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银行”的考验与机遇

2016-07-06农经林笑

农经 2016年1期
关键词:种粮粮食农户

文|《农经》特约记者 林笑



粮食银行”的考验与机遇

文|《农经》特约记者 林笑

“粮食银行”对水稻进行统一烘干加工,基本可以达到零损失的效果,无形中提升了粮食产量。(左)

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粮食银行”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右)

正在探路的粮食银行,试图用市场机制整合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等农业现代化因子,将农业、工业、金融服务有机融合,以释放出最大的效益空间。

每到麦收季节,打粮收粮在农村都是件大事。而粮食收回之后如何保存并处理,对于辛苦一年、以此为主要收入的农民来说,更是大事中的大事。然而,有些农户由于保管不善,因发霉、变质,影响了粮食的品质,无法卖出好价钱;还有些农户由于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往往错过了售卖的最佳时机。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目前,日渐兴起的“粮食银行”,有效地化解了这一矛盾。

新型模式

“以前农户分散经营、户均只种几亩地不需要投入多少钱,但近年来土地流转面积扩大,3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比比皆是。可农业投入巨大,种粮效益又比较低,资金周转实在是困难。特别是水稻育秧、机插秧和生物农药防治,成本更高。”江苏省泗洪县石集乡种粮大户赵成美说这话时,心情有点沉重。

据悉,2013年以来,赵成美流转了484亩土地种植稻麦,若是按照每亩每年的土地流转费930元来算,要缴纳的流转费总额超过45万元。如果再加上购买籽种、化肥农药以及支付工资等费用,一年下来就需要近70万元的投入,这让赵成美倍感压力。

为破解这一困境,江苏省宿迁市苏北粮油集团牵头组建了“粮食银行”,由粮食种植大户申请成为会员,与企业签订订单,实行订单种植。同时,苏北粮油集团成立担保公司,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这样粮食种植大户向银行申请贷款,担保公司为其担保并免担保费,龙头企业为其反担保,粮食种植大户再将订单种植的在田粮食抵押给龙头企业。

2014年以来,25家从事粮食种植的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与泗洪农村商业银行、江苏银行达成2000万元的贷款意向,银行已发放贷款1500万元。

所谓的“粮食银行”,其实就是农业企业在提供粮食仓储和收购等传统经营业务的基础上,依托企业信用,以农民存粮为载体,向农民提供延期点价收购、短期融资和存粮价格保险等一系列保值、增值服务的新型粮食经营模式。

除了解决农户的资金问题,“‘粮食银行’还可以解决收获季节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以往粮食丰收的季节,也是粮价最低的时候,农民急于卖粮造成粮食供应集中,压低了市场价格。有了‘粮食银行’以后,农民可以灵活选择卖粮时间。”国投中谷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刘国良说。

另外,随着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渐成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以往农民自己晒粮,造成的粮食损失率在6%—8%,通过“粮食银行”对水稻进行统一加工,基本可以达到零损失的效果,无形中提升了粮食产量。

三者共赢

泗洪县一位与苏北粮油集团签订订单协议的家庭农场主说:“我将水稻抵押给苏北粮油集团借款30万元,苏北粮油集团将水稻收走,扣除水分,以高于市场价0.2元收购,在还清30万元贷款和利息后,预计每亩毛利润在300元—400元,种植水稻一季就可以收益15万元左右。”

给予农户如此多的优惠和帮助,“粮食银行”及其牵头的主体企业又能获得什么利益?

宁夏昊王米业集团有限公司“粮食银行”办公室主任赵金龙说,保守估计,企业每年收粮3万吨,每吨3000元。要是现场结算,这就需要9000万元的现金流支持。如果企业资金不足,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贷款年利率平均也在9%左右。

同样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湖南卫红米业。由于粮食收购集中在夏秋两个时段,为满足生产需要,公司需要集中筹措1.2亿元以上的流动资金用于储备原粮,压力非常大。为突破瓶颈寻求发展,2013年7月,公司结合订单种植、土地流转和相关经验,采取顺价存储、定值存储方式创立“粮食银行”。

通过“粮食银行”这种运营模式,与种粮农户达成了一条“盈利共享、风险共担、提升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农业统一战线。种粮大户可以在不转移粮食所有权的情况下,向“粮食银行”申请粮食仓单质押贷款,“粮食银行”也可以在某个时间段内使用一定比例的粮食,节省了收购费用。

这样借助于企业创办的“粮食银行”的龙头带动以及市场杠杆作用,合作社、农户与“粮食银行”的利益紧紧捆绑,形成集产业化服务、工业化生产、市场化融资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联合体。

据悉,截至2014年底,湖南卫红米业“粮食银行”已签约入行农户4550户,覆盖宁乡县及益阳、岳阳、湘潭等市34个乡镇、133个行政村。

“‘粮食银行’在我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确实能解决当前粮食产业的很多问题,而且顺应我国粮食产业政策的调整趋势,对于农民、粮食企业和政府而言,能够实现三者共赢。”刘国良表示。

瓶颈待破

就目前我国“粮食银行”发展的形势来看,业务试点方式仍较单一且存在较大的风险敞口,这成为限制“粮食银行”规模化的重要瓶颈。另外,除库存不足、经营监管等因素外,价格波动也是“粮食银行”业务开展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具有价格发现和避险功能的期货市场不仅能为“粮食银行”点价购销提供基准价格支持,稳定企业财务成本,还能通过有针对性地增强企业交割便利等措施,降低存粮周转成本,提升经营效率。此外,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也能通过质押融资、价格保险等措施帮助农民和企业抵御市场风险。

“‘粮食银行’能够把农民闲散的粮食集中起来进行存储管理,再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规避,实际上为农民参与期货市场提供了渠道,也建立起一个风险隔离带。”中国国际期货董事总经理王红英表示。

未来,如果能够形成企业参考期货价格从农民手中收粮,同时通过期货、保险进行管理、转嫁风险,通过银行进行融资,从而形成“有进、有出,有风险承担,有利益共赢”的完整链条,全方位保障农民利益,新型“粮食银行”必将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

猜你喜欢

种粮粮食农户
珍惜粮食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画画就如种粮
我的粮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