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美水库大坝渗流分析

2016-06-29许春燕

小水电 2016年3期
关键词:测压管位势心墙

山美水库大坝渗流分析

许春燕

(山美水库管理处,福建泉州362000)

1工程概况

山美水库位于福建省晋江支流东溪中游,是省水利厅管辖库容最大的水库、泉州市惟一一座具有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集水面积1 023 km2,总库容6.55亿m3,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 800 mm,按100年一遇(P=1%)洪水标准设计,10 000年一遇(P=0.01%)洪水标准校核。

水库枢纽工程由拦河坝、副坝、溢洪道、引水隧洞及地下厂房、坝后厂房等组成。拦河坝主坝按7度地震设计,为粘土心墙式土石混合坝,属典型峡谷型主坝,坝长315 m,最大坝高75.5 m,并加设高1.2 m的防浪墙。坝顶宽8 m,坝顶高程105.48 m,粘土心墙顶宽5 m,顶部高程104.48 m,84.48 m高程以下边坡1∶0.5,以上为1∶0.25。上游坡采用1∶1.8和1∶2.0,上游块石与心墙设砂砾石过渡带。下游坡比为1∶2.25、1∶2.5、1∶3.0,在87.48、72.48 m和57.48 m高程设2 m宽平台,基础至42.48 m高程铺设砂砾石,42.48 m高程上填砂壤土,砂壤土与粘土心墙之间设置砂砾石排水层。

2渗流监测资料

目前山美水库大坝渗流监测采用人工观测和自动化监测相结合,人工主要以测压管观测为主,自动化观测则是在大坝埋设孔隙水压力计,具有监测资料相互校核、监测成果同时分析、安全评价周密齐全等特点(见图1)。

2.1测压管渗流监测资料

山美水库测压管从1975年11月7日开始进行人工监测后,到目前为止从未间断,积累了丰富的大坝安全监测资料,这些监测资料是大坝实际运行性态真实反映,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监测资料整理与分析,可研究大坝运行性态和发展趋势。

山美水库现有测压管27根,其中主坝坝顶23根,分别为0-105断面1根,0+106断面1根,0+120断面3根,0+160断面1根,0+170断面4根,0+180断面1根,0+220断面3根,0+240断面1根,0+325断面1根;背水坡87.48 m平台3根,72.48 m平台4根;副坝4根。

2.2孔隙水压力计监测资料

结合山美水库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水库于2004年10月在主坝0+100、0+167、0+225这3个断面、左右两岸、副坝等不同高程分别布设14、12、4个测孔,安装埋设28、12、4个孔隙水压力传感器。2005年4月投入运行,用于监测大坝渗流。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坝渗流状态,根据水利厅要求和专家咨询意见,对大坝心墙和坝基以及大坝下游代替料进行补充监测,山美水库管理处于2006年8月10日委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进行水库大坝0+164断面(5个测孔,9个传感器)的设计与施工,并于同年11月投入运行。

3大坝渗流分析

3.1心墙渗流监测资料分析

通过绘制心墙主要测点 Z21、Z41、Z61 测压管水位过程线及 B01A、 B05A、 B10A、 B15A 孔隙水压力水位过程线,可见坝顶心墙前的测压管与库水位变化趋势相同,相关性好;而通过测点Z23、Z43、Z63测压管水位过程线及B02A、B06A、B11A孔隙水压力水位过程线可见心墙后排测点变化幅度小,受库水位的影响不明显,符合心墙渗流的一般规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大坝心墙前水位基本接近库水位,心墙的防渗效果比较明显。

图1 渗流监测平面布置

根据观测资料,坝顶靠近上游坡的测点B01A、B05A、B10A、B15A的位势值均稳定在80%以上,这与它们所处的位置距上游的堆石体很近有关,靠近下游侧的B02A、B06A、B11A测点渗流压力水位位势则稳定在70%以上。

3.2代替料渗流监测资料分析

在山美水库的原设计中,坝后渗水经砂卵石层及堆石棱体排出,代替料内无水,但经钻孔勘探和埋设测压管和孔隙水压力计进行观测,都表明主坝段代替料存在饱水区,与砂砾石层渗流自由面之间存在非饱和区。代替料内多数测压管水位与库水位变化趋势相同,并且同一高程的几个测点变化规律一致,变化幅度也相近,唯有B07A、B17A、B18A自安装以来水位几乎没有变化,与库水位关系不密切。另外,监测系统运行以来,B08A水位一直高于或接近于B07A,且并非库水位最低时B08A水位为最低,2005年、2007年库水位已比较低,但B08A水位仍高于B07A,受库水位影响较小;B08A水位受降雨影响更大,以2008、2009、2015年犹为明显,2007年、2008年、2014年下半年降雨较少,B08A水位下降明显,直至2015年B08A水位低于B07A,可见代替料内存在饱水区与降雨有一定关系。

3.3绕坝渗流监测资料分析

左岸渗流压力水位的关系是L01A>L02A、L03A>L04A、L05A>L06A,与一般绕渗规律相符。L01A、L02A、L03A的位势均在80%以上,L04A和L05A的位势在60%~80%之间,L06A的位势在40%左右,靠上游测点位势偏高。其中L02A、L03A、L06A稍滞后于库水位且变化幅值较小,L04A、L05A与上游水位相关性不密切,受降雨影响较大,以L05A犹为明显,L01A水位基本不变且高于库水位。

右岸渗流压力水位:R01A、R04A与上游水位相关性较密切,与上游水位同趋势上升,从过程线看R04A与上游水位几乎重合,R01A测点的位势在80%以上,R04A测点的位势在95%以上,R02A、R03A水位测值随着降雨变化,R02A测点的位势在70%~80%之间,R03A位势在50%~60%之间。R05A、R06A由于传感器故障于2009年停止观测。

两岸绕渗防渗效果较差。

3.4渗流量资料分析

为排除降雨量的影响,选取当日和上一周无降雨条件下的渗流量资料进行分析,渗流量均小于4 L/s,量水堰的监测水质清澈,能见度较高,渗流未见明显异常,库水位与渗流量关系不密切,反映心墙未遭破坏,防渗效果较好。

4结论

(1)主坝心墙、代替料、砂砾石、坝基及坝肩部位均布设渗流监测设施,监测设施布置合理,资料完整,对大坝安全运行与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2)心墙内靠近上游坡的测点水位与库水位相关密切,相应的位势值均在80%以上,靠近下游侧的测点水位与库水位相关性稍差,位势70%以上,心墙内所有测压管水位与库水位相关性均较好。

(3)主坝段代替料存在饱水区,与砂砾石层渗透自由面之间存在非饱和区,代替料内大部分测点水位与库水位相关且稍滞后于库水位,同时也受两岸绕坝渗流和降雨的影响。

(4)砂砾石排水层内各测点水位值比较稳定,变幅小,砂卵石层排水效果良好。

(5)绕坝渗流明显,右岸绕渗大于左岸,两岸防渗帷幕防渗效果差。

责任编辑吴昊

收稿日期:2016-01-27

作者简介:许春燕(1983-),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E_mail:2853910100@qq.com

猜你喜欢

测压管位势心墙
带有超二次位势无限格点上的基态行波解
一类具有奇异位势函数的双相问题
密云水库白河主坝测压管监测数据变化分析
昭平台水库大坝测压管水位观测数据分析
黏土坝测压管水位异常原因分析
含Hardy位势的非线性Schrödinger-Poisson方程正规化解的多重性
一类带强制位势的p-Laplace特征值问题
300 m级超高直心墙和斜心墙土石坝应力变形分析
Therapeutic effect of okra extract o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rats induced by streptozoto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