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6-07-04童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学法游戏

童艳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增加,从而发自内心的爱好学习。小学数学为其他理科学科的学习提供计算基础,因此学好数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兴趣教学法的普及与应用拥有其独特的重要性。

一、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意义

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前提。兴趣爱好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孩子掌握相关知识,还促进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观念,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意义[1]。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兴趣教学法就是利用孩子的兴趣,使孩子自发踊跃的进行数学学习。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在游戏中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趣味,从而促进孩子掌握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二、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1.在游戏中轻松学习

孩子天性活跃,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孩子的这种天性,在课堂上,很多教师都要求孩子听话、不乱动,这种情况很容易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溜号、聊天的情况频频出现。身体被禁锢,思想自然会乱走。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将孩子的兴趣爱好与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元、角、分”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在给孩子展示完人民币之后,把一些钱和水杯等商品摆在游戏桌上,将这些五彩缤纷的水杯标上价钱,让孩子对这些水杯进行交易。通过交易不仅使教学课堂氛围变得活跃,激发孩子的兴趣,同时孩子通过做游戏也掌握了货币交易的知识[2]。

2.在实践中激发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过于抽象,孩子在学习数学时难免感到乏味,不能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了记住一些理论知识,很多孩子机械的背诵教材和笔记,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数学水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在实际体验中激发孩子的兴趣,进而使孩子热爱学习。例如:在识别钟表这一课程中,如果直接在黑板上讲解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行规律,不仅不能使学生通过辨认钟表了解时间,还会使学生对于辨认时间产生抵触心理。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为学生准备硬纸板、大头针和剪刀,上课时带领孩子一起做钟表,通过对钟表的制作,了解其运行规律,进而完成辨认时间的课程内容。通过实践不仅使学生了解复杂、难讲解的知识内容,同时也激发了孩子求知探索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记忆。

3.增加互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开展,教师应该创新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4]。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学生、教师互换角色的教学。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阶段性地开设教育模拟课堂,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去准备要讲的课程,学生可以讲述一些课本内的小故事,也可以扩展课本的知识内容,在课后,教师给予正确的评价和点拨。通过开展“争当小老师”的课程不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加强了师生关系,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5]。

三、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兴趣教学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课堂游戏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游戏的程度,不要让孩子将学习精力过多地投入到游戏中,要明确课堂游戏是学习的手段而不是主旨;其次,要将兴趣教学法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不要流于表面做给别人看,而是要确保兴趣教学法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实施;最后,兴趣教学法的应用不意味放任学生,教师要在维护孩子天性的同时,把握孩子自由的范围。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兴趣教育法的应用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兴趣教育法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厌学的问题,它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减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同时也尊重了孩子的天性,在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大兴趣教育法的应用和普及力度,人性化的因材施教,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马鞍山市二中实验学校安徽】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教学法游戏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爆笑游戏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