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营造高效的科学课

2016-07-04罗君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科学课纪律科学

罗君艳

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方面的许多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而学生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我们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把课程落实到学生身上。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是组织、引导者,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操作,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们通过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积累一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当然,在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

(二)巧妙设置悬念

儿童的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要通过巧设悬念,引导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继而转化为科学课上的探究兴趣。如:在《种子发芽实验》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一颗绿豆,再观察教师事前培养好的另一颗已经发芽的绿豆,学生觉得十分好奇,引出发芽需要的条件。再让学生猜测并思考如何实验证明,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立刻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情绪高涨,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教学资源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的兴趣不大,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如教学《昆虫》一课,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这时可以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昆虫到相应的栏里,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强化了知识。

如《岩石、矿物和我们》一课,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收集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再将这些信息整理、筛选、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学生不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二、发现与解决问题

(一)强化纪律养成

1.严格的课堂秩序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排队等常规纪律不佳,上科学课的实验室通常和教室都有一段路程,上课与下课时,必须从教室走到实验室,这增强了老师控制队伍纪律甚至是学生的情绪要求。

从开始上课,到排队,再到做实验,将纪律养成培养贯穿始终,强调实验设备的拿取摆放、实验安全守则、甚至是坐姿等细节,将科学的严谨态度与纪律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们意识到没有良好的纪律是无法顺利完成科学实验的。

2.坚持讲清楚再实验

学生天性好动,对于科学课中的实验十分感兴趣,看到实验材料放在桌面或是桌洞甚至是实验室讲台时,很少有学生能够控制住自己不去碰的。所以,我们会经常发现实验课中,那些相对灵活或多动的学生,常常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实验材料上。这就是课堂中经常见到的实验材料干扰正常教学的问题。

面对直接带入实验室可能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任课老师可以通过先在教室讲十分钟实验原理再到实验室亲身体验的方法,这样既能避免学生因实验器材而分心,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有规章的课堂教学

必要的惩罚措施在实验教学中更加需要,如不遵守纪律或不按照要求实验的小组停止实验的惩罚;为自己不良行为负责,课后留下帮助整理所有实验材料的惩罚;转换实验角色的惩罚,由于违反或走偏实验方向,可以停止实验,转而变成实验记录的角色,很多学生对于实验研究而言,最感兴趣的是操作,这是好奇心所致,一旦抓住了他们的这一弱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惩罚措施,有时效果还是十分有效的。

三、拓展外延

(一)带进学生的家庭生活

1.模仿实践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深刻,持续的时间也长。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功能、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家庭实践,能够弥补他们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时间上、程度上的不足。如在实验探究中,往往有许多实验不是马上就能知晓它的结果,而需很长一段时间,如蚕一生的观察、种子发芽的观察,在课堂里拿几件标本或实物是很难解决问题的,让学生在家里自己亲手动手养一养,种一种。

2.课堂交流

家里完成的研究和实践无法让同学们都看到,所以让学生以观察日记、研究记录的形式予以反馈。另外,丰富家庭的科普读物,关注科技资讯信息,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小小图书馆,并提高其利用率。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对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这样通过课内与家里互相结合,使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们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带进学生的社会生活

1.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教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资源,可以冲破时空的限制,向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感知和认识材料及相关信息,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如:在教空气污染时,我请学生三人一组协作在网上收集各地空气受污染的典型事例;然后由学生在校园网上自由相互交流信息、交流看法、发表评论;在修正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后,联系实际提出一些预防空气污染的措施,编撰环境保护小报。这样,运用多媒体网络形成了网上搜集→讨论交流→信息互通与修正→评价这一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科学教育的效果。

2.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永远都学不完的“大教材”,他蕴含着许许多多的知识和奥秘,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和客观存在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对象,这和科学教材内容也有很大的相关性。学生走向大自然,观察就成了一件简单而有趣的事情,这样有效地将科学探究延伸至课后。

3.更多的社会活动

有些科学实践活动必须要有专业的场地才可以开展起来,那么建立实验基地就可以保证科学探究的顺利进行。比如科学种植方面,条件允许可以寻找和开辟校外的实验基地,经常带学生去参与实践,还有小小气象站等社会活动,也是与科学课密切的内容。

【作者单位: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 江苏】

猜你喜欢

科学课纪律科学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做到“四个在前”
科学拔牙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