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战略选择的动力机制探讨

2016-06-27祁小波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战略选择动力机制小微企业

祁小波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发展战略事关小微企业的生存与成长,本文基于对小微企业发展现状的深度认识,针对其面对发展战略时出现的选择困难问题,利用不平衡性分析和风险-收益博弈分析方法,对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点即发展战略选择的动力机制给出了理性分析,提出建立创新发展理念,构建差异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思路,试图为小微企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些许有益的指引。

关键词:小微企业 创新发展 战略选择 动力机制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对象描述

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3 种类型,根据规定,一般行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或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 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梁瑞瑶,2014)。

截至2013年底,工业、批发零售业、租赁与服务业中的小型微型企业共670万户,占小型微型企业总数的近三分之二。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此处仅指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占各类小型微型企业的比重为4.62%,可以看出具有创新优势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比例甚小。与此同时,小微企业在初创期生存率低下,有数据显示,约50%的小微企业在创立3年内倒闭;在其余的50%中,又会有近一半不到5年也相继消失;剩余的25%的小微企业中只有一部分能渡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陈娜,2012),由此可见,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较大危机。

(二)研究现状与目的

对于小微企业发展战略,国内学者主要从企业成长、产业链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展开论述。蔡莉、梅强(2014)认为创新力及推动市场回报是成长期小微企业的核心价值所在。成思危(2012)提出小微企业要形成产业链,加强内部管理,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要把企业做强而非做大。但目前,对于大多数的小微企业,其发展问题的关键不是现行战略的执行,而是众多小微企业仍处于发展战略选择的利弊权衡之中,其焦点在于小微企业面对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的不确定性、收益的风险性等因素,选择创新发展战略动力不足,以致于迟迟不能做出正确选择,使企业错失发展的良机。本文主要以此为切入点,协助小微企业分析出创新战略的利与弊,并最终做出正确选择。

(三)创新发展战略含义

创新发展战略是企业为了在激烈竞争中保持其独特优势,依据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地在经营战略、工艺、技术、产品、组织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的战略。其包括了创新发展的方向、创新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创新发展切入点、创新发展能力,具有整体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创新发展战略决定了小微企业对其发展关键性因素的认识,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竞争与成长策略。

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小微企业生存能力低下

目前,国内多数小微企业还处于艰难的生存边缘,仅有30%的小微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能够良好运营并上升为中型企业的不足总数的3%,这个数据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小微企业如果不进行创新与转型升级,则被淘汰率远大于70%,上升为中型企业的概率远低于3%(施玉梅,2015)。而且小微企业创业多以跟风投资为主,在产品和技术上多以跟踪模仿为主,结果导致扎堆投资的领域和生产的产品很容易在短期内出现市场饱和,最终使得该行业的小微企业面临整体的生存危机。

(二)小微企业创新意识欠缺

小富即安的理念。许多小微企业主创业的目的是解决本人和家庭的生存和生活问题或者解决本人及家庭成员的就业问题。这一目标很容易实现,一旦实现后小微企业主便没有了生活的压力,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而变得“小富即安”,进而也失去了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动力。

家族式或家长式管理。许多小微企业是家族传下来的,业主也往往传承了家族管理文化和管理经验。小微企业主价值观或者家族价值观代替了企业发展观,企业中“人治”色彩较浓,唯老板命令是瞻,创业者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过盛,这潜在地压制了整个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

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的匮乏。大多数小微企业主文化和学历层次不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对本行业发展缺乏分析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同时,企业主对小微企业的管理大多出于个人经验的积累,而不是系统而理性的管理体系。这也使得小微企业创新的“先天基础”薄弱。

(二)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小微企业自主研发基础薄弱。小微企业由于资金欠缺、人才匮乏、制度不全等因素导致其没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到技术研发等创新领域中。2012 年只有16.3%的小微企业的主要技术来源于“自主研发”,主要技术靠“自身经验积累”的占38.5%,来自于“外部购买”、“其他企业学来”和“合作企业技术支持”的分别占21.4%、18.7%和5.1%;66.9%的企业在该年度没有投入新产品开发费用,投入5 万元以下和6-15万元的占15.4%和10.3%。由于受人才等要素制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科技经费及技术投入较低,企业产品、工艺、技术创新能力差(王雪薇,2014)。

低层次生产和产业链低端生产。 多数小微企业所处的行业技术要求低、竞争充分、市场趋于饱和、利润微薄,产业层次普遍不高导致其转型升级意愿不高。产业结构多为低端加工制造业,很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多以贴牌、模仿、“山寨”生产为主,且产品结构单一。

小微企业内在创新动力机制分析

小微企业的创新受到两种内在力量的驱动,一方面是后向的、感性的(经验性的)守旧势力对创新动力的驱动;另一方面为前向的、理性的创新盈利动力对不创新利益损失风险的驱动。这两方面驱动力,在正反两种力量中激烈角逐,势力较强的一方决定着小微企业主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抉择。

(一)小微企业主创新动力的不平衡性分析

小微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将企业做大做强,进入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进而摆脱生存和发展的危机,而不是一直处于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面对外部激烈的竞争环境,小微企业要想在同类型的企业中脱颖而出,必须要具有领先的、新颖的、独创的发展道路。这注定了小微企业从根本上具有很强的内在创新驱动动机。

小微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和最终决策者为小微企业主,而非大中型企业的股东会或董事会,这就决定了其发展的战略抉择带有很强的小微企业主个人意识。守旧与创新两种力量处于不平衡状态,之所以力量失衡首先是源于小微企业主对战略选择的认识有误。如图1所示,大多数小微企业主在短期内不选择创新发展战略,是因为其认为守旧的短期收益远大于创新的短期收益,在加之众多小微企业主的“小富即安”、“快速赚钱”的经营理念,以及对创新战略长期收益的风险性和未知性的恐惧。进一步促使小微企业主的战术性理性经济人思维占据了主导,而放弃了战略性理性经济人思路的选择,最终选择了短期守旧而放弃了创新,把企业送上了短命的道路。有统计数据表明,欧洲、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5年,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也达8.2年。而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7年,其中小微企业不足3年。

如图2所示,从长期来看,创新给小微企业带来的长期收益要远大于守旧带来的收益,首先,带给小微企业的是生存收益,只有保障其能够长期生存下去,才有可能进一步谋求更大的发展和获益;其次,经过创新后的小微企业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可以“活”得更长而且可以“活”得更好。总之,无论从生存收益还是总体收益,小微企业创新选择要优于保守选择。

(二)创新的风险-收益博弈分析

由风险和收益对等的原理可知,创新与不创新选择的风险损失与收益的权重也是对等的。具体而言,在每种选择的内部,相互之间对应的风险损失和收益小项是对等的,即决策失误与决策正确对等,利润损失与长期盈利对等,利润损失与短期盈利对等,寿命短与寿命长对等。剔除一些次要因素,在一般的和较为理想的状态下假设:小微企业创新和不创新的权重各为100。如表1所示,对于“创新”选择,其风险为:决策失误、利润损失、寿命短3小项,收益项包括:决策正确、长期盈利、寿命长3小项,总共为6小项,各小项赋予100/6的权重。对于“不创新”选择,其风险为:决策失误、利润较小、寿命短3小项,收益项包括:决策正确、短时盈利2小项,总共5小项,各小项赋予100/5的权重;此处,因为“收益”项要与“风险”项中的各小项对等,即决策正确与决策失误对等,短期盈利与利润损失对等,因此决策正确、短时盈利各占100/5的权重。

最终的创新与不创新的风险损失与收益对比如表1所示,“创新”选择的风险3小项加总后(-50),收益3小项加总为50;“不创新”选择的风险3小项加总为(-60),收益2小项加总为40(注:负号表示损失)。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创新的风险(-60)大于创新的风险(-50);不创新的收益(40)小于创新的收益(50)。由此可见,创新对于小微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选择创新发展战略是小微企业的理性选择,是大势所趋的选择,从长远而言创新与转型升级对小微企业利大于弊。

研究结果

由上述两方面分析可知,小微企业选择创新战略是理性的、必须的,创新战略不仅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当下的生存问题,尤其对小微企业长期的发展有利。小微企业主从此应当有充分的理由,坚定地实施创新发展战略。

(一)以小微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培养创新意识

小微企业应当将企业的生存与创新紧密相连,认识到二者的高度相关性,建立以小微企业主为核心的,企业全员上下联动的创新战略意识,将这种意识内化于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位员工身上。

(二)以差异化战略带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

小微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创新机制,主动开展技术革新,在整体技术升级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先从局部模块的技术进行升级,逐步展开。以创新为动力开发新产品及早占领空白或者饱和度较低的市场,促成本企业的差异化优势形成,开拓新的市场,开发小微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三)“小而专、专而精、精而新、新而特”的专业化发展战略

小微企业的“小”和“微”从相反的方向给其指出了“以退为进”、“以小博大”的发展战略指向。小微企业的发展理念上应当“在小言小”,即以小微企业自身的条件为基础,从小的方面、专的方面、精的方面,走向新的方面、特的方面。越是小的方面,越是同类型小微企业不在意的方面,越是大中型企业不在乎的方面,也是越容易创新的方面,这正是小微企业走出发展困境的最新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梁瑞瑶.小微企业融资途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14)

2.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情况报告[R].2014-3-28

3.陈娜.浅谈初创期小微企业融资[J].经济与管理,2012(11)

4.施玉梅.小微企业突破困境之路[J].经营与管理,2015(1)

5.王雪薇.常州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3)

猜你喜欢

战略选择动力机制小微企业
基于创新理念的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思路探究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