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同伴冲突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2016-07-04沈碧云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社会性同伴冲突

沈碧云

同伴冲突是指幼儿个体与个体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对抗状态或相互对立的行为过程,是幼儿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形式。像世界上诸多事物一样,冲突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建设性和破坏性。现代研究更趋向于肯定早期冲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认为冲突是同伴互动效果的关键机制,儿童的社会认知冲突导致了儿童的心理重构,促进了个体心理的变化,加速了心理的适应和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分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其实质在于促进幼儿社会化,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和个性。

在幼儿园中,同伴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长期以来,教师为了避免或制止同伴发生冲突,往往采取减少同伴交往、加强控制等办法来缓解这种同伴冲突,这样只“堵”不“疏”,不仅剥夺了孩子的真实交往经历,更是阻碍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那么,合适的做法是怎样的呢?

一、首先,保障幼儿拥有真实的生活经历

我们首先要保证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都是真实的,要给孩子充分自由交往的权力。在自由交往的空间中,孩子们才能得到真实的交流,获得真实的体验。当冲突发生时,幼儿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去倾听、了解他人的观点、需要和感受,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促进其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逐渐弱化自我中心意识。同时,冲突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冲突为幼儿提供了运用各种技巧化解矛盾的真实环境和实践机会,幼儿在沟通、协商、求助等方法的运用过程中,逐步积累社会交往经验,提升解决冲突的能力。

幼儿园是幼儿群体生活的场所,绝大多数的冲突都是幼儿相互间抢夺同一样东西,或秩序混乱引起的,因此在生活中,必须引导孩子们按先后顺序做事,这样难免会出现暂时的等待。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生活活动中的等待如:排队盛饭、洗手、拿体育器具等等,让孩子学习友好谦让,久而久之孩子们会慢慢减少冲突,学会友好相处,使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良性循环。

二、其次,研究解决同伴冲突的教育策略

虽然同伴冲突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但是全然放手让幼儿自己解决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实践中,我们也要根据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规律和社会领域学习特点,把观察到的同伴冲突整理起来,通过科学的引导、组织,促进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成长。

对于幼儿来说,情境教育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冲突发生的现场及时给予引导,幼儿的真实体验更强,教育的效果就更好。当然,教师也需要抓住同伴冲突的时机,不能贸然介入。首先,教师要先了解幼儿冲突的起因和问题有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教师可根据现实情况,先安抚孩子们的情绪,然后请孩子们自己说说想怎么办?你觉得谁错了?你觉得如何解决比较好?并请幼儿说一说以后遇见这样的事情怎么办?幼儿在真实的冲突情境中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个别引导,更容易获得经验的提升。其次,教师也可以利用整班的力量,进行集体讨论,发挥集体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班级公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还可以对幼儿的经验进行迁移,从同伴冲突联系到自己真实的生活中去。教育来源于生活,孩子们的教育是离不开生活的。所以,做好家园沟通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让家长也了解这样的同伴冲突,让家长对孩子也有一个正面积极的引导。幼儿需要在一次次的冲突中不断获得各种交往的能力、规则、技能,从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三、最后,积极鼓励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发展交往能力

游戏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更能自主地表达和表现自己对现实生活环境的认识和体验、想法和愿望的一种象征性游戏活动。这是幼儿最喜欢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自然游戏活动,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其社会互动方式不仅有合作、协商等亲社会行为,往往也会产生各种各样冲突行为。因而幼儿随之也获得了体验冲突、谈判或者协商的机会,而这些冲突和协商在引发平等互惠等观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与同伴的冲突行为可以定义为,幼儿由于在物品归属、角色选定、群体加入等方面存在矛盾而产生的控制对方以实现自身愿望的一种对立的互动行为。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这样的冲突几乎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了,如何认识和应对幼儿间的冲突能反映出一名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首先,教师要充分相信,其实孩子们是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教师应先给予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而不要盲目进行介入活动。上述教师的处理方法巧妙在抓住了幼儿的心理,以幼儿的“我们是一伙的”为切入点,让幼儿自己想通,引导幼儿从观念上认识到我们是一伙的,其次,教师不能像修理工那样,哪有问题就堵哪,那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之后,我和这位老师进行了一些交流,该教师的行为与幼儿的儿童观、教育观有着很大的关系,该教师主动探索解决的方法,这样的儿童观与做法,对解决幼儿与同伴冲突很有利,并且使幼儿的社会交往性得到了非常有利的发展。最后,教师放手不等于就是不管不顾,当冲突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有安全隐患时,教师就要进行及时的制止了。

作为幼教工作者,要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为前提,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创设使幼儿感到快乐、安全和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自尊,不宜对幼儿采取训斥、怒吼、恐吓、体罚等粗暴的方式,更不能熟视无睹与放纵,应从日常琐事出发,对不同类型的冲突性行为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延缓、减少、消除幼儿的不良行为,促进幼儿个性的完善和品德的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社会性同伴冲突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