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设计中SLOT形式的优化

2016-07-01夏明堂钱维亮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6年5期

夏明堂 钱维亮

【摘要】在生产设计初期,图面研讨及设计模型作业时常常会发现不合理的SLOT,在这一阶段对SLOT进行优化、修改,将会给现场加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通过对设计规范和生产工艺的深入调查,及时发现不合理的SLOT,在早期对SLOT形式进行优化,以达到节约材料及施工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生产设计;分类优化;节约成本

一、SLOT的要素及影响

SLOT是船体结构中LONGL.等部材的贯穿孔,根据结构要求,其形式各异,数量非常庞大,其结构类型的好差对材料及加工成本影响深远。

船体结构中SLOT的几个要素:A) 开口形式;B) 开口方向;C) 开口大小;D) 是否需要补板。如果对上述要素处理不当,将会引起以下不良后果:1) 不满足结构设计规范;2) 现场施工不便;3) 材料、工时浪费。实际生产设计作业过程中以上要素处理不当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不及时优化,将会对现场施工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制定对策

针对以上几种情况,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对策:1.与结构设计充分交流,学习相关设计规范。 2.对川崎造船的生产设计规范进行梳理,对相关资料归纳、总结,并翻译成中文。3.对模型系反省会、答辩会的所有会议纪要进行再学习,对相关内容整理成册。4.与制造组立科、技术科学习交流,了解加工工艺,商讨更好的加工方法,并组织现场巡回、见学。

三、针对不同类SLOT区别研究分析

(一)不满足结构设计规范的SLOT优化。

1、SLOT开口离主板板缝太近:

如果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则在SCHEME语句中追加C值,调整开口大小,调整较大时追加补板:

2、SLOT处于部材止端,易产生剪应力:

由于SLOT的补板与BKT.错位,SLOT改成CLOSE型加INSERT PLATE。

3、SLOT与开孔距离太近:

如果SLOT与开孔的距离小于200,SLOT形式修改并追加补板。

4、SLOT与部材边缘太近:

如果SLOT与部材边缘小于100时,SLOT改成A-AT型,且要注意SCALLOP的追加。

5、特殊焊接处SLOT的调整:

当有F或G的特殊焊接时,SLOT的补板需要调整。

(二)现场施工不便引起的SLOT优化。

1、肋板拉入工艺:

肋板拉入工艺采用CLOSE型SLOT,代替了OPEN型加补板的形式,避免了大量的补板的装配、焊接,但标准的SLOT与LONG.的间隙较小,拉入时比较困难,为此新设计了肋板拉入专用的SLOT,其代码为普通代码前追加前缀N_,间隙由1.5mm优化为2mm:

2、曲外板肋板插入工艺:

组立要领:(1)治具上外板主板拼版;(2)LONG.装配;(3)TRANS插入; (4)主板和LONG.、TRANS等焊接。

由于各SLOT间夹角比较大,TRANS无法插入。SLOT调整的作业方法:以该SEC.外板两端点连线,做外板的平行切线,切点最近处的SLOT作为基准SLOT,其他SLOT与基准SLOT的夹角超过5度时需要做出调整:1)SLOT难以调整时追加焊缝,改为INSERT PLATE;2)SLOT开口调整较大时需要追加补板;3)调整后两端SLOT的最大夹角不能超过15度。

3、曲外板肋板插入工艺:

(1) LONG.方向相反:

如图所示,如果LONG.方向无法修改,则将相反的SLOT改成双面开且单侧加补板。

(2)LONG. 混装,SLOT大小不一:

如图所示:○1将SLOT改成双面开加补板;○2将角钢SLOT开口变大,使其满足a值,必要时追加补板。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在生产设计初期对SLOT进行了集中优化,无论对生产现场、结构设计,还是对我们自身都产生了积极意义:

(一)方便生产施工,减少现场作业难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节约钢材使用量,减少焊接长度,降低生产成本。

(三)加强与结构设计的交流,理解设计思想,学习SLOT设计规范。

(四)加强与现场生产人员的沟通,深入了解各种生产工艺,学会解决生产问题的设计方法。

(五)由于SLOT类型复杂以及相关资料比较分散,通过这次课题的研究,将所有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以方便大家及时翻阅查询,并在全科推广、学习。

(六)全员加强成本思想教育,不放弃任何一个改进的机会,多思考多学习,持续提出改进方法,并形成作业规范。

五、结语

通过此次SLOT的优化设计,开阔了大家的眼界。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质量及成本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作为技术部门,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现场的生产效率以及材料的利用率。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加强与现场的沟通了解,设计出更好更安全的产品,从而为公司的降本增效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所以今后要继续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活动,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加强部门间的团结协作。定期到现场见习,多听现场工作人员的建议,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改进意见,相互促进,相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