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与互动式教学视角下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以《劳动关系》为例

2016-07-05

关键词:劳动关系开放式教学互动式教学

黄 鹤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开放与互动式教学视角下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以《劳动关系》为例

黄 鹤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从构建开放与互动式教学视角下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出发,详细阐述教学模式改革中重组课程内容、改变教与学形式、完善考核方式等关键问题。通过对比改革前后教学效果,说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学生参与意识,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建构主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E-1earning、M-1earning、Moocs、Spocs等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授课方式,与此同时,移动学习使得知识传递的速度和范围急速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等教育教学范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已达成普遍共识,但如何转变一直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尝试的方向。

《劳动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现行法律法规是《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一条款在不同情景下处理结果截然不同,单纯记忆法规法理远远不够。该课程教学目标是面对现实中复杂多变的劳动关系,学生能够合理运用法理,灵活掌握技巧,提高解决现实劳动争议的能力。依据《劳动关系》课程中国特色明显,理论实务兼具的特点,采用单一讲授式教学已不能适应课程的发展,需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劳动关系》教学模式改革设计中,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通过向学生提供案例、微视频等开放式课堂资料和设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环节营造出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环境,形成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建构性与内在性,便于学生从情境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期对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进行有益的尝试。

一、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思想

开放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均是建构主义[1]。徐晓放等[2]提出,全方位、多角度的开放是开放式教学的根本特征,体现在:教育观念的开放、教育内容的开放、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开放、教育空间的开放、教学评价体系的开放。与开放式教学相比,互动式教学更强调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顾佳峰[3]认为,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定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角色由单一的施教者转变为多元化的指挥者、引导者、观察者、示范者、启发者等,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意义的主动建构,从而实现知识建构的自我完善和更新过程。开放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迄今为止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两者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学设计、教学情景开发、教学方法选择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符合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哲学[4]。皮亚杰[5]基于发生认识论提出,知识既不来自于主体,也非来自于客体,而是两者在与环境交互过程中建构起来的。维果斯基[6]指出社会文化背景对学习者的作用,重视原有经验和知识对学习者的影响,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基于上述观点,形成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知识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设,学习者会根据自身经验和特定的情景对其进行理解,知识是情景化、个体化的产物[7]。学习不是教师将知识讲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依靠原有知识和经验,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料,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学活动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活动[8]。

依据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也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在《劳动关系》教学设计中,学生突出主体地位,依靠其过去的学习经验和积累的知识,利用视频、书面资料,借助特定教学情景,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教师则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程教学,基于法理要点的碎片化特点设计微视频、课外阅读材料和案例,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和有探索意义的研究性活动,为学生提供恰当合适的学习情景。

二、开放与互动式教学视角下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弱化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恰恰相反,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调整,强化了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对于课程情景的设计和互动活动的把控。依据Jonassen[9]提出的“建构学习环境模型”,《劳动关系》从问题、相关实例、信息来源、认知工具、合作对话工具和社会支持等六项元素进行有序设计,形成开放式、互动式、立体化教学模式。

《劳动关系》将课堂教学扩展为课程教学,实现教与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形成立体化教学模式。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发布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微视频、课堂分析的案例以及课前测试,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手段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针对现实中出现的热点和焦点,校内采用专题讲座、实务模拟等方式进行讨论,校外进行专题调查研究,体现教学空间的开放;针对学习主体,案例分析以个体学习为主,小组展示、角色扮演、研究型专题以合作学习为主,体现教学组织的开放;用形成性评价替代过去以考试定成绩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体现教学评价的开放。由此可见,《劳动关系》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网络教学为平台,以互动式教学为手段的开放式、互动式、立体化教学模式。

三、开放与互动式教学视角下的立体化教学设计

立体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水平及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课程内容设计的规划者,也是课程实施时的宣讲者、组织者、倾听者和引导者,同时,还是课程规划的改进者。只有对课程整体进行精心设计和反复测试,不断尝试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也就是说,开放式、互动式、立体化本身并不能确保教学成效,教学模式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估等活动是取得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开放式、互动式、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至关重要。

(一)重组课程内容

学习者用相关情景建构出的心智模式来推理和解决问题,是最理想的学习结果[3]。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建构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教学情景,从而,便于学生将从情景中学习到的知识能够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建构出新的知识[10]。因此,《劳动关系》的课程内容应取材于现实环境,通过设计包含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的课程材料,帮助学生学习和建构知识体系。

立体化教学模式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务的状况,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三大部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专题教学,减少理论教学的比重,增加实训指导内容,突出实务和操作技能部分。《劳动关系》以往课程内容中有近2/3是理论内容,学生既对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陌生,又对理论本身解决的问题缺乏体验,同时,教师通常采用讲授式进行讲解,导致学生被硬性灌输。重组后理论内容仅占课堂授课的1/6。开放式、互动式、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收集网络、教材和身边的现实劳动争议案件编制出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整理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创建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表达思想与他人协同合作。

(二)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立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可能的兴趣点、偏好的互动方式和课程预期等,据此设计教学活动;要求教师采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实现多种角色的不断转化,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与吸收。因此,立体化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更加精确、细致。

1.课前开放教学内容。学期初在网络教学平台公布课程纲要、教学课件和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学生按照课程进度合理制定学习规划;在授课前一周,在网络教学平台公布微视频、授课案例及课前测试。

2.课堂教学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思想,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1)理论教学部分采用课堂讲授和团队课堂展示为主,课程引入、学科概念介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科发展历程、理论基础以团队课堂展示为主。(2)实践教学部分以案例分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学生课前熟悉案例,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本案例应如何处理?2)法律依据是什么?3)作为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应关注哪些问题?作为劳动者应如何维权?在课堂上,学生们先就处理方案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可在这些案例基础上,引出进一步思考的新案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专题教学部分运用专题讲座为主的教学方法。这部分可采用协同教学的方法,由多位校外专家、资深从业者和教师共同组成一个教学团队,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针对集体谈判、劳动争议等热门问题,可采用专题讲座、模拟仲裁庭、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3.课后团队研究活动。本课程采用个体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团队组建是在第一次课堂上以报数的方式随机组合,团队成员在5-7人之间,共同完成课堂展示和专题调查研究活动,团队成绩与个人成绩直接挂钩,同时教师会在展示中以随机提问个体的方式加强团队成员的参与度。

(三)改变课程考核方式

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立体化课程考核方式,主要表现为评价主体多方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有:任课教师、团队成员以及学生本人;评价的内容既有个人作业、课前测试、总结性考试、网络学习时间和次数,也包括小组报告质量、讨论区帖子等;评价的方式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既可以是网络教学平台直接获取数据也可以是经过任课教师主观评定的。通过立体化课程考核方式,可以从学生个体学习行为出发,了解其学习状况,进而改进其学习行为。

四、教学效果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变化

经过三年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学生在《劳动关系》这门课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1)出勤率显著提高。采用开放式、互动式、立体化教学模式后,同学们的出勤率基本维持在95%以上,无故缺勤现象基本杜绝。(2)学习热情明显提高。以案例为导向,先是个体进行案例分析,而后小组讨论,最后点评的方式,促动学生主动分析查找法理,强化了学生的参与动机。(3)学习行为因形成性评价而改变。由于考核方式的变化,促使学生改变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4)技能提升,学以致用。通过改进教学模式,学生意识到这是一门培养实操技能的课程,不再局限于概念认识和法规记忆。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自身及周边人建立、履行和解除劳动关系等事项中,学以致用。

(二)教学成绩及分析

表1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近六年的教学成绩。通过比较近六年的教学成绩,自2012年采用开放式、互动式、立体化教学模式后,平均分、优良率稳步提高,成绩的标准差逐渐减少,说明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

表1 历年期末测试成绩比较

(1)学习效果普遍提高。在过去六年里,学生人数逐年上升的情况下,平均分提高8.67分,优良率从2009—2010学年55%上升至2014-2015学年的80%,说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明显。

(2)学生学习中两级分化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从表1可以看出,标准差由8.18减少至4.75,说明平均分的集中趋势明显,表明学生之间成绩差距不断缩小,学习动力普遍提高。

五、结论

“以学生为中心”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劳动关系》课程在开放式、互动式、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经过多轮探索,总结以下经验:

1.教学模式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开放式、互动式、立体化教学模式包含近十种教学方法,虽然方法没有根本性创新,但也并不是多种教学方法简单罗列,而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安排。

2.教学模式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取得教学成效,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具体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推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开始尝试和推广Moocs、Spocs、微课等教学方法,但这些方法本身并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关键还是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

3.教学模式需要不断评估完善。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需要不断反馈,以便于改进。教学模式从设计到实施到评估总结再到改进设计,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不应随着教改项目的完成而结束。

参考文献

[1]Guba E,Lincon Y.Competing paradigms in qua1itative research[M].London:Sage,1994:105-117.

[2]徐晓放,夏春德.论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J].继续教育研究,2011,20(11):158-160.

[3]顾佳峰.高等教育中的互动式教学——以北京大学“世界课堂”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2):24-27.

[4]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5):17-22.

[5]Piaget J.The construction of rea1ity in the chi1d[M].New York:Basic Book,1954:77.

[6]VygotskyL.M ind and society:The deve1opment of higher menta1 processes[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120.

[7]丁远坤.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及其启示[J].高教论坛,2003,19(6):165-168.

[8]陈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学术交流,2007,23(3):175-177.

[9]Jonassen D.Designing constructivist 1earning environments[J].Educationa1Techno1ogy Research &Deve1opment,1999,47 (1):61-79.

[10]Winn W.The assumptions of constructivism and instructiona1 design[J].Educationa1Techno1ogy,1991,9(1):62-75.

A Probe into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 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pen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A Case Study on Labor Relationship

HUANG He
(School of Management,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18,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ree-dimensiona1 teachingmode with the open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approaches,the paper e1aborates the key prob1ems in detai1 re1ated with how to reorganize the course content,how to change the moda1ity of teaching and 1earning,and how to improve the eva1uation mode,etc.in the reform.Compared with teaching effect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it shows that the new mode can improve the c1assroom efficiency,the students'sense of participation,and the students'abi1ities of so1ving prob1ems as we11.

Key words:open teaching;interactive teaching;constructivis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46(2016)02-0065-04

DOI:10.13954/j.cnki.hduss.2016.02.013

收稿日期:2015-10-27

基金项目:浙江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5126)

作者简介:黄鹤(1976-),女,黑龙江依安人,副教授,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劳动关系开放式教学互动式教学
论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新方法探析
《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新方法探析
议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竞业禁止协议探究
开放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析
常规教学模式下有限开放型课堂的设计与实践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