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进行高中英语听力训练教学初探

2016-07-04潘辉

新课程·中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英语听力听力口语

潘辉

当今社会,英语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听、说能力尤为重要,尤其是英语听力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例越来越大。如何进行有效的听力训练,从而真正提高听的能力一直是师生及众多家长关注的焦点。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一直在思考并反复实践。经过几年的研究,发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此愿和大家共同切磋及分享。

我先简要地介绍一下多年来我及众多同行所采用的办法。随着高考听力分数的增加,我们作为一线教师非常重视学生英语听力的训练,学校也给予大力的支持。就我所在的学校而言,我们每周专门设立三节课为听力课,这一做法已经坚持了数年。听力课上基本上就是按照听力考试的模式进行,播放已录制好的磁带,听后就做题,最后核对答案。通过这种坚持一贯的训练,让学生更熟悉英语口语的内容,增强对英语信息输入及输出的反应,从而提高通过听而获取信息、理解谈话表层及深层含义的能力,最后能准确回答并解决问题。但是事后通过对一届学生三年的听力成绩及听力水平的跟踪分析及调查,发现此种做法的投入大但收效甚微。学生经过这种固定化的长期训练,只是克服了听英语材料的恐惧感,但自身英语听力强的学生基本上仍保持在原有的水平上;而自身英语听力弱的学生并没有因这种看似大强度长时间的训练而有明显改善和提高。学生通过听英语材料获取信息及利用已知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上提高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我们预期要达到的目标相去甚远。我们的大投入似乎只是一种表面形式,仅仅满足于我们重视了、我们训练了,从表面上看只是心理安慰而已。这绝不是师生及家长们所真正期待的结果。

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及反思,我发现这种习以为常的做法有几个弊端:

第一,通篇听完一个听力训练,像考试一样去做,而后对答案就只是像考试一样,只知道对错。学生对前面已听过的内容已忘记了很大一部分,不利于学生自主去纠正听力技巧方面的问题,从而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第二,同时我发现即使经过大量的听力训练,学生对所听材料仍然缺乏熟练程度,更不用说预测、判断对话的发展及对后续内的深层理解。

第三,听力中的一些单词仍然是学生通篇理解材料内容的障碍。

第四,对听力材料中出现的最新美国时尚口语及俚语,学生还不能及时去地理解。

针对以上问题,我和同事做了大量的反思并对平时的训练方式和方法做了一些調整和改进。做法如下:

首先,把整个听力材料按照材料种类分成几部分,分开训练。前五个小对话为第一部分,后面九个略长篇幅为第二部分。也就是把听力练习分成两类,这两大类试题的特点都较突出。第一类试题语言简明扼要,日常交际性较明显,而且五个微型对话中,相对单词量少,语句简短,但一般读速较快而且只读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尽快适应较快的语速及流利的口语表达。我的做法是先把这个素材播放一遍后,让学生当作考试题去做,然后通过核对答案及反思来发现学生之间存在的理解问题。然后,再播放一遍,优秀的学生争取把小片段复述下来,基础较差的学生自我检查和自我纠正,争取独立解决问题。之后,再播放第三遍,让学生看着听力原文一起跟读,并模仿磁带中读者的语音、语调。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更加具体地发现并反思和解决自己在听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多次重复的听,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英语输入的频率增加了,才能更好地输出。从而把听力和口语训练结合起来,学生若是能够达到磁带里的语速和语音、语调,并经常这样去读英语、说英语,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听力练习和测试中很快适应。同时学生也能掌握英语口语中的连读、重读、轻读、弱读和小语段意群的停顿等技巧。最后,让能力强的学生把这些听力材料中比较精彩的部分表演出来。通过表演,无论是表演者还是旁观者都会对话题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全体学生在大脑中储备这些经典的语言材料,这样我们的训练目的自然而然地就达到了。

在教学中采用了这样的做法之后,深受学生欢迎。学生说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听力训练课,感觉训练后收获很大,从以往对一成不变的听力课的排斥、抵触变得充满期待和跃跃欲试了。这样做不但提高了听力训练质量,而且带动了说读能力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情境的领悟,与此同时增加了对英语学习的热爱。这难道不是我们英语教学追求的最佳效果吗?

编辑 赵海宏

猜你喜欢

英语听力听力口语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