈的国际竞争新形势下作用十分突出。首先,对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战略意义,是国家和民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头等教育要务;[1]其次,通过系统的创业教育,能提升大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不仅解决了大学生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将带动其他劳动力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2]第三,创业教育有利于技术创新、发明向社会应用的转变,提升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而且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3]

从创业的本质特征来看,创业教育应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及思维、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等各种关于创业的综合素质,并最终促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4,5]近年来,学术界围绕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针对大学生创业驱动力的研究成果还非常少,特别是以定量的方式进行的研究更少。[6,7,8,9,10]驱动力既包括创业主体的内在驱动力,也包括各种外在的驱动力,它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所在,[11]本研究基于创业驱动力的角度来研究设计艺术类专业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旨在为设计艺术类专业学生、院校、政府等提供创业培养方面的参考。

1 创业驱动力构成分析

1.1 问卷调查及访谈法确定驱动力因子

通过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共调查了设计艺术类专业从业人员共计411人(其职业构成见表1),问卷及访谈的问题共15个,其中涉及个人基本情况的问题4个,创业相关的选择题8个、问答题3个;以代表性、实效性为基本原则,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访谈结果的分析,共确定了18个创业核心驱动力因子,其中大学生个体层面6个(包括创业意愿、风险承受能力、责任心、创新能力、社会实践经验、沟通协调能力)、学校层面6个(包括创业类课程、创业意识及思维培养、学校创业平台、具有创业经验的师资队伍、灵活的学分制度、校企合作项目)、社会及家庭层面6个(包括创业竞赛、国家及地方创业政策、社会创业平台、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法律保障、社会创业氛围、家庭及亲朋的观念)。

1.2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创业驱动力因子权重

(1)建立驱动力因子综合评价体系表。建立了3个层次的评价体系(见表2),第一层是目标层;第二层是约束层,包括大学生个体、学校、社会及家庭三个层面;第三层是方案层,包括选取的18个创业核心驱动力因子。

表2 驱动力因子综合评价体系表

目标层(A) 约束层(B) 方案层(C)

创业驱动力因子权重评价 大学生个体层面 创业意愿方面(C1)、风险承受能力方面(C2)、责任心方面(C3)、创新能力方面(C4)、社会实践经验(C5)、沟通协调能力方面(C6)

学校层面 创业类课程(C7)、创业意识及思维培养(C8)、学校创业平台(C9)、具有创业经验的师资队伍(C10)、灵活的学分制度(C11)、校企合作项目(C12)

社会及家庭层面 创业竞赛(C13)、国家及地方创业政策(C14)、社会创业平台(C15)、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法律保障(C16)、社会创业氛围(C17)、家庭及亲朋的观念(C18)

(2)专家对判断矩阵进行取值。根据不同驱动力因子间的层级关系,采用1-9比例标度法(表3),[11]从所调查的6大类822名设计艺术类专业从业人员中选取了30位专家(每个类别中各选取5位)分析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并进行判断取值,构造创业驱动力因子评价体系的判断矩Bi-A、Ci-Bi,并进行取值和一致性检验。

(3)各驱动力因子的综合权重。根据矩阵Bi-A、Ci-Bi所得到的权重值,计算出方案层(C)各因子对于目标层(A)的综合权重值,各因子综合权重值结果如表4所示。

2 创业驱动力的实证分析

2.1 问卷调查法确定各驱动力因子的均值

對南华大学2013级设计艺术类专业89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前述评价体系的3个大层面、18个小层面,一一对应设计问卷,问卷均为选择题,要求从备选的5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后收回有效问卷83份,有效回收率为93.2%;采用Likert五级量表记录学生的对于驱动力各因子的评价值,按5~1进行记分。最后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数据结果取均值,评价指标的得分均值见表5。

2.2 灰色关联法研究设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业驱动力总体状况

(1)建立理想状态数列。以学生对于驱动力各因子的评价值的最优值为理想值,构造出“理想状态”数列X0。

(2)求灰色关联系数。根据公式求出每位同学的评价值数列Xi与“理想状态”数列X0的灰色关联系数,其公式如下[12]:

其中: 表示基本数据无量纲化处理后,理想数列与各评价数列对应的绝对差值; 表示两级层次的最小差值

;表示两级层次的最大差值;为分辨系数,取0.5。

(3)求加权灰色关联度。将层次分析法(AHP)定的各驱动力因子的权重值代入以下公式中,求出每位学生评价值数列Xi的加权灰色关联度。

其中wk是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所求得的18个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值,为指标序列Xi与参考序列X0的关联系数。

经计算后将每位学生评价数据的加权灰色关联度做成折线图表,如图1。

(4)评价结果分类。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原则,加权关联度大小反映该对象与理想状态的接近程度。加权关联度越大,越接近理想状态,反之越远离。经咨询专家,将加权关联度值分为三大类:Ⅰ类(创业驱动力评价结果较好,加权关联度值≥0.70)、Ⅱ类(创业驱动力评价结果一般,加权关联度值0.5<<0.70)、Ⅲ类(创业驱动力评价结果差,加权关联度值≤0.50)。

2.3 研究结果分析

由表5(南华大学2013级设计艺术类专业83名学生评价指标的得分均值)可知,大学生个体层面:设计艺术类专业学生创业意愿方面(C1)分值较高,但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C5)严重欠缺;学校层面:学分制度(C11)较为灵活,也具备一定的创业平台(C9),但创业类课程(C7)、具有创业经验的师资队伍(C10)、创业意识及思维培养(C8)分值较低;社会及家庭层面:创业竞赛(C13)、国家及地方创业政策(C14)分值较高,但是社会创业氛围(C17)、家庭及亲朋的观念(C18)分值较低。

结合大学生个体、学校、社会及家庭三个层面的评价分析,由表6(评价结果分类表)可知,在参与调研的南华大学83名设计艺术类专业学生中,只有22.89%的学生对于创业驱动力的评价结果较好,说明无论是大学生自身层面,还是学校、社会及家庭层面在创业驱动力方面还有很多艰巨的工作要做。

3 基于驱动力分析的设计艺术类创业型人才培养建议

3.1 大学生个体层面

设计艺术类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若想取得创业的成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而且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13]大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到设计公司、工程公司等进行现场的学习,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问题为切入点积极钻研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拓展知识面,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设计艺术类项目牵涉部门广、现场问题多、规范条例多,大学生需要深刻认识到履行义务、遵守规范的重要性,要养成自觉承担责任的态度,要通过各方面的锻炼提升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

3.2 学校层面

应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积极进行培养方案的改革,可采取开放式的教学体制,将创业类课程作为主要选修课,与企业、创业培训机构共同培养学生,搭建校企合作的创业平台,建立好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应借鉴美国、德国等国家创业教育的经验,主要采取分阶段的形式进行,低年级的创业类课程为感知、认知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敏感性;高年级的创业课程为分析、研究环节,以设计艺术类项目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创业能力的目的。[14,15]针对学校缺乏具有创业经验的师资队伍问题,可聘请设计艺术行业知名的企业家进行创业相关的专题讲座、讨论课,而且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好各种信息共享平台;也可依托教师的科研课题,吸纳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灵活的学分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将学生的创新成果、创业实践等纳入学分体系,学业修学时间也应具有弹性和灵活性。

3.3 社会及家庭层面

政府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搭建了各种创业平台,这些对于促进大学生创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还应特别针对大学生创办的小微企业做好相应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以及其他法律保障工作,这些制度、法律层面的措施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重要保障。学生家长以及亲戚朋友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大学生创业,应怀有一种“创业是更好的就业”的心态去转变传统的观念,[16,17]特别是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多加鼓励。同时,社会应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推介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及经验,协助大学生走向创业成功之路。

4 小结

本研究首先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确定了创业驱动力的核心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创业驱动力因子的权重,从而避免了权重确定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此外运用层次-灰色关联综合分析法对南华大学2013级设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业驱动力总体状况进行了评价,旨在通过这些量化的评价结果为科学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一些培养设计艺术类专业创业型人才的策略、建议。由于在运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确定驱动力因子时存在着各设计艺术类专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差异、行业见解差异等情况,对核心创业驱动力因子的确定难免存在不全面之处,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全面探讨核心驱动力因子的选取和相应评价标准的制定,此外,应进一步探索动态的提升创业驱动力的机制,从而更好地为创业型设计艺术类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严毛新.政府推动型创业教育: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历程及成因[J].中国高教研究,2011(03):45-48.

[2] 林佩云,吴惠灵,陈宇栋.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2):95-96.

[3] 向辉,雷家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2):120-124.

[4] 夏人青,罗志敏,严军.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1999-2011年)[J].高教探索,2012(01):123-127.

[5] 徐小洲,梅伟惠,倪好.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制度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45-48+53.

[6] 周海涛,董志霞.美国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4(06):100-104.

[7] 卢亮,胡若痴,但彬.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措施及对中国的借鉴[J].中国高教研究,2014(08):55-60.

[8] 周勇,凤启龙,陈迪.创业环境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动机的影响研究——基于江、浙、沪高校的调研[J].教育发展研究,2014(17):33-37.

[9] 王左丹.“金字塔”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4(05):163-167.

[10] 潘文庆,杨丽.大学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高教探索,2014(05):173-177.

[11] 李婧,杨昱梅.基于AHP的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40-41.

[12] 丁涛,盖锐.创业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性分析——以南京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1):32-35.

[13] 李遠煦.社会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范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5(03):78-83.

[14] 王树国.面向创新创业教育 深化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6(01):48-49.

[15] 徐小洲,倪好.社会创业教育:哈佛大学的经验与启示[J].教育研究,2016(01):143-149.

[16] 高文兵.众创背景下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6(01):49-50.

[17] 黄兆信,张中秋,谈丹.创业教育:大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有效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1): 24-28+50.

猜你喜欢

层次
P2P征信体系法律问题研究
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层次要点及其运用探析
数学作业多元评价促学生发展
如何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