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2016-07-02周玉侠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18期
关键词:等腰三角三角形创设

周玉侠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流,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强调学生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如“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时,在介绍勾股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判定条件的知识的时候,单纯灌输理论会让学生不容易搞懂,通过练习也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在课堂上通过活动教学,让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尺,自己动手量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各边长的长度,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并提问学生:这些三角形边长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这些三角形三边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的平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教师继续引导出一个非直角的等腰三角形让学生继续计算这三边,并提问:这种关系为什么会与刚才的等腰三角形的结论不相同?这个时候教师就能够较好地引出勾股定理对于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地激发与拓展,通过探究性思维也更容易地记住和理解数学知识。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培养积极的进取精神,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体现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思考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将一些数学问题生活化。增加数学科目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学习的意识。

“多疑多思。”创设问题情境,设计质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但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注重学情分析,提高主动学习意识

结合当前课改理念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就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全等三角形》的教学过程,首先是展示教材上的图案以及制作的一些图案,引导学生读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图中去发现有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然后教师安排学生自己动手随意去做两个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讨论,直观感知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其次,通过阅读法让学生找出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然后,教师随即演示一个三角形经平移、翻折、旋转后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体会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并以找朋友的形式练习,指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加强对对应元素的熟练程度。此时给出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提示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然后再给出用全等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练习,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再给出练习判断哪一种表示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是正确的。通过对图形及文字语言的综合阅读,由此去理解“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的含义。通过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纸板的观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讨论,观察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从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通过练习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渗透符号语言推理。最后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学会了用全等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考虑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总之,数学课堂要注重学生学情,注重问题的创设,注重生活化场景的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力,抓住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定甚至是高效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麻州初中)

猜你喜欢

等腰三角三角形创设
怎样构造等腰三角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这里常有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讨论多
画一画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