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视难点 创造条件 实现目标

2016-07-04魏蔡连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本族语语调语音

魏蔡连

自2002年起,我国大部分小学从三年级开始设置英语课。《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正处于发展接近英语本族语语音的最佳时期,对学生听力发展也很需要。教学中要侧重语音输入,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不同于汉语是声调语言,英语是语调语言,英语语调在交际过程中有传递信息、交际功能、句法功能、表达情绪等意义和功能。然而,小学英语课堂往往以单词和对话为教学全部内容,忽视了对学生语调意识的培养。

一 、语调

“语调”是超音段音系学术语,指英语口语中的音高模式,包括重音、音调、节奏、停顿等韵律特征(Allen,1971)。英国著名学者David Brazil提出从四个方面考查语篇中的语调:突显(prominence)、音调( tone)、首音高(key) 和尾音高(termination )。这四大考查项分别针对的是讲话时的重音、调型、调式以及调尾的选择。

具有较好语调意识的英语学习者,能够正确使用重音、调型、调式和音高表达信息和情感,也能够准确捕捉说话者语言符号之外的语调中所负载的信息和情感,从而实现交际的有效性和得体性。

二 、语调意识的重要性

著名学者Levine(1982)就分析指出,在表达情感和态度时, 语音只占交际行为的7%, 而语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却多达93%。具体而言就是“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语调( 38%) +表情( 55%) +语音( 7%)”。

实际上语调的重要性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里就已经得到充分彰显。新课标对语言知识二级目标的语音部分做了如下要求: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了解单词有重音,句子有重读;了解英语语音包括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现象(注:二级为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要求)。

大量研究表明,我国英语学习者普遍无法在交际过程中使用正确、得体的语调。一项旨在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调特征的教育部基金课题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语调的使用情况与英语本族语者存在巨大差异。在调群长度方面,本族语者调群平均音节数是5.70,而中国英语学习者仅为4.93;在突显方面,本族语者调群平均突显数为1.60,而中国英语学习者高达2.33;调型选择方面,本族语者对朗读材料仅使用了升调(平均2个)、降调(平均9个)、降升调(平均9个)三种调型,而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了升调(平均3.10个)、降调(平均16.87个)、降升调(平均0.20个)之外,还使用了平调(平均3.92个)和(平均0.20个)两种调型。

以上数据显示,受试在口语交际中调群的语调核心选择不当,突显过多,调群偏短,调型选择不准确,集中反映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语调意识特别薄弱,相对于本族语者而言,这样的交际过程是不得体、不准确的。

可见,即便是经过了长达十年的英语学习,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语调方面的掌握情况也不容乐观。因此,要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就必须从小学启蒙阶段就重视对学生语调意识的培养。

三、小学生英语语调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以口语输出训练为主,完整的口语输出应当包括语音和语调的输出。培养小学生语调意识,主要是通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来训练,并配合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来实现。

1.使用语调优美的教学语言

对于刚刚接触英语这一外语的孩子来说,老师正确的发音和优美的语调格外重要。正如新课标所言,此阶段的小学生“正处于发展接近英语本族语语音的最佳时期”,此时所吸收的语音语调很容易固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提升,一些办学条件比较好的小校聘请了有资质的外籍教师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这一举措符合第二语言教学及学习的规律,值得肯定。不过大多数小学的英语教学任务还是由本土英语教师承担,学生主要从本土英语教师的授课直接感知语调。因此,本土教师的英语语音语调面貌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英语教师自身应当加强对语调知识的系统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坚持尽量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形成浸润式的语音熏陶环境。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条件允许的学校,利用教室配备的现代教学设备,如电脑展台等进行声画的辅助教学,可以大大弥补本土英语教师相对于本族语者在语(下转第122页)(上接第84页)音语调方面的不足。例如,学习一篇新课文时,跟读课文是必要环节,此时可以让教材配套的音频替代教师来充当领读者,而教师做好“监控者”的角色,对学生跟读过程中出现的发音、重读、调型、停顿、音高等语音语调偏误进行纠正。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在进行语音知识讲解时应当注意直观性和可接受性。例如,小学生们最先学习的英语交际用语就是打招呼。教师经过充分的备课,在课堂上播放不同音高、不同调型、不同语速下的见面打招呼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从学习英语的最初就注意到相似的句子因为语调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这一现象,从而为以后语调意识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3.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明了易懂,可操作性强。以每个单元的对话为例,常见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式背诵,以实现对英语表达的理解和记忆。在注重培养学生语调意识的教学模式下,其实可以尝试比较式教学,例如分小组表演,让不同小组用不同的重音、音高、语速、调型选择等来表演同一段对话,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语调实现的不同交际效果。也可以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开设“课前五分钟”环节,请学生展示英文歌曲、朗诵、模仿等。

4. 开展英语第二课堂

小学阶段的英语课时相对较少,通常为一周2~3次课,这对培养学生语调意识显然是不够的。组织丰富有趣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弥补有限的课堂无法全面实现的语调教学。有效且可行的英语第二课堂可以是英文话剧社、英文朗诵社、英文模仿社、英文配音社、英语视听课堂、英文歌曲学唱课堂等。在第二课堂里,通过放映原声科教片、短片或电影,在耳濡目染中进一步强化学生自然的语音意识;通过对台词、歌词、配音等指导,在轻松快乐的气氛里纠正学生的不当语调。

5. 建立良性的竞争和评价机制

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本着鼓励与肯定的原则,对学生多加鼓励与表扬,包容地看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调错误或偏误。在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应当摆脱单一的书面测试的方式,酌情加入语音测试的部分并将结果计入最终成绩。同时,教师应当重视语音测试所反映出的语音问题,在后续教学中加大教学指导力度,让反馈测试真正起到指导教学的作用。

另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适当开展能够展现学生英语语音面貌的活动或比赛也有益于小学生语音意识的培养,如话剧之夜、朗诵比赛、配音比赛、英文歌唱比赛等等。

四、 结语

英语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小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他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在发挥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语调意识的同时,也应当格外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和激发。小学英语教师应当端正教学理念,正视教学难点,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调意识,最终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听说能力的要求。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 河南】

猜你喜欢

本族语语调语音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英语教学中语调的言语行为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科技写作中的词块:语料库方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述评
英汉本族语者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音感知及言语理解度的对比研究
英语的韵律研究和语调标注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